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历史的方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初中生怎样学好历史? 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怎样学好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
问题二: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 *** 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 *** 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 *** 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 *** 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 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 *** ,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 汪伪成,40下半 百团大战,41九千(人) 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 *** 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
问题三:如何学习历史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历史学好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0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每星期三题,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
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一、 产生兴趣
对历史科有兴趣,成绩自然好起来。如何对历史科产生兴趣呢?
首先,历史事件和我们们息息相关。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问题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条约有关;今天南斯拉夫的内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时事并探本寻源,定能巩固书本上的知识。
其次,明白历史的用处。历史可以训练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备求真和讲证据及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对做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英国著名首相邱吉尔是历史学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专攻历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为修读文科,尤其是历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个人修养上和识见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
(1) 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 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 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 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
问题四:学好历史要有怎样的方法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是一门最适合临时抱佛脚的功课,只要考前花点时间死记硬背,成绩照样不差,甚至还会有好分数。真要这么想就大错了,想要把历史学好,特别是面对文科综合卷对能力的高要求的时候,想要把历史学好,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把历史学好?我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
我认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你要对历史课有兴趣你才会主动地去学,不要抱着一种如果不考历史我才不去学的心理。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如若反之,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但却炼不出火眼金睛。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如果这样,神也救不了你。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都还不赖。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当然,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学认为学历史要诀就是背,错了。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基于课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方便你理解的历史结构。其实这也很简单。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对于这个话题,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希望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走好
问题五:学习历史的方法 首先是历史记忆法:历史难记,容易忘记,这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中的普遍反应。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 *** ,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
问题六:关于如何学好初中历史的方法 我建议你:
1.在看完语文,数学和英语后,用20分钟看你最近所学的三篇课时
2.适当的买一,两本历史辅导教材,例如>,每学完一课时,结合辅导教材来完成这一课时的习题.
3.详细的,仔细的,认真的看其辅导材料的对书上提出问题的答案.并做适当的笔记
4.中考时,只准带教科书,所以建议你把笔记尽量记在书上.
5.历史考试是开卷考试,因此必须对教科书的内容非常熟悉,一个问题,你必须在10秒内知道这问题是与书上哪一课有关.
6.平时还要看一些记录片或讲坛.
历史考试主要靠你平时的积累,所以必须从现在做起.
加油吧!!!!!!!
问题七:怎样才能学好历史?怎样制定历史学习计划 满意答案热心问友2010-02-01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忆起当天所背过的内容,回忆不起的第二天就马上看书。不过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你就一定会讨厌历史的.何况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意思费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张时间,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二是记不准,易混淆,张冠李戴,错记漏记,把观念或原理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三是记不牢,容易忘,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没有多长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历史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问题八:怎么才能学好历史? 我以前回答别人的答案,对你应该有用
诸如多看书那样的话我就不说了,这是最最基本的,现在我主要讲讲历史应试的一些方法
把握好时间,空间,史实和史论四要素,牢记住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背书时掌握方法,记要点,不要大段背诵,那样效率很低,但是基本史实还是要记住,在此基础上适当做题
历史不需要题海战术,做题要精
选择题把握一点,除基本史实和论点要正确,你的所选项不能被其他项解释或包涵,因为历史是选最佳答案,平时做题时每一个选项都要看,除了知道该选哪一项外还要弄清楚为什么其他项不能选,不要老依赖排除法。当然,考试时是怎么快怎么来,如果排除法很快,那么就用排除法
材料题先看题,再带着问题看材料,很多时候答案就在材料里,不过也不能一味抄材料,不排除要你驳斥材料内容的反向材料题
问答题最难,这要求你有较扎实的历史知识,一般是想出一点写一点,答案分段写,标上标
背书是必须的,学习历史最最基本的东西,不要大段地背,记关键词,记要点,记清楚要点才能打牢基础,做题才有底气,其实吧,背历史没有那么痛苦,可以试试看看历史故事,激发对历史的兴趣,教科书确实很枯燥
问题九: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
教我历史的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罗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怎样学好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
问题二: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
例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记为“谭刘林,杨杨康”。
例4.1931年 *** 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记为“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
二、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
例1.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欣)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三、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
例2.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四、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
例1. *** 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 *** 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 *** 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编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进行了长征。编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红军长征,翻山越岭。”
例4. 1935年瓦窑堡会议和1937年洛川会议的时间和内容很容易混淆。可编为“瓦早洛(落)后”及“瓦窑堡,统战方针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战”
例5.抗战过程中的几件大事,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 *** ,1941年皖南事变。可分别编为“37、9 林彪吼,38、3 拉锯战,40春 汪伪成,40下半 百团大战,41九千(人) 皖南事变”。
例6、1950年6月, *** 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可编为:“土改完成,工商调整,经费节省”。
例7、文革爆发的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的标志可编为“一个导火线,两会两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设成就可编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长江,胜利油田”。即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长江大桥,山东东营胜利油田。
例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1964年和1967年-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1970年,第一颗人造......>>
问题三:如何学习历史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历史学好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0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每星期三题,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
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一、 产生兴趣
对历史科有兴趣,成绩自然好起来。如何对历史科产生兴趣呢?
