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皇室血统的30个姓氏,看看有你吗?
以下是中国有皇室血统的30个姓氏:
1、张姓
张姓出于姬姓,祖根在河南濮阳,始祖是挥。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任弓正之职,制弓矢,被赐姓张。还有一支张姓,系晋国解张之后。解张,字张侯,以字命氏。
2、王姓
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
3、李姓
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颛顼的后裔。
4、刘姓
刘姓之源有三:其一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
其二出自姬姓,春秋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
其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鲜卑族的独孤氏为刘氏。这支刘姓也源于河南。
5、杨姓
杨氏出自姬姓,有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两个来源,均出自山西洪洞。
6、陈姓
陈姓祖根在河南淮阳,始祖妫满。西周初年,虞舜后裔妫满被封于陈,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姓陈。另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为单姓陈。
7、黄姓
黄姓的主源有两支,帝颛顼的后代,均系以国为氏。
8、赵姓
赵氏出自嬴姓,远祖是伯益。
9、周姓
周姓是一个来源纷杂的姓氏,主要源出以下几支:其一,黄帝时周昌的后代。其二,商代太史周任的后代。其三,后稷的后代。
10、吴姓
吴姓在得姓方式上属于以国为氏,开氏始祖是姬姓吴国的建立者太伯。
11、徐姓
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裔,属以国为氏之姓。
12、孙姓
孙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分别出自姬姓、芈姓和妫姓。
13、朱姓
帝舜时有大臣朱虎,但朱虎无世系可考,所以一般认为朱氏出自曹姓,是由邾氏去邑而形成的。
14、马姓
马氏出自嬴姓,形成于战国后期,血缘先祖是虞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得姓始祖是赵奢。
15、胡姓
黄帝时期的胡曹是最早的胡姓人物,但胡曹之后已无世系可考,所以一般认为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帝舜后裔妫满被武王姬发封于陈,建立侯爵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用他的谥号为姓氏,就是胡氏。
16、郭姓
中国姓氏的产生,有一种方式是以居住地为姓氏,如城、郭、西门、东闾之类。
17、林姓
林姓的起源有三支,最早的一支出自子姓,形成于西周初年,是殷商王族比干的后裔。
一支源出姬姓,形成于东周初期,是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有子名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的名字为氏,称林氏。
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把鲜卑族的丘林氏改为林氏。
18、何姓
据《路史》记载,黄帝时期已有何姓,源出归姓,惜无世系可考。其他姓氏书多认为何姓为韩姓转音而来,出自姬姓。
19、高姓
黄帝时有大臣高元作宫室,当为高姓之始。
20、梁姓
梁姓的来源有三支,其主源出于嬴姓,系以国名为姓氏。第二支梁姓源出姬姓。第三支梁姓系少数民族所改。
21、郑姓
郑氏源出姬姓,为周宣王弟姬友的后裔。郑国在公元前375年灭于韩,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原国名“郑”为姓氏。
22、罗姓
罗氏出自熊姓,系以国为氏。
23、宋姓
宋姓源出子姓,始祖是西周初年宋国的建立者微子启。
24、谢姓
相传黄帝有25个儿子,其得姓者14人,共得12姓,其中有任姓。任姓谢国灭亡后,国人除一部分留居当地外,大部分外逃,他们以国为氏,姓谢。公元前7世纪初,楚文王发兵攻申,灭掉姜姓申国,居于谢城之人以邑为氏,也姓谢。
25、唐姓
唐姓的主源有两支:一支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裔;一支出自姬姓,是唐叔虞的后裔。
相传帝尧姓祁,亦曰伊祁,名放勋,谥号尧。尧在做天子前曾被封于唐,故称陶唐氏或唐尧。
26、韩姓
韩姓历史悠久,其最古老的渊源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相传,黄帝娶嫘祖,生青阳和昌意,昌意居于若水,生韩流。韩流的后代以韩为姓。
27、曹姓
曹姓主源有四支:其一,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在禹时被封于曹,其后以曹为姓。其二,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曹。
战国时,曹亡于宋,子孙有的以曹为姓。其三,周武王移封曹安的后代曹挟于邾,战国时,邾灭于楚,国人分别以邾、曹为姓。其四,东汉中叶,大鸿胪曹嵩原姓夏侯,由于宦官曹腾收养而改姓曹。
28、许姓
许姓的鼻祖是许由。许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相传唐尧曾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辞而不受,逃至箕山隐居;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洗耳于颍水之旁,表示不愿当官的决心。
春秋时期,许国在郑、楚等大国的逼迫下多次迁徙,到战国初期,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为怀念故国,遂以国名“许”为氏。
29、邓姓
邓姓的主源出于商周时期的邓国。
邓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黄帝时期就有将军邓伯温,这是史书所载最早的邓姓人物,惜其后裔无世系可;李姓有改为邓姓的。
30、萧姓
萧氏源出子姓,系春秋时宋国附庸萧国子孙以国为氏。
姓氏由来:
在上古时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类别:
1、在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妫、姒、姚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
3、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4、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5、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
6、天子赐氏,以谥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为惠王,他的后代便姓惠。
7、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 ,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8、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
9、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
10、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
1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
12、以国名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