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于2017-06-16
展开全部
一、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农村而言,农民的文化知识不多,科技素质低下,观念和习惯落后,市场参与能力不强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但是当前的农村教育体制却存在种种问题,妨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一)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需要相脱离
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脱离农村的实际。我国现行的农村教育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用城市教育的体制、办学模式,以及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来办农村教育,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生,结果造成农村教育很少体现农村的特点,很难满足农村的特殊要求。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农村中学毕业生普遍欠缺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现行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为城市培养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和农业的人才,而不是“为了农村”培养人才。这样的农村教育,已很难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能真正起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已严重落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改革。
(二)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缺乏可靠来源
国家对公共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年统计表明:我国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基础教育的投入更少。我国初、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比约为80:16:1,而教育经费投入比则与此相反,约为1:3:52。据测算,我国中小学的在校生数占全世界的1/4,而其教育经费却只占全世界相应经费的1/145。在如此少的基础教育总经费中,财政性经费所占的比例(75%左右)又严重低于国际通常的比例(85%以上)。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其规模是城市基础教育的两倍,它所得到的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却还不到城市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的教育负担的确有所减轻,但农村教育投入又出现了新的难题。按现行的体制,一方面是财政体制中的财力向上集中,越到基层可用的财力越少;另一方面教育体制中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把保障农村办学基金的主要责任下放到乡镇一级。然而,许多乡镇受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减少、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乡镇企业经营不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后劲不足,乡镇政府已经成了“吃饭财政”,有的甚至成了“要饭财政”,更谈不上对教育的支持。此外,在原农村教育投入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取消之后,改革后的农业税却没有规定用于农村教育的相应比例和各级财政如何保证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这也使得农村教育投入失去了保障。
(三)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
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是以“乡(镇)统筹和村提留收费”的财政预算拨款为主、以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为辅的投入体制筹集的。所以,我国目前实行的“普九”义务教育实际上并非“义务”,农村学校的学杂费很高,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农民自己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义务”。根据中部地区某省的基础调查,农户供养一个小学生一年需1000元,初中生约1400元,高中3年要交学校1万多元。这些费用是现金消费,并具有强制性、集中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民家庭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些家庭因负担不起教育费用而致子女辍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构想
(一)强化政府主体地位,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1、强化政府投资办学的主体地位。全民办教育的思路并没有错,但不能就此淡化政府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下,更不能盲目夸大社会办学的作用。对农村的教育投资首先是也必须是政府从整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角度考虑所承担的一项义务,各级财政应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的比重。
2、切实保障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要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坚决堵塞农村中小学校因经费不足而将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的漏洞。国家要依据《教育法》的精神逐步疏通、改善、规范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模式,尤其要全额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
3、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教育,也应以政府为主体。在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前提下,政府应出资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金和基地,针对农村现有劳动力的年龄、文化和居住地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免费进行分类培
对于我国农村而言,农民的文化知识不多,科技素质低下,观念和习惯落后,市场参与能力不强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但是当前的农村教育体制却存在种种问题,妨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一)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需要相脱离
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脱离农村的实际。我国现行的农村教育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用城市教育的体制、办学模式,以及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来办农村教育,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是面对少数尖子生,结果造成农村教育很少体现农村的特点,很难满足农村的特殊要求。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农村中学毕业生普遍欠缺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现行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为城市培养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和农业的人才,而不是“为了农村”培养人才。这样的农村教育,已很难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不能真正起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已严重落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改革。
(二)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缺乏可靠来源
国家对公共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年统计表明:我国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基础教育的投入更少。我国初、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比约为80:16:1,而教育经费投入比则与此相反,约为1:3:52。据测算,我国中小学的在校生数占全世界的1/4,而其教育经费却只占全世界相应经费的1/145。在如此少的基础教育总经费中,财政性经费所占的比例(75%左右)又严重低于国际通常的比例(85%以上)。目前我国的农村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其规模是城市基础教育的两倍,它所得到的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却还不到城市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的教育负担的确有所减轻,但农村教育投入又出现了新的难题。按现行的体制,一方面是财政体制中的财力向上集中,越到基层可用的财力越少;另一方面教育体制中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把保障农村办学基金的主要责任下放到乡镇一级。然而,许多乡镇受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减少、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乡镇企业经营不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后劲不足,乡镇政府已经成了“吃饭财政”,有的甚至成了“要饭财政”,更谈不上对教育的支持。此外,在原农村教育投入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取消之后,改革后的农业税却没有规定用于农村教育的相应比例和各级财政如何保证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这也使得农村教育投入失去了保障。
(三)农民子女受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
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是以“乡(镇)统筹和村提留收费”的财政预算拨款为主、以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为辅的投入体制筹集的。所以,我国目前实行的“普九”义务教育实际上并非“义务”,农村学校的学杂费很高,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农民自己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义务”。根据中部地区某省的基础调查,农户供养一个小学生一年需1000元,初中生约1400元,高中3年要交学校1万多元。这些费用是现金消费,并具有强制性、集中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民家庭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些家庭因负担不起教育费用而致子女辍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构想
(一)强化政府主体地位,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1、强化政府投资办学的主体地位。全民办教育的思路并没有错,但不能就此淡化政府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下,更不能盲目夸大社会办学的作用。对农村的教育投资首先是也必须是政府从整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角度考虑所承担的一项义务,各级财政应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的比重。
2、切实保障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要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真正成为义务教育,坚决堵塞农村中小学校因经费不足而将负担转嫁到学生身上的漏洞。国家要依据《教育法》的精神逐步疏通、改善、规范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模式,尤其要全额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
3、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教育,也应以政府为主体。在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前提下,政府应出资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金和基地,针对农村现有劳动力的年龄、文化和居住地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免费进行分类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