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征讨高句丽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因高句丽多次小规模袭击隋朝东北边疆,对此隋高祖很不满并致书平原王高汤:“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高句丽婴阳王继位后的596年,隋的特使在突厥遇到高句丽在突厥的特使后,隋高祖传书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终止与突厥的联盟,要求高句丽停止对隋边疆的连年的侵袭并对隋表示臣服。高句丽婴阳王虽然表面上接受了隋高祖的最后通牒,但第二年,597年,婴阳王联合粟末靺鞨先发制人攻击隋在冀州道的军事驻地。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被隋朝击退。当时高丽王非但如此,而且,“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高句丽侵略辽西,直接带来隋边境的不安和危害,“不供职贡”,则影响到统一的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对于这些,隋中央政权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必然采取相应措施。
高句丽步兵
隋文帝以汉王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三十万伐高句丽,以尚书左仆射高颎为汉王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杨谅遭遇大雨水患,运输不继,军中缺少食物,又遭遇疾病。周罗睺自东莱出海,向平壤城进发,但中途遭风,船多飘没。九月,水陆两路隋军返回,隋军死了十分之八九。高句丽王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隋炀帝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
隋炀帝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隋炀帝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并没有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则既往不咎,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为欲恢复辽东故地,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并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因此借口高丽王不肯入朝,下令东征。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被隋朝击退。当时高丽王非但如此,而且,“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高句丽侵略辽西,直接带来隋边境的不安和危害,“不供职贡”,则影响到统一的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对于这些,隋中央政权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必然采取相应措施。
高句丽步兵
隋文帝以汉王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三十万伐高句丽,以尚书左仆射高颎为汉王长史,周罗睺为水军总管。杨谅遭遇大雨水患,运输不继,军中缺少食物,又遭遇疾病。周罗睺自东莱出海,向平壤城进发,但中途遭风,船多飘没。九月,水陆两路隋军返回,隋军死了十分之八九。高句丽王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隋炀帝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
隋炀帝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隋炀帝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并没有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则既往不咎,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为欲恢复辽东故地,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并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因此借口高丽王不肯入朝,下令东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