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智断牛舌案,他的思路是什么?

 我来答
金蟾居士
文化旅行者

2022-12-09 · 爱收集历史素材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090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342万
展开全部
“你只管回去,按我刚才的吩咐去做,不出几日,小偷必然会来自首。”

听着县令大人的话语,老农陷入了迷茫,他迟疑着不敢应声。堂上,县令包拯看出了老农心里的困惑,再一次强调道:“回去后,千万不可对任何人说起你来过县衙。”
老农悻悻而回,有个问题,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偷牛贼会主动来自首?
事情还要从当天早晨说起,春耕时节,老农早早便起了床,准备下地干活。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农活繁重而紧凑,幸亏家里有一头牛帮他分担劳动,才使得自己不会错过农时。

打开牛圈的围栏,只见耕牛,跪在角落里,显得有气无力,甚至叫声都非常虚弱。这和往常的情景非常不同。
别是耕牛病了吧,老农心里咯噔一下。这节骨眼上,万一老伙计病倒了,等恢复好了再让它下地干活,八成会耽误时令。

正想着,老农爱怜地抚摸着耕牛的全身,想以此减轻它的痛苦,也想知道老伙计哪里不舒服。当手摸到耕牛嘴角的时候,他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老伙计没有像往常那样伸出舌头舔自己的手。老农下意识看了一眼,瞬间惊呆了:老伙计,你怎么会满嘴流血?你的舌头呢?

耕牛还在,但舌头没了,这种情况,老农从小到大也是第一次碰到:牛丢了,但没完全丢。是谁偷了牛舌?只偷牛舌,有啥用处?老农觉得自己活了半辈子,却遇到了新问题。


片刻之后,老农拿来了草木灰,帮牛止血。随后,他决定前去报官。

大宋朝,农耕立国,继承了不少汉朝以来的农业法规。对于生产工具的耕牛,以及战时备用马匹,都有法律保护。民间私自宰杀自家耕牛,都会被判罚“徒”刑一年,也就是做一年的苦役。要是把耕牛弄伤,也会有相应的惩罚。

偷牛者罚,杀牛者罚,伤牛者罚,唯独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灾祸:牛是病死的,而且得到官府的承认。老农匆匆赶往县衙鸣冤,一心想着报官后,可以免去自己的责罚。


出奇招,县官做局巧用计
鸣冤鼓响起,县令包拯升堂判案。

听完老农的陈述后,他觉得这个迷局有些棘手:小偷夜里作案,缺乏人证、物证。这案件又很难到周边去排查,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割了牛舌。搞不好还会打草惊蛇,让人顺势告发老农,说他自己弄伤了牛。

退一步说,万一真的是老农自己弄伤了牛,然后自己跑过来报官,想开脱罪责,这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偷牛贼的动机是什么呢?


包拯觉得,偷牛贼应该不是为了钱财。正常情况下,如果是为了钱财而去偷牛,是一定会把牛牵走的。正因为民间杀牛会判责罚,才导致黑市上牛肉价格奇贵无比。

当时走江湖的豪杰,喜欢呼朋唤友,前往能避开王法的山野小店里,叫上几斤牛肉和烧酒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吃牛肉,代表着豪杰的能力和财力。

几乎所有的偷牛贼,都会把到手的牛销往这些小店。从而换取高额的报酬。然而,本起案件,牛没丢,只是少了牛舌,小偷目的不是为了钱。
不是为钱,难道是为了报复?这念头在包拯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情况,是有可能的。牛伤了,一旦被检举,老农就百口莫辩。牛舌被割,算是严重伤害,至少耕牛无法干活了。春耕时期,牛不下地干活,很容易被旁人发现异常。

如果有人想报复老农,在耕牛的伤情上做文章,就不怕引不出真正的偷牛贼。同时,从对牛的态度上,也能判断老农对自家耕牛的情感,验证是不是老农自己伤了牛,却跑到县衙告状,借此混淆视听。
那么,就从对耕牛做文章开始吧。想到这里,包拯拿定了主意,对老农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回去把牛杀了吧,不要声张,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来过县衙。过几天,小偷会来县衙自首。届时,案情将大白于天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