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教和道教是同个教吗
神道教简称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分为大和神道和琉球神道。
大和神道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琉球神道起源于琉球群岛,以龙宫信仰、御岳信仰为主(注:御岳是对琉球神道圣域的总称,是琉球神话中神存在的地方,是接待神的场所,大和神道有类似的鸟居)。
神道教信仰多神,号称有80万神、800万神或1500万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并且是其在人间的代表,皇统就是神统。祭祀的地方称神社或神宫,神职人员称为祠官、祠掌等。
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在当时的日本扩张开来,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吸收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后,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神道教初期以伊势神宫信仰为中心之神道说。镰仓初期受两部神道之影邮兴起,至南北朝时代(一三三六|一三九二),由度会家行完成。以《御银座次第记》、《御银座传记》、《御银座本纪》、《宾基本记》、《凄姬命世记》为神道五部书。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教信徒甚为反对。由大陆渡来的有力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教,反对佛教。佛教僧侣具有大陆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教失势。
至8世纪末,佛教僧的权力亢进,天皇欲抑制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的神社,两者浑然。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9世纪初至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佛教极为盛行,神道教由于没有严密的教义体系和完备的组织,一时成为佛教的附庸。佛教把本地垂迹说应用到对神道教所奉之神的解释方面,谓佛或菩萨是本或本地,而日本神道教的诸神是佛或菩萨为应机说法而显现的化身(或分身),称为垂迹;有时也把日本诸神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先后形成两部神道和天台神道等。
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一部分神道学者把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出现吉川惟足的吉川神道、山崎斋的垂加神道等学派。
德川后期,由荷田春满倡导,中经贺茂真渊、本居宣长,至平田笃胤,逐渐形成复古神道;依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古代典籍阐述神道教义,反对儒、佛,并利用部分儒、佛学说和某些西方神学思想来解释神道教义,鼓吹以日本为中心,建立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同时,在民间以传统的神道信仰为基础,吸收复古神道等神学理论,陆续形成若干神道信仰团体,后称为教派神道。
明治维新(1868)以前,佛教盛行,神道教处于依附地位,二者结合形成两部神道、天台神道等神道学说。
明治初年,兴“废佛毁释运动”。神道教成为国家的宗教。虽明治政府承认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巩固王权,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成为明治政府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战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英勇表现」就是最佳证明。
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信仰神道教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80%。
正教也称“东正教”。与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16世纪末,莫斯科大主教脱离君士坦丁堡而自主,成为俄罗斯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浦路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俄罗斯等国。1727年后,俄罗斯正教正式派传教士进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