首先,历史事件和我们们息息相关。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问题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条约有关;今天南斯拉夫的内战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时事并探本寻源,定能巩固书本上的知识。
其次,明白历史的用处。历史可以训练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备求真和讲证据及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历史对做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英国著名首相邱吉尔是历史学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专攻历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为修读文科,尤其是历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在学业上、个人修养上和识见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历史事件的要素和阅读及记诵技巧
历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则包括原因、经过和结果。
(1) 时间有先后,你只要把大事年表里的重要事件多看几遍,自然记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确知其发生年分(如维也纳会议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须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后次序(如维也纳会议先於凡尔赛会议),便可以了。
(2) 地点有东西南北,你只须认识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对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结合,确认各国今天的政治地图,特别是欧洲和中日的国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条约规定的领土转变也应紧记。
(3) 人物是构成历史事件的主角。不过,会考要求并不太高,我们祗要熟记重要的历史人物便可以应付考试了。如自强运动的曾、左、李.恭亲王、慈禧太后是必须熟记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冯桂芬则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则一律不记。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存时代和事迹也应知其大概,才不会张冠李戴。
(4) 事件由时地人三项元素构成。明白了上述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自能对重要史事了如指掌。历史事件的相关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课题的次序;次念某课题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国的大事包括自强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运动、戊......>>
问题四:学好历史要有怎样的方法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是一门最适合临时抱佛脚的功课,只要考前花点时间死记硬背,成绩照样不差,甚至还会有好分数。真要这么想就大错了,想要把历史学好,特别是面对文科综合卷对能力的高要求的时候,想要把历史学好,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把历史学好?我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探讨
我认为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兴趣。你要对历史课有兴趣你才会主动地去学,不要抱着一种如果不考历史我才不去学的心理。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如若反之,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但却炼不出火眼金睛。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如果这样,神也救不了你。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都还不赖。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当然,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很多同学认为学历史要诀就是背,错了。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基于课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方便你理解的历史结构。其实这也很简单。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对于这个话题,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希望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走好
问题五:学习历史的方法 首先是历史记忆法:历史难记,容易忘记,这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中的普遍反应。因此,要想学好历史,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 *** ,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
问题六:关于如何学好初中历史的方法 我建议你:
1.在看完语文,数学和英语后,用20分钟看你最近所学的三篇课时
2.适当的买一,两本历史辅导教材,例如>,每学完一课时,结合辅导教材来完成这一课时的习题.
3.详细的,仔细的,认真的看其辅导材料的对书上提出问题的答案.并做适当的笔记
4.中考时,只准带教科书,所以建议你把笔记尽量记在书上.
5.历史考试是开卷考试,因此必须对教科书的内容非常熟悉,一个问题,你必须在10秒内知道这问题是与书上哪一课有关.
6.平时还要看一些记录片或讲坛.
历史考试主要靠你平时的积累,所以必须从现在做起.
加油吧!!!!!!!
问题七:怎样才能学好历史?怎样制定历史学习计划 满意答案热心问友2010-02-01我自己曾学历史专业的,有一套方法,不知适合你否。历史嘛,多背是应该的,但要有技巧,平时要将知识点归纳起来,列成树状图,先背好主干知识,熟透了才背分支,一定要每天背,一有时间就要看书,看多了就自然有感情。晚睡之前回忆起当天所背过的内容,回忆不起的第二天就马上看书。不过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否则你就一定会讨厌历史的.何况死记硬背有很多弊端,意思费力大,收效小,事倍功半,背了好张时间,也没有记住多少东西。二是记不准,易混淆,张冠李戴,错记漏记,把观念或原理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三是记不牢,容易忘,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没有多长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历史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问题八:怎么才能学好历史? 我以前回答别人的答案,对你应该有用
诸如多看书那样的话我就不说了,这是最最基本的,现在我主要讲讲历史应试的一些方法
把握好时间,空间,史实和史论四要素,牢记住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背书时掌握方法,记要点,不要大段背诵,那样效率很低,但是基本史实还是要记住,在此基础上适当做题
历史不需要题海战术,做题要精
选择题把握一点,除基本史实和论点要正确,你的所选项不能被其他项解释或包涵,因为历史是选最佳答案,平时做题时每一个选项都要看,除了知道该选哪一项外还要弄清楚为什么其他项不能选,不要老依赖排除法。当然,考试时是怎么快怎么来,如果排除法很快,那么就用排除法
材料题先看题,再带着问题看材料,很多时候答案就在材料里,不过也不能一味抄材料,不排除要你驳斥材料内容的反向材料题
问答题最难,这要求你有较扎实的历史知识,一般是想出一点写一点,答案分段写,标上标
背书是必须的,学习历史最最基本的东西,不要大段地背,记关键词,记要点,记清楚要点才能打牢基础,做题才有底气,其实吧,背历史没有那么痛苦,可以试试看看历史故事,激发对历史的兴趣,教科书确实很枯燥
问题九: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
教我历史的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罗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