孩子总是喜欢磨蹭怎么办???

 我来答
机灵的元子
2023-04-24 · 超过17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表现。因此,要改变孩子拖拖拉拉的习惯,父母首先应正视自己的行为方式。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毛病,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一拖拖拉拉不是一种性格缺陷,而是一种习惯,通常可以被改变。你可能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总是抱怨有做不完的功课,但每次你去看,他不是在玩笔,就是对着天花板发呆,或者玩弄直尺,根本没在做功课。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责问孩子,因为他真的以为自己整个晚上都在做功课。“孩子为什么拖拖拉拉?”“怎样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习惯?”这是令许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其实,孩子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反映着我们父母的行为方式。孩子出生时,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一张白纸,那么,最早在白纸上面画图的就是父母。白纸上逐渐增多的图案,就是孩子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现象。如果图案很清晰明朗,让人喜爱,代表画图的人具有美感、个性开朗、拥有正向的性情;如果图案看起来晦暗、紊乱,让人心烦,就显现出画图的人内心的混乱、个性阴晴不定、拥有负面的情绪。因此,孩子种种行为问题(白纸上的图案)是我们成人制造(画)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改变孩子不好的行为,父母首先要找出在“白纸”上“画图”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是落笔太轻还是太重?是情绪抑郁所以选择灰暗色彩,还是脾气暴躁时胡乱作画?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没效率,总是任性、执拗,不听别人意见等现象彼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做事情拖拖拉拉、没有效率是孩子受限于父母的控制所展现的软性对抗;任性、执拗、不听别人的意见,则是孩子对父母硬碰硬的反抗。虽然在有些孩子身上,无论是软性对抗或是硬碰硬,这两种现象都很明显,但在有些孩子身上,似乎只存在其一。不过,看似只表现了其中问题之一的孩子身上,同时也隐含着另一种问题。例如有拖拖拉拉行为的孩子,其实是用拖拖拉拉的手段,表现任性。经常表现出“不想按照你说的那样做”的任性孩子,总要以某种或多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执拗个性:不是不等父母把话说完,转头就走;就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照样拖拖拉拉;再不然就乱发脾气,或者闷不吭声。因此,孩子拖拖拉拉的性格其实就是任性,而任性又经常表现为拖拖拉拉。又比如家长把孩子送来补习班无非是希望自家小孩能更具竞争力,而老师也常会把进度落后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留下作课后辅导。虽然已经花比别人多的时间在复习及加强上了,但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却依然不理想。原来他们为了排斥被留下这件事,就拖拖拉拉地干活,导致效果不佳。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经常有我们需要解读的密码。可惜,许多父母总以自己成人的角度去看待、思考孩子的问题,一点都不了解孩子的问题其实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情绪。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受限于经验和知识的多寡,很难用言语说明清楚,他们主要是依靠行为语言表达。经常表现出拖拖拉拉的孩子,其实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暗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无声话语是:“我斗不过你,我就要这样做才舒服!”换句话说,拖拖拉拉的行为,其实隐藏着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隐藏着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而敌意之所以产生则是因为父母在与孩子的情感互动中,鲜少甚至从没有承认、接受、了解孩子的情绪,只是坚持己见,一味地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做父母的,需要懂得孩子正常的活动方式:大部分的时间是跑而不是走,是好动而不是安静;吃饭时喜欢哼着歌或敲打着碗而鲜少专注地把饭吃完;镜子是用来扮鬼脸而不是为了看穿戴是否整齐等等。能够深入认识到这点,才不至于让自己因为无法忍受孩子的种种行为而迁怒于孩子。现实生活中,爱拖拖拉拉的孩子的确很常见,但除了极少数外,通常并不是因为孩子智商低造成的。造成孩子做事慢的因素通常有两个。一是孩子“手拙”,即做事情时,动作不熟练,也就是“笨手笨脚”。由于孩子的神经、肌肉活动不够协调,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导致他们做事情比较缓慢。二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缺乏紧迫感。孩子的时间观念通常要到五岁左右才开始形成,而大约在八岁以后才逐渐稳定。如果孩子爱拖拖拉拉是因为“手拙”,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他们手脚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提高手足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像比赛谁穿衣服穿得快,谁洗澡洗得快等等。通过这些小比赛,父母可以在过程中随时教导孩子穿衣、梳洗、收拾玩具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的技巧,教导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这些游戏玩多了,孩子可能会感到无趣,这时,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来肯定孩子的胜利。如果孩子爱拖拖拉拉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那么就要尽量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时间。