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描写来展示一个人善良的内心 - 百度
这些语言不是一句两句展示出来的,要通过具体上下文,环境等方面来展现,如:
一、“无情无义”中体现善良
课文:
……“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眼睛看他。
解析:
桑娜在焦急的等待丈夫回来,这会儿丈夫就在身边了,却是简单的“哦,是你!”从桑娜的语言中,我们感觉到桑娜之前的担心似乎是假的,为什么丈夫在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回到家,桑娜却是那么的“冷漠”呢?
仔细分析,其实不是“冷漠”,也不“无情”。桑娜的话之所以简单,是因为丈夫已经在眼前,先前的担忧在一瞬间已经化解,而第二个担忧——关于孩子的问题就马上需要自己解决,从后面的“不敢抬眼睛看他”可见,此时此刻她担忧的是丈夫是否会接收这两个孩子。如果丈夫不同意,那么自己应该怎么办?如果自己一意孤行接收孩子,丈夫又会怎么样?……这些问题在一瞬间已经占据了桑娜的心,恰恰反映出桑娜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是个多么善良的人呀!她虽为穷人,但她的精神并不“穷”呀!
二、“语无伦次”中体现善良
课文: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桑娜说:“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解析:
桑娜的对话显然是心不在焉的。桑娜前半句是应和丈夫说的话,后半句“鱼打得怎么样”显然是没有思考而“语无伦次”了:丈夫历经生死之劫,她竟然还在关心“鱼打得怎样”这儿桑娜最应该问的是丈夫还好吗,应该为丈夫的回家感到万分的庆幸。
我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没有鱼他们就难以生存。这样的理解似乎有道理,但是结合当时的背景,桑娜是无论如何也不该问“鱼”而不问“人”的,这样的“语无伦次”恰恰反映了桑娜此时此刻复杂的内心世界,她想的是孩子怎么办?如何向丈夫说明?一句本不该问的话问出口,是她内心汹涌澎湃的思绪的体现,桑娜的善良也恰恰在这“语无伦次”中体现备至呀!
三、“重复啰嗦”中体现善良
课文:
“糟糕,真糟糕,天气坏透了!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真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了。……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解析:
这段渔夫的话,透着“喃喃自语”的“啰嗦”:两次直接提到天气差,两次提到没有打到鱼,最后感谢上帝让他活着回来。作者在这之后用了一个省略号,可见后面渔夫类似的话还说了很多。
作者为什么塑造了一个“啰嗦”的渔夫呢?
我想恶劣的天气的确让渔夫心有余悸,他还沉浸在危险的情境中无法自拔。眼前晃过的还是刚才大海上惊涛骇浪的惊险的一幕幕。他的喃喃自语恰恰反映了艰难的生活处境。在这样的大风浪中渔夫是捡了一条命回来了,虽然不是每次出海都这样,但是生活的艰难可见一斑。然而后面当他知道西蒙死了,依然决定收留那两个孤儿,由此一个“生活艰难”但是“心地善良”的渔夫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从生活可能的状态写人的语言,符合生活的特点,更合理的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的伟大。
四、“心不在焉”中体现善良
课文: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解析:
渔夫问桑娜都在干什么,桑娜显然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渔夫的话,以至于渔夫问后桑娜只能是大概听到渔夫问自己,所以才会有“我?”这样不确定的猜测。那么桑娜在想什么呢?显然还是孩子。后面还有一段“语无伦次”的“表白”: “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这些表白难道不是刚刚看到渔夫的那一瞬间应该问的吗?桑娜的语无伦次显然和她的心不在焉有直接的关系,是在掩饰自己的紧张,是在焦虑中思考怎么和丈夫说明自己收留了两个孩子——这一切,不正反映了桑娜之伟大的“善良”吗?
五、“标点对比”中体现善良
课文: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解析:
第一句话渔夫一连三个问号,是多么的焦急,多么的期待,多么的渴望得到桑娜的许可,这一切不正是桑娜先前的焦虑点吗?善良的桑娜有一个多么善良的丈夫呀。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作“一床被子不盖两样人”,意思就是夫妻一般性情都类似。渔夫的“三问”,焦急的期待让“善良”的心灵袒露在我们的面前,值得我们尊敬!
与之对照的是桑娜平静的语气:“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的回答,很平静,很自然,好像早就预料到了丈夫的回答。那么先前的犹豫、焦躁、不安是不是桑娜不了解自己的丈夫为人呢?不是的!桑娜本身很贫穷,有五个孩子,而且只能填饱肚子。这样窘迫的处境让桑娜“无限放大”了困难,因为丈夫为这个家付出实在太多了,因此有那些担忧情理之中。如今听了丈夫急切的话语,才知道丈夫还是和自己一样,是多么善良,多么的伟岸,自己没有看错人,所以结尾的话,很平静,一个逗号,一个句号。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