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上如何穿插作文指导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语文课亦是作文指导课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之我见
主题词:教学 作文 指导 研究
论文摘要:把作文指导渗透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做到善导学生积累素材、词汇,学会谋篇布局,体会语言表达,培养创新意识,能卓在成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改革,深入研究作文规律,提倡“语文课亦是作文指导课。”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教改有点夸张。仔细分析,实则不然。因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并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最终达到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作能力。因此,树立作文指导意识,把作文指导渗透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渗透作文指导,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谈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善导学生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作文,必须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这“生活积累”就是他们的作文材料。可见,我们在语文课中不能忽略这一环节,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我在教学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后,先提问学生:作者是怎样发现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又是怎样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让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之后,我归纳出了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一些积累素材的方法。一是要留心周围的事物。作者到西湖玉泉去观鱼,由于留心,才发现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二是要多看、多听、多问。由于作者用多种方式,多次观察那位青年,才发现了那位青年与众不同之处;三是要勤动笔。有了见闻和感受,就及时记下来,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这样做的。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二、善导学生积累词汇
作文就如同一座“屋子”,而“屋子”中的“砖石”就是词语。小学生写作文,学会用词语来表情达意是关键。在许多小学生的作文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词语运用范围狭窄,缺少准确性和生动性。因此,在语文课中,我们要善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词语,以提高作文水平。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第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划出描写草塘“绿”的语句,然后提问学生:那些词语运用得最生动,最准确?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绿得发光,绿得发亮。”有的说:“欢笑着,翻滚着。”有的说:“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得最准确,勾画出远处、近处草塘的草厚度不同、数量不一。”……等学生议论完后,我马上引导学生:从分析这些词语中知道,要写一篇好文章,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没有丰富的语言词汇,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饮,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
三、善导学生谋篇布局
我们每写一篇文章之前,都必须打好草稿或腹稿,确定写作顺序,注意材料的组织安排,即要注意文章的谋篇布局。无疑,这已成为语文课的重要引导内容。例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先让学生抓住几个方位词领悟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然后,我进行小结:学习游记,首先要弄清作者的游踪,也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后大家写作时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如同是一位小导游,带着你的读者去游览。先游这里,后游那里,途经哪些地方,按什么路线走要预先安排好。如果游览路线不明确,东走一会,西闯一下,你的游客就像闯进八卦阵那样,迷失方向。因此,写文章一定要注意材料的组织安排,这样才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善导学生语言表达
小学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故我们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优秀作品,最接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文章不但在思想内容上,而且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很好的范文。所以,我们在语文课中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领悟课文中的那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法,提高自身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出示改写的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接着,我让学生把原句和改写的句子朗读一遍,再让他们进行比较:哪一句读起来觉得有意思,为什么?以问促思,使学生了解用了形象、富有诗意的比喻后,就更加生动具体地刻画了小艇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此,我继续加以引导:我们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努力做到写得使人如见其人(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才能增强文章感染力。
五、善导学生创新意识
在习作中,不少学生存在着缺乏激发思维的活力,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思路狭窄,结构雷同,只会模仿的弊病,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显然与教师缺少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关。由此可见,在语文课中善导学生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完《第一场雪》一课后,我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雪》,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循着已学知识的可逆关系,反过来想一想“雪”存在的另一方面,训练他们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于是,经过一番思考后,有的学生立意“贬雪”:揭露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见不得阳光;揭露雪的残忍——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揭露雪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并使之贯穿于写作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总之,在语文课中,我们要巧妙地把课文当作学生写作的范文进行阅读、分析,把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把欣赏语言和内化学生语言统一起来,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既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指导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之我见
主题词:教学 作文 指导 研究
论文摘要:把作文指导渗透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做到善导学生积累素材、词汇,学会谋篇布局,体会语言表达,培养创新意识,能卓在成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改革,深入研究作文规律,提倡“语文课亦是作文指导课。”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教改有点夸张。仔细分析,实则不然。因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并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最终达到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作能力。因此,树立作文指导意识,把作文指导渗透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渗透作文指导,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谈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善导学生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作文,必须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这“生活积累”就是他们的作文材料。可见,我们在语文课中不能忽略这一环节,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我在教学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后,先提问学生:作者是怎样发现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又是怎样发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让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之后,我归纳出了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一些积累素材的方法。一是要留心周围的事物。作者到西湖玉泉去观鱼,由于留心,才发现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二是要多看、多听、多问。由于作者用多种方式,多次观察那位青年,才发现了那位青年与众不同之处;三是要勤动笔。有了见闻和感受,就及时记下来,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这样做的。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二、善导学生积累词汇
作文就如同一座“屋子”,而“屋子”中的“砖石”就是词语。小学生写作文,学会用词语来表情达意是关键。在许多小学生的作文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词语运用范围狭窄,缺少准确性和生动性。因此,在语文课中,我们要善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词语,以提高作文水平。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第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划出描写草塘“绿”的语句,然后提问学生:那些词语运用得最生动,最准确?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绿得发光,绿得发亮。”有的说:“欢笑着,翻滚着。”有的说:“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得最准确,勾画出远处、近处草塘的草厚度不同、数量不一。”……等学生议论完后,我马上引导学生:从分析这些词语中知道,要写一篇好文章,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没有丰富的语言词汇,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饮,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
三、善导学生谋篇布局
我们每写一篇文章之前,都必须打好草稿或腹稿,确定写作顺序,注意材料的组织安排,即要注意文章的谋篇布局。无疑,这已成为语文课的重要引导内容。例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先让学生抓住几个方位词领悟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然后,我进行小结:学习游记,首先要弄清作者的游踪,也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后大家写作时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如同是一位小导游,带着你的读者去游览。先游这里,后游那里,途经哪些地方,按什么路线走要预先安排好。如果游览路线不明确,东走一会,西闯一下,你的游客就像闯进八卦阵那样,迷失方向。因此,写文章一定要注意材料的组织安排,这样才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善导学生语言表达
小学作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故我们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而我们的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优秀作品,最接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文章不但在思想内容上,而且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很好的范文。所以,我们在语文课中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领悟课文中的那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法,提高自身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出示改写的句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接着,我让学生把原句和改写的句子朗读一遍,再让他们进行比较:哪一句读起来觉得有意思,为什么?以问促思,使学生了解用了形象、富有诗意的比喻后,就更加生动具体地刻画了小艇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此,我继续加以引导:我们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努力做到写得使人如见其人(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才能增强文章感染力。
五、善导学生创新意识
在习作中,不少学生存在着缺乏激发思维的活力,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思路狭窄,结构雷同,只会模仿的弊病,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显然与教师缺少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关。由此可见,在语文课中善导学生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完《第一场雪》一课后,我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雪》,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循着已学知识的可逆关系,反过来想一想“雪”存在的另一方面,训练他们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于是,经过一番思考后,有的学生立意“贬雪”:揭露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见不得阳光;揭露雪的残忍——雪压冰封,万木萧条;揭露雪的穷凶极恶——依仗狂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并使之贯穿于写作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总之,在语文课中,我们要巧妙地把课文当作学生写作的范文进行阅读、分析,把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把欣赏语言和内化学生语言统一起来,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既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指导学生提高了写作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