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 我来答
唐老师的精华笔记
2022-11-16 · TA获得超过3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1万
展开全部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二】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0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1题。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中的简便算法。

  2、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根据简便方法正确灵活的进行计算。

  3、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和根据简便方法灵活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口算。(投影出示)

  112+59= 123-39= 203+99= 128-99=

  2、 口算。

  第一组:78-16-14= 80-18-12= 95-25-15=

  第二组:78-(16+14)= 80-(18+12)= 95-(25+15)=

  教师:通过口算这两组题你有什么体会?(学生:第二组的题口算起来比较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1。(投影出示)

  例1:一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教师: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答:还剩134页没看。

  学生说一说解答的理由。

  引导观察:这几种解答方法哪个更简便些?为什么?(学生回答)

  2、 练习。

  出示:528-53-47

  观察:这道题里的数目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为什么?

  汇报交流:因为53与47的和是整百数,从528里面减去整百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独立解答,投影出示: 528-53-47

  =528-(53+47)

  =528-100

  =428

  小结:刚才我们对减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进行了学习,同学们掌握的很好,在计算一些从被减数以此减去几个减数时,要先认真观察几个减数的和是否是整十、整百或整千数。如果是整十、整百、整千数,就可以用从被减数里减去这几个减数和的方法进行简算。

  (三)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出已知的信息与提出的问题。

  在提出的问题中,重点让学生说说“总价在100元左右”是什么意思。

  明确:只要接近100,比100多,比100少都可以。而且没有要求“最接近”。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汇报结果:

  方法一:每三本价钱相加

  ① 56+31+24=80+31=111(元)

  ② 56+31+19=56+50=106(元)

  ③ 56+19+24=80+19=99(元)

  ④ 31+19+24=50+24=74(元)

  方法二:先算四本总价,再减一本价钱

  56+31+19+24=50+80=130(元)

  ① 130-19=111(元)

  ② 130-24=106(元)

  ③ 130-31=99(元)

  ④ 130-56=74(元)

  2、第二个问题

  学生在交流解决第一个问题后讨论第二个问题。

  汇报:(学生容易想到以下两种算法)

  100-48-47 100-(48+47)

  教师也可出示两张50元钞票加以启发:如果付出的100元是两张50元的,买48元、47元的两本书,可以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学生回答)

  (四)巩固练习

  1、 第39页“做一做”的第1题后两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读题后说说他的理解,再列式解答。

  3、 练习七的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让学生熟悉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规律。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解答。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三】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总体感觉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这册共八个单元,整册教材中最难教,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这个单元。其中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

  1、用好情境素材,为推导运算定律服务。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老师们要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7、28、

  但作为例题所呈现的有些情境过于有针对性,造成学生在这个具体情境中能推导出运算定律,而离开了情境进行纯粹的简便计算,却无从下手。最明显的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对于它的灵活运用,很多学生有困难,更谈不上逆向运用了。(书36页)

  而乘法分配律又是本单元教学中的难点,所以一定要在练习中做适当的拓展。

  可补充如:98×101

  97×6+97×3+97

  2、要尊重学生差异

  不要过分强调用最优化的“统一”的简便方法,允许一小部分学生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慢慢达到最优化。因为一方面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灵活性较强,是学习难点。另一方面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最简方法进行计算,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差异性。最典型的是44页

  书中介绍了这样两种简便方法。实际教学状况是:

  第一种在成人眼中认为最方便的方法,用的学生不多;

  第二种方法学生很不喜欢,有些学生还理解不了;

  采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最多,(10+2)*×25。

  我们试着去分析学生的思路,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诸如25×4=100;8×125=1000等一些常见的“两数相乘能得到一个整百整千数”不够敏感,导致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运用不熟练。

  又如,比较:a-(b-c)a+(b-c)两种计算形式去掉括号,运算符号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这个单元的教学我们还可以适当参照相应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系(象省编教材),做到择优录取,为我所用。

  3、要关注拓展、变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教材中第三小节运用简便方法来计算的知识点十分集中,学生刚开始很难正确、科学地加以判断,而有些知识点是出现在练习中的,作为教师需要作为补充例题加以教学。

  (1)关注运算定律以外的一些简便方法:

  如书P42(5)25+75-25+75这一题可以用抵消或移项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于连加、连乘。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

  补充如:856-98;438+99等可以简便计算的例题。

  (2)第45页例5教材介绍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计算过程。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算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学进行到这里,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一直在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例5的第二种方法并不能简便,学生很不习惯。教学时,可以先不教例5,放一放,等简便计算比较熟练以后,来学习,教师还可借此让学生体会并不是所有题都能简便,要“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能简便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