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和慈禧的死亡时间为何只相隔一天?是巧合,还是谋杀?
几种古典时代的著名毒药其实都挺差劲的,一般的砒霜很难做到高纯度,加上这东西的致死量非常因人而异,折腾了好几天才死简直是常事。比如北周明帝宇文毓被堂哥宇文护在饮食中下毒,毒发后居然能抢在宇文护方面作出反应之前,草诏把弟弟周武帝宇文邕召来继位,然后才咽气走人。考虑到古代宫城的面积,这要不是宇文护反应过于迟钝的话,那就是毒药药效不够快。古典时代对有毒物质的提纯,都是手艺活,没有科学计量,效果就看天意了,李世民也被下毒过,回去吐了,后来竟然好了。
关于慈禧为何要杀光绪,有四点原因:
1.光绪不是当然继位的,他是慈禧一手扶持上帝位的。(咸丰的侄子堂侄有很多,但光绪还是慈禧的外甥,慈禧选了他做自己的继子,光绪才能继位的)2.光绪后来偏偏和慈禧反目成仇。3.与政敌相比,人们都更痛恨“叛徒”。4.政客都更担心死后被翻案。政敌得势,自己一党还能蛰伏,“叛徒”得势,会接收自己全部势力,鸠占鹊巢。所以慈禧必须“清理门户”。
光绪确实是被毒死的,但是不一定是被慈禧毒死的,嫌疑人也有可能是皇后!慈禧有作案条件,但是作案动机不足,慈禧一直反光绪,因为光绪力主改革,慈禧不希望改革,但是慈禧曾经说过,自己死候,立宪可以加速,说明慈禧实际并不反对改革,反对的是自己的权力被拿走。所以自己将死,就没有必要在去杀了光绪,断送掉大清最后的希望。要知道同是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日本能崛起,中国为什么不能崛起?哪怕不谈崛起,就以中国的体量,可以重点发展某些领域,训练出一支精兵,也不至于输的这么惨,归根结底还是领导人的问题,我不相信挪用经费祝寿,说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人,会有什么能耐。
整体来说,我觉得现在普遍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给清朝官员的政治立场草率定性,特别是没有注意到清朝官员的政治立场决定他们的政治主张,而非反过来。刘坤一在甲午前还是个铁杆保守派,经常说洋人奇技淫巧呢,那是因为当时他还在湘军的政治系统里。张之洞前一秒东南互保,后一秒跳出来和老李头说要和洋人抵抗到底,也不是用简单的“洋务派”“保守派”可以解释的。清朝内部这些乱七八糟的弯弯绕绕,至少有一半是老太太乱玩“政治平衡”的结果。
我觉得光绪真悲伤,四岁就被迫离开家人,最亲的人,然后被慈禧带回宫过着压抑又无奈的生活,最郁闷是身边一个亲近的人都没有,他的老师翁同龢还是慈禧那边的人,此人人品真不怎么样,遇上了珍妃幸福快乐了几年,结果珍妃自己也作死,看了一些书和电视节目讲光绪的,感触很深,我觉得光绪压抑成这样,精神正常已经是毅力惊人了,甲午战争失败以后虽然被囚禁,但是也没放弃抱负啊,学英文,读古书,学琴,不说他治国能力,政治手腕和性格,抗挫力和毅力是真的强啊!
光绪
而袁世凯有杀光绪的动机,但是没有杀光绪的能力,因为袁世凯在宫中没有势力。有一个人既有杀光绪的动机也有杀光绪的能力。就是裕隆皇后,首先光绪就不喜欢她,不废后唯一阻力是慈禧,慈禧死后,光绪必然要清理裕隆皇后,所以皇后的作案动机非常充分,光绪死在慈禧死的当口,也正好对手裕隆皇后作案的最大动机。而且在慈禧的弥留之际,宫内的实权实际就是在裕隆皇后手里,当时包括德公公等一帮实权太监已经开始了投靠皇后,裕隆要杀光绪,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只是这里有一个疑点,既然光绪能在毒发后还撑几天,他在毒发第1天肯定就清楚自己是被下毒了。如果慈禧并不想杀光绪,那么这几天慈禧完全会得知有人下毒,会立即下令抢救光绪,谁都拦不住,而且会马上查出是谁干的。除非当时宫里的政治环境已经严重到慈禧和光绪被完全隔离了,但似乎不太可能。而且,如果是后党所为,当天就准备棺材岂不是暴露得太早了?肯定会不动声色。再说了,光绪作为皇帝,肯定不可能拿不住皇后,如果他第1天发现自己中毒了,下一道圣旨,皇后岂敢抗旨?
由报告可知,光绪帝是被砒霜毒杀!
退一步讲,即使当时光绪被皇后隔离了,他死后,慈禧还活着,肯定会立即明白是谁干的,皇后恐怕逃不掉。所以,我认为还有一种可能,是慈禧下的毒,所以光绪发现自己中毒后无可奈何,只能忍受几天的折磨然后死去。如果说皇后参与了,只能是从旁协助的角色,决不是主谋。以前好象听人说,溥仪回忆录里提到是袁世凯送来一副药,光绪吃后就不行了,如果是真的,那么袁世凯肯定参与了,但也不会是主谋。很可能是慈禧主谋,袁、后党从旁协助,上下一心,光绪想不死也难啊!
