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说起医生这个职业,人们的第一反映总是:“神圣、高尚、有钱”可近年来,人们对医生的评价却是压倒性的、致命性的。例如“红包问题、态仔禅度恶劣、医德沦丧、道德败坏等等”这是舆论上的,行为上甚至对没有给自己看好病或看不顺眼的医生拳脚相加。
或许大家也曾听左邻右舍抱怨道:“我女儿感冒了,到某某医院,找某某医生看病时,医生态度很差,问他得什么病也不愿多说,就知道检查开药”,茶余饭后我们也曾聊起“我家谁谁谁到某某医院找某某医生看了几次病,每次钱没少花,可病总看不好”等等诸如此类现实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表面上看,咋听之下,似乎都表明医生态度嚣张,业务水平低,毫无责任之心、毫无医者之父母之心.....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因果关系,不在其位、不谋其事、自然也不知其苦。病人不是医生,自然不能明白医生是如何看病的,是如何辛苦的,就像医生也未必能感同身受病人患病时的痛苦一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的人们也更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甚至有点过分紧张,直至神经敏感、心理扭曲。我之敢于如此论述,绝非信口开河或危言耸听,而是在我从医12载生涯中的深切体会,此类“神经质病人”屡见不鲜,并且在病患比例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举几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曾接诊过许多在三伏天,父母还给刚满周岁或3岁左右的儿童穿棉衣、夹克、牛仔服等御寒衣物的(在南方地区),找我看病时主诉症状都是:“爱出虚汗、食欲不振、夜睡啼哭.....”每当我见此类患儿都既心酸又悲愤,问其父母何故厚衣相加,回答不外乎“怕小孩太小着凉感冒”此类父母即是典型的“神经质”虽说现在的儿童个个都是心肝宝贝,但像这样折腾:“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即使是个健康的儿童也只会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适应、抵御外界的任念贺尘何风吹草动。;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年来,“清肠茶、排毒胶囊、通便类”药物销量猛增,这是何故呢?一是媒体广告大肆夸大的误导宣传:“‘宿便’对人体是如何如何有害,给肠道‘洗澡’是怎样怎样有益”,其次是现代人确有“便秘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事实,原因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属于功能性便秘,因为大多吃的细粮,消化吸收后食物残渣自然较少、运动少、工作节奏快、生活不规律常是主要“病因”,再有多数人对自己都要求每拍贺天必须排便,否则就认为不正常,所以自行购买“排毒、通便”之类的药品服用,殊不知此类药物大多含有“泻药成分”久服会导致依赖并演变成习惯性便秘---不吃则不排便,越吃越依赖,恶性循环。此类人也是具有代表性“神经质一族” ,不懂科学常识,过分盲目关注排便次数,无病找病。由于篇幅所限,暂举此二例。
接着谈谈医生的态度问题,就开篇所举例子剖析吧,如常有患者抱怨医生给病人看病时不够认真,得什么病也不给病人说清楚,甚至连病人问起也只是简单应付的回答。呵呵呵,我还是举真实例子谈谈吧,记得刚从医那会,我对每一个病人的那个热情劲啊,就连一个普通感冒、流鼻水的病人找我看病时,我都是把发病原因(大多数感冒都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少部分是气温急剧变化及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或者二者相互夹杂作用引起)、病程(一般免疫力正常的一周左右可以痊愈--感冒的病程比较好解答,哈哈哈..)、治疗方案(分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但病毒没有细胞壁,都是RNA或DNA,普通抗病毒药疗效不是很确切,再者抗病毒治疗‘见效相对慢’)并发症(有可能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腹泻、鼻炎、腮腺炎、扁桃体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等---还有一大堆,但是一般只要说上三种以上并发症,病人都会吓一大跳,要么说医生胡说八道故意把病情夸大,要么听得云里雾里,惊恐不安)、预后(一般没有后遗症,但是有上诉并发症的话就另当别论了)等情况向病人说得清清楚楚,但病人能否听得明明白白?理解得透透彻彻那要比看病本身难上百倍千倍。就一个感冒都这么“复杂”,其他的毛病跟病人说了,他能听懂吗?哪种病用哪种药对何种人有效?应该采用哪种途径给药?应该用多少剂量?应该用药多少时间?药物它是怎么样吸收的?在体内它是如何分布的?药物是怎么样作用于病灶的?又是怎么样消除病原体的?又是怎么样代谢的?在哪代谢?怎么样排泄的?在哪排泄?表面上同样的症状同样的年龄段是不是就可以用同样的药同样的剂量?什么是细胞壁?它是什么结构?一个人有几种细胞类型?等等等等。这些和病人说,他能懂吗?有时候医生会用治疗心血管的抗凝血药(例如潘生丁)来治疗感冒,病人可以明白为什么吗?所有这些这些,如果病人根本不懂或者仅凭几句话说不明白,那跟病人说有必要吗?试想想,一个医生得读十几二十几年的书,即便同处医疗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行”对彼此的术语都难于一时理解,更何况是一个连一天医学理论课都没上过的病人呢?和你说些医学术语无非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你不但听不懂,而且有可能让你“一知半解”,整天惶恐不安、百思不得其解,或者是医生越说越复杂,病人越听越糊涂,总之,不是医生不愿意尽可能把病情向病人说清楚,而是说了一大堆,病人也难于理解一句,就算勉强听懂几句,也是一知半解,其结果有可能是病人误解和曲解医生的话,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来。所以在没必要(有必要的时候医生大都会主动向病人解释病情,争取病人的配合)的情况下医生干脆不多“废话”,那样病人什么都不必去想,反而能更好的安心配合治疗。由于时间问题,暂时聊这些,下回说说看病贵的问题,待续..............
