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学概论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一、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任何相当于强烈的刺激,例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都会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就刺激物的强度而言,固然强烈的刺激物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刺激物的相对强度,是指这个刺激物与其他刺激物的强度相对比较而言。一个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强烈刺激物构成的背景上出现,就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相反,一个不甚强烈的刺激物,如果在没有其它刺激物的背景上出现,则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如,在喧嚣的地方,甚至很大的声音也不会使人们注意,而在寂静的夜晚,轻微的耳语声,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显著,特别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孩子群中站一个大人,万绿丛中一点红,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大街上的红绿霓虹灯有规则地一亮一灭,很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
4、刺激物的新异性:
新异性时引起无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习惯化刺激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谓好奇心,就是人们对新异刺激的注意和探求。
二、人的内部状态
引起无意注意的另一类原因是外部刺激物符合于人们的内部状态。属于这方面的原因如下:
1、需求兴趣
凡是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都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因为这些事物对他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人们天天看报,所注意的消息往往有所不同,从事文教工作的人,总是更多地注意文教方面的报导;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总是更多地注意体育方面的新闻。
2、情绪状态
凡能激起某种情绪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外,当一个人心胸开朗,心情愉快,平常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当一个人无精打采或过于疲劳时,平常容易引起的事物,这时也不会引起他的注意。
3、知识经验
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保持注意有着巨大的意义。新异刺激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但要保持这种注意则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因为新异刺激物固然能引起人们不由自主的注意,但如果人对它一点也不理解,即使能一时引起注意,也会很快失效。
如果人对新异的刺激物有一些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为了求得进一步的理解,就能引起长时间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最初产生的是无意注意,尔后才产生有意注意。
扩展资料
不随意注意不由意识控制,它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意识指向和集中。
1、环境发生变化 新异刺激物的影响下
它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有时也依赖于人本身的内部状态。例如,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突然从外面进来一个人,这时学生就会中断听讲,不由自主地去注意进来的人,这就是不随意注意。
其产生机制可以描述为在新异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感受器官转向这些刺激物,在大脑两半球皮层相应部位引起了最优势的兴奋中心,提高了活动水平,从而对其他活动产生了抑制作用。刺激物本身的某些特点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2、比较强烈的刺激物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强烈的刺激物,如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刺鼻的气味,都会引起人们不由自主的注意。那些相对比较强烈的刺激物也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例如,在喧嚣的大街上,大声说话可能引不起人们的注意,而在安静的阅览室内,轻微的耳语也会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那些活动的、变化的刺激物,如大街上五颜六色一闪一灭的霓虹灯等也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那些新异的物体或那些在强度、大小、颜色和持续时间上有显著差别的,即对比突出的物体,如在万绿丛中的红花等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3、迫切需要、特殊的情感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当一个人具有某种迫切需要时,那些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物体必然容易引起他的不随意注意。例如,美味的食物和饮料容易引起一个饥饿和口渴的人的不随意注意。
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有着特殊的情感,那么凡是与之有关的事物,哪怕是一些微小变化也都会引起他的不随意注意。那些使人产生直接兴趣的事物,也都能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
4、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
由于不随意注意不需要过度的脑力活动,不致产生身心的疲劳,应该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利用这种注意形式。
但是这种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又容易受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受客观刺激物的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