此外,孩子拖拖拉拉的行为还可能与父母自身的行为有关。有些父母平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报纸,有些父母也会因为疲倦或懒惰而拖延该完成的工作,这些行为在潜移默化问影响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拖拖拉拉等不良习惯。因此,父母不妨先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好榜样。拖拖拉拉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懒惰。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甚至遥遥无期,直到再也无法拖延时,才临时抱佛脚赶工。这种懒惰的行为极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脱,滋生惰性,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如果孩子存心拖延逃避,一定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为自己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少之又少。每当孩子要付出劳力或要做出抉择时,也总会找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点。有些孩子深陷在泥沼中挣扎,在主动性和惰性间相互拉扯,不知所措,时间也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有效率地做每件事情,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做事情,避免孩子养成拖拖拉拉的习惯。日常生活上的事,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他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逐渐学习快速地穿衣服、吃饭、准备上学的东西……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父母耐心的等待,并且在孩子完成后给予一些正面评价,如“收拾好床铺很不容易”“一个小时要做好这个模型的确很困难”等,这些正面肯定的评价对孩子有潜在的鼓励作用。如果孩子成功做完这件事情,他们就会知道自己解决了一件很难的事情,因而会产生满足感;如果孩子没能顺利完成这件事情,也会知道父母了解这件事很难完成,而感到被了解的安慰。因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而用成人观念去看待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唠叨型的母亲,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时,或孩子没在她规定的时间内做某件事情时,就会不停地唠叨,不停数落、要求孩子,从不聆听孩子的想法。如果这种亲子相处模式不断地重复,就会让孩子产生无能感,进而加深孩子的惰性。换句话说,做事拖拖拉拉的孩子,一定是因为父母用成人的效率方式来对待、训练他。但孩子是不可能满足大人对效率的需要的,因此,过高的要求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它可能耗损孩子的才智、抑制兴趣,还可能会造成孩子情感的压抑和性格的极端任性。因为孩子需要试验、探索、努力的机会,也需要父母的耐性(耐性意味着给他们时间),需要在没有催促和训斥的情况下学习,所以,请父母一定稍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要想改掉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首先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关注和要求。例如孩子在吃的方面出现问题,通常是因为父母在孩子的饮食口味上总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唠叨地吩咐孩子“应该吃什么”“多吃什么”“快点吃”之类。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制约他们味觉和嗅觉的神经感受,慢慢地,孩子会以厌食的方式对抗父母的关注。父母最好的做法是,首先提供用合理的餐内容、用餐时间,向孩子表现出愉快而津津有昧地享用食物的榜样。其次要提供给孩子判断和选择的机会。孩子之所以依赖、拖拖拉拉,主要是因为父母完全左右甚至取代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没有从小开始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作选择。例如,在穿衣、玩耍、写家庭作业等事情上,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态度:我们提供了很多选项,决定怎么做(或什么时候做)是你自己的事。如果父母对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唠叨不休,拼命命令要求,甚至使用“罚你写十遍生字”的处罚手段,那么孩子则可能把“拖延做事”作为手中的武器用来惩罚、对抗父母。再次是要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合理规范孩子的行为,并一贯坚定地执行规范。在孩子的行为上,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当他们知道家长允许的行为界限时,他们就会觉得安全,并会养成行为上的自律性。我们应该清楚知道,父母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不能限制孩子的愿望和情绪。对于孩子的愿望、感受、情绪,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父母都应该接纳并给予理解和尊重,而对消极的行为则可以加以限制和纠正。以培养准时为例,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将守时的责任交给他们,像“离上学还有十分钟”“只要你准备好了,就可以看卡通直到我们吃晚饭”等。这种简短陈述的目的是要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也认为他们会准时。用这种正面的预期方式,孩子才能有所了解、掌握准则,知道该怎么管理时间。另外父母也可以尽可能给孩子较多的自由,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自由负责。必要时候,也要用心设计一套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惰性。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自己也要亲身参与,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诺,充满责任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