洋务运动确实是慈禧支持的,顽固派的几位大佬也确实慈禧提拔的。洋务运动在当时若没有慈禧点头甚至支持,是不可能成为一场“运动”的(包括后来的义和团也是这样,能做南直隶和山东等眼皮子底下发展壮大起来,确实是得到了慈禧的点头)。这在帝王家其实很正常。
慈禧虽然不是皇帝,但是行使的确基本是皇帝的权力,所以不可能让朝堂之上一家独大的。恭亲王为首的改革派,在推行洋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从中枢到地方势力已经相当庞大;而扶持相对的守旧派也是必然,谁也不能保证改革派会一直听“老佛爷”的话,是吧?
时间再向前推,保守派也不是没给过机会的,慈禧之前的道光座下也分改革派(当然那时候的改革派很少,力量也很弱)和守旧派,道光选择支持了守旧派,结果确实一败涂地,自己也死在行宫。千万不要觉得洋务运动是恭亲王领导的,跟慈禧啥关系没有,不可能的,政变之后的叔嫂共治,没有嫂嫂点头也干不了;都是政治圈里混的,嫂嫂也不会尽信叔叔,什么多尔衮、鳌拜之流在本朝也不是没有的。另外也不要天真的觉得奕忻多伟大,洋务运动这东西对于他来说也可能只是和慈禧争夺权力的一个工具罢了,叔嫂争执之后,奕忻再也没有了之前推行洋务的种种激情,也许他自己也知道斗不过慈禧吧。晚清慈禧能掌控朝廷这么久,不是没道理的,其帝王之术相当纯熟,直到最后几年人也老了,终究敌不过大势已然。
甲午战争爆发时期,慈禧确实不执政,整个清政府以光绪马首是瞻。慈禧从颐和园出来的时候,北洋水师已经没了,日本张开血盆大口想在中国身上狠咬一大块肉。别说慈禧,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时候出场,都只能被迫议和。
而甲午之前,当时的清朝的确有中兴之势:
1、意图划江而治的太平天国没有了。
2、虽然鸦片战争割让了土地,但至少国力并没有损失过大。
3、本就有分裂意图的新疆借着外国势力闹独立,左宗棠下狠手收回来了。
4、国内的魑魅魍魉之前一直看着太平天国、新疆这些势力,闻风而动,现在都乖了。
5。虽然清政府和外国势力互有摩擦,但真的是长袖善舞,看看北洋水师就知道,军舰有英国德国的,海军的顾问是英国海军的。和法国干过仗,也和俄罗斯眉来眼去过。
光绪和外国公使的合影
要知道当时的清朝是个弱国,谁都可以来踩一脚(意大利除外)。以上这些事情虽然不是慈禧亲手亲力亲为做的,但也是在她执政时期完成的。如果没有甲午一战,说不定光绪执政真能续命100年。
日本有个纪录片,叫《中国王朝 女性传说 恶女的真相 西太后慈禧》,对于光绪的死,有一定的见解!光绪改革的时候想要请国外顾问帮助改革,还不是一两个,在他跟伊藤对话的记录中打算把国家的一半官员替换成洋人,是的,一半,别忘了印度是怎么亡的,就是大量引入外国人做官,导致国家话语权落在外国人手里。慈溪虽然不知道印度这事,但他肯定知道光绪这次玩大了,关键是他还铁了心,慈溪又舍不得杀他,只能把它软禁在身边。等慈溪病重时,国家尚无栋梁之才,他明白自己死后光绪肯定又要整这一套,不仅大清要完,整个中华都会落入深渊。要怪,也只能怪光绪太幼稚,没自己的主见,也没有政治手腕,就好比我们了解光绪,还不如杀了他,换一个总能比他强吧!
转念一想,慈禧连个后代都没有,光绪算她半个孙子了从小养大,而且光绪活着对于慈禧跟慈禧的家人不会有影响,因为孝,光绪再恨也不会抹黑慈禧的,否则光绪的皇帝法理不稳。但是光绪肯定会杀大部分慈禧集团,所以就算慈禧不下令杀光绪,慈禧集团也会下令杀光绪,只是不知道是逼着慈禧下手,还是瞒着慈禧下手。逼慈禧下手,那清朝也就这点国运了,不是溥仪他爹无能。要是瞒着,那清朝的灭亡就是他两无能了。慈禧也是大清朝的泥瓦匠。百日维新时光绪23岁有错误是正常的,不过等到他33岁的时候还能毫无反抗的被杀死,也说明他确实能力有限,这应该是慈禧的教育之错。慈禧要是不杀光绪,等自己死了,光绪掌握实权,还不知道要把自己拉出来鞭尸鞭成什么样呢,所以必须要在自己死前把光绪做掉。杀光绪这事慈禧其实早就想好了,好像1904年伍廷芳在和日本公使会面的时候就透露过光绪会死在慈禧前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光绪死了,慈禧能在临终前最后一天自己已经病危的情况下,把后面的事全部安排得非常妥当,因为之前就考虑好了。
确实,能敢对皇帝下毒的只有慈禧,有机会对光绪下毒的,也只有慈禧,慈禧也是犯罪动机最强的一个。但仅此就判断光绪一定是被慈禧指示毒害是否过于草率了?毕竟慈禧末期的实力派大佬们是足以撼动朝廷的,不然东南互保怎么来的?还有北洋的袁世凯,跟宫里也是勾结颇深。如果虽然90%的箭头都指向慈禧,但如果研究历史只把目光聚集在一个点上,不利于发掘出历史的真相。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