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新课有效性研究推广价值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你好,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有效应用的现状分析(一)有物不用白浪费。教育创现后,我省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迈入现代化,实现“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班班配备了电教平台,智慧课堂、专递课堂进入山区每个教学点,这些成果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但据调查,在我省山区农村小学这种 “有物无用”的浪费现状普遍存在。(二)该学不学能力低。受我国一些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市农村学校教师现代化教育能力参差不齐,除了部分“九零后”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外,其他年龄段教师要么根本不懂信息技术,要么对信息技术一知半解,略知皮毛,但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上就如“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三)课堂低效质量差。部分教师以“不会用”为借口不想学,不想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课堂效率低,制约着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一)加强培训,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9-25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新课有效性研究推广价值
你好,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有效应用的现状分析(一)有物不用白浪费。教育创现后,我省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迈入现代化,实现“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班班配备了电教平台,智慧课堂、专递课堂进入山区每个教学点,这些成果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但据调查,在我省山区农村小学这种 “有物无用”的浪费现状普遍存在。(二)该学不学能力低。受我国一些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市农村学校教师现代化教育能力参差不齐,除了部分“九零后”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外,其他年龄段教师要么根本不懂信息技术,要么对信息技术一知半解,略知皮毛,但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上就如“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三)课堂低效质量差。部分教师以“不会用”为借口不想学,不想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停滞不前,课堂效率低,制约着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一)加强培训,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的水平。
针对现时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指导教师学会制作课件、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上。作为农村小学,学校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一知半解,只会简单的电脑操作,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重视这个现实,多层次多渠道地加强教师的培训。一是自主培训。如针对一些老年教师,他们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的,学校可以安排本校电脑教师,每月组织在学校电脑室进行简单的电脑常识和操作培训,让这一小撮老教师懂得基本的办公技术;二是请进来。对那些中年教师,他们基本已经能够正常应用互联网技术,但在多媒体应用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领域就相对薄弱的,学校可以主动邀请校外(如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每学期定期进入校园对这些“半桶水”中年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水平;三是派出去。学校可以创造条件,派出本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三两个电脑高手到省内外高校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为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进行人才储备。(二)搭台比武,给予数学教师施展拳脚的机会。1.开展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活动。为把巩固教师的培训效果,使教师学以致用,我们在
再是在科组内,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的课件制作大赛评比活动,由要求本校科组内全体教师人人参与(每人一件作品以上),收集完成后集中全体教师观看评分,然后评出不同等级课件进行奖励,对入围优秀的课件在校内信息栏公布表扬。2.开展校际专递课堂应用活动。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开展专递课堂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又可以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效率,可谓一箭双雕。专递课堂是最有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路径,要上好一节专递课,教师先要学会操作主教室与从教室的连接设备,上课时,主教室要锁定屏幕,让从教室看课件,按什么键锁定,按什么键解锁,老师都要熟练,要不然从教室的学生看到的一直都是课件,而看不到主教室的情况。课中还要经常把主教室的画面与从教室的画面互相切换,为了上好一节专递课,教师们会反复向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陈飞龙请教,已熟练专递课堂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开展专递课堂教学又可以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效率。
3.开展信息技术常态教研活动。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课题组利用学校数学科组为平台,制订了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效融合”的详细方案和教研活动安排,在科组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把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为“规定动作”,要求教师运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解读教材,运用PPT等演示课堂的练习等,每节课均留足时间让学生在教学平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常态化的课堂融合课堂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教研制度,确保数学教师人人参与教研,以研促教,以教助研,从而改变教师陈旧、低效的课堂教学,形成愉快、互动、高效的数学课堂。(三)考核评价,促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自觉融合巧用评价机制,是我们把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因而,抓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工作中,我们可以采用科组内一月一评价,一期一考核的办法促使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自觉融合。1.组评。我们数学科组在开学规定了每月一个晚自修的汇报交流和展示时间(一般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三晚自修为互评展示时间),在当天的科组活动时,首先让科组每位教师
先进行自我汇报,每位教师汇报自己一周内学习了什么信息技术知识,有什么收获,制作了哪节课的“代表作”课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和取得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其次是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微课、课件等,要求每位教师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共全体教师学习欣赏,科组发放评价表,让每位教师对别人的成果进行评分,汇总得分后评出前30℅优秀作品进行通报表扬。2.校评。为充分激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以采用“过程+结果”的评价办法。计算公式是: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分=科组内每月的评价得分(五个月)之和的平均值+学科教学平均分得分(注:科教学平均分得分=任教班级平均分÷镇同级同科平均分,教多科的取平均值计算)。学校可以结合每学期教师的信息技术实际得分高低情况,制订奖励方案,对得分前20℅的教师颁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秀教师”荣誉证书,甚至结合“县管校聘”考核进行加分考评,以此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