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动用三十万精兵,伏击匈奴单于

 我来答
铭儿说趣事
2023-07-28 · TA获得超过1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万
展开全部

西汉初年,在经过白登之围后,汉朝被迫与匈奴进行和亲,以此来实现北部边疆的安定。汉武帝刘彻即位后,一直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公元前133年,汉武帝采纳了一位大臣的建议,引诱匈奴单于攻打马邑,动用三十万精兵在此地设伏。然而,马邑之谋却以失败告终,匈奴断绝与汉朝的和亲,引发了与汉朝的战争。那么,马邑之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战和之争

事情还得从公元前134年说起,这一年匈奴派使者向西汉朝廷提出和亲的要求。汉武帝立即召集群臣进行商议。朝中的大臣分成两派,一派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他认为“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他的主张并且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赞同;另一派以大行王恢为首,他力主对匈奴开战,“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最终,汉武帝还是选择与匈奴和亲,没有贸然用兵,毕竟大多数人不支持开战,但是他并不甘心,因为汉武帝一直想要打败匈奴。大行王恢来自燕地,多次担任边地的官吏,对于匈奴的情况非常了解。对于皇帝的心思,王恢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一直想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与匈奴的战争,从而获得皇帝的重用。

二、马邑之谋

到了第二年,边地马邑的豪商聂壹拜见大行王恢,并向他献出一条对付匈奴的计策,“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王恢深以为然,于是就向汉武帝提出伏击匈奴的策略。不过,韩安国依然表示反对,并且与王恢进行争论。最后,王恢说出自己的计策,并且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

这次汉武帝采纳了王恢的建议,因为这个计划看上去确实很完美,“将顺因单于之欲,诱而致之边,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处以为之备,审遮险阻以为其戒。”同年六月,汉武帝调兵遣将,任命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率领三十万精兵埋伏在马邑附近。

三、功亏一篑

与此同时,聂壹作为西汉的“间谍”,来到了匈奴境内,他对匈奴的军臣单于说:“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 军臣单于非常高兴,相信了聂壹的话,之后他的使者又看到马邑城头悬挂着太守的首级,于是亲率十万精兵入塞,打算到马邑去劫掠。可是距离马邑百余里时,他发现遍地牛马,却无人放牧,因此十分疑惑。

于是,军臣单于攻击了一座边防小亭,抓住了雁门尉史。这个小官为了保命,将汉朝的计划全盘托出。军臣单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急忙率兵撤兵,还封雁门尉史为“天王”。汉军得到消息后,立即前去追击,但也没能追上。王恢手中有三万精兵,却也没敢截杀匈奴的辎重部队。汉武帝勃然大怒,最后处死了王恢。至此,汉朝、匈奴的关系破裂。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