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慈悲为怀是什么意思
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
慈悲为怀:用于劝诫人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需要注意,“慈”与“悲”其实是相反的两个字,应当分开来解。从两个字的字形结构来看,它们都是上下结构:“慈”就是“兹”、“心”意为有心;“悲”就是“非”、“心”意为无心。
“慈悲”就是此心非彼心,有心而无心,“大慈大悲”就是指完全的有心,完全的无心。
“有心对人”即为“慈”,因而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慈母”的概念是母亲把所有的心都放在子女身上。
而“无心对己”则为“悲”,“悲”就是彻底的无心,无自我之心,也就是完全、彻底的全我,体我、无分别我。因此,悲愿就是一个彻底无我的愿望。
扩展资料
慈悲精神渗透在所有的佛教教义之中,因而说佛教以慈悲为本。
在梵文中,慈与悲本来是分开的,慈是给人以快乐,悲是解除人们的痛苦。《大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
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要帮助他人得到快乐,就应该把他人的快乐视作自己的快乐;要帮助他人解除痛苦,就尨该把他人的痛苦视作自己的痛苦。
慈悲是佛门的责任,是佛法的根本。“我佛慈悲,不舍众生”、”大慈大悲”、“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这些在僧俗中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佛门要求僧尼行事的准则。
这里所说的慈悲,主要是指在佛门中已形成习俗的慈善活动,如布施、救济、戒杀、放生、造桥修路、挖井造林、治病救人、积累功德普渡众生,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慈悲为怀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