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尊重不够,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对自然造成伤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层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努力形成同传统工业文明那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占用自然空间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
拓展资料: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过上好日子,就不顾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拓展资料: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显著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明确写入党章,中央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相关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初显成效,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经过5年来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资源消耗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得到有效遏制,有的得到初步扭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解决自身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约束趋紧,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风险高,不少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或接近上限,一些区域严重雾霾天气频发,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拓展资料: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显著提升,绿色发展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明确写入党章,中央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相关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初显成效,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经过5年来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资源消耗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得到有效遏制,有的得到初步扭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解决自身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约束趋紧,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风险高,不少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或接近上限,一些区域严重雾霾天气频发,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