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草木当成秦国的士兵?成语“草木皆兵”是如何而来的?
秦国的军队把山上飘摇的草木都当成是正在围攻自己的晋国军队,借此表达秦军在溃败逃亡时的胆战心惊,听到一点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晋军已经追赶上来了,这也就是成语“草木皆兵”含义。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场战役:淝水之战。发生的背景是西晋末年,统治混乱,西北方的几个民族就借此机会脱离了西晋的统治,成立了自己的属国。其中最大的要属当时的秦国,历史上也称之为前秦。当时前秦的统治者名叫苻坚,他自恃兵强马壮,国民富足就想大举南侵,攻占晋国,以此来完成天下统一的雄伟目标。
当时苻坚想要攻打晋国,反对之声也是此起彼伏,虽然晋国气势衰退,但是其还有良臣辅佐精兵能将据守,并且其还有长江之险,距离也较远,并不是攻占的好时机;而且由于前秦在成立之初一直靠着征战来吞并国土,将士们也疲于战争,战斗士气不是很足,这样大举南侵,并不是良策。但是当时苻坚主意已定,于是就率领九十万大军一举南下,想要直接吞并晋国。
当时晋军只派出了八万的兵马,苻坚自然也没把这点兵力看在眼里,但是由于路途遥远,秦军只有先头部队先到达了晋军的据守之地,他们在侦查时发现晋军并没有慌乱,而且严阵以待,并且晋军的统领谢石在了解到秦军的状况后,果断出击,有利的挫败了秦军先头部队的锐气,导致秦军自乱阵脚,陷入了较为慌乱的境地。并且在渡过淝水河的过程中,晋军大喊秦军兵败,不明缘由的秦国士兵听信后,纷纷当下武器逃窜,形成了军中打乱,从来导致秦军的淝水之战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