或许大家也曾听左邻右舍抱怨道:“我女儿感冒了,到某某医院,找某某医生看病时,医生态度很差,问他得什么病也不愿多说,就知道检查开药”,茶余饭后我们也曾聊起“我家谁谁谁到某某医院找某某医生看了几次病,每次钱没少花,可病总看不好”等等诸如此类现实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表面上看,咋听之下,似乎都表明医生态度嚣张,业务水平低,毫无责任之心、毫无医者之父母之心.....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因果关系,不在其位、不谋其事、自然也不知其苦。病人不是医生,自然不能明白医生是如何看病的,是如何辛苦的,就像医生也未必能感同身受病人患病时的痛苦一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的人们也更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甚至有点过分紧张,直至神经敏感、心理扭曲。我之敢于如此论述,绝非信口开河或危言耸听,而是在我从医12载生涯中的深切体会,此类“神经质病人”屡见不鲜,并且在病患比例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举几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曾接诊过许多在三伏天,父母还给刚满周岁或3岁左右的儿童穿棉衣、夹克、牛仔服等御寒衣物的(在南方地区),找我看病时主诉症状都是:“爱出虚汗、食欲不振、夜睡啼哭.....”每当我见此类患儿都既心酸又悲愤,问其父母何故厚衣相加,回答不外乎“怕小孩太小着凉感冒”此类父母即是典型的“神经质”虽说现在的儿童个个都是心肝宝贝,但像这样折腾:“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即使是个健康的儿童也只会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适应、抵御外界的任念贺尘何风吹草动。;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年来,“清肠茶、排毒胶囊、通便类”药物销量猛增,这是何故呢?一是媒体广告大肆夸大的误导宣传:“‘宿便’对人体是如何如何有害,给肠道‘洗澡’是怎样怎样有益”,其次是现代人确有“便秘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事实,原因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属于功能性便秘,因为大多吃的细粮,消化吸收后食物残渣自然较少、运动少、工作节奏快、生活不规律常是主要“病因”,再有多数人对自己都要求每拍贺天必须排便,否则就认为不正常,所以自行购买“排毒、通便”之类的药品服用,殊不知此类药物大多含有“泻药成分”久服会导致依赖并演变成习惯性便秘---不吃则不排便,越吃越依赖,恶性循环。此类人也是具有代表性“神经质一族” ,不懂科学常识,过分盲目关注排便次数,无病找病。由于篇幅所限,暂举此二例。
接着谈谈医生的态度问题,就开篇所举例子剖析吧,如常有患者抱怨医生给病人看病时不够认真,得什么病也不给病人说清楚,甚至连病人问起也只是简单应付的回答。呵呵呵,我还是举真实例子谈谈吧,记得刚从医那会,我对每一个病人的那个热情劲啊,就连一个普通感冒、流鼻水的病人找我看病时,我都是把发病原因(大多数感冒都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少部分是气温急剧变化及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或者二者相互夹杂作用引起)、病程(一般免疫力正常的一周左右可以痊愈--感冒的病程比较好解答,哈哈哈..)、治疗方案(分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病因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但病毒没有细胞壁,都是RNA或DNA,普通抗病毒药疗效不是很确切,再者抗病毒治疗‘见效相对慢’)并发症(有可能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腹泻、鼻炎、腮腺炎、扁桃体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等---还有一大堆,但是一般只要说上三种以上并发症,病人都会吓一大跳,要么说医生胡说八道故意把病情夸大,要么听得云里雾里,惊恐不安)、预后(一般没有后遗症,但是有上诉并发症的话就另当别论了)等情况向病人说得清清楚楚,但病人能否听得明明白白?理解得透透彻彻那要比看病本身难上百倍千倍。就一个感冒都这么“复杂”,其他的毛病跟病人说了,他能听懂吗?哪种病用哪种药对何种人有效?应该采用哪种途径给药?应该用多少剂量?应该用药多少时间?药物它是怎么样吸收的?在体内它是如何分布的?药物是怎么样作用于病灶的?又是怎么样消除病原体的?又是怎么样代谢的?在哪代谢?怎么样排泄的?在哪排泄?表面上同样的症状同样的年龄段是不是就可以用同样的药同样的剂量?什么是细胞壁?它是什么结构?一个人有几种细胞类型?等等等等。这些和病人说,他能懂吗?有时候医生会用治疗心血管的抗凝血药(例如潘生丁)来治疗感冒,病人可以明白为什么吗?所有这些这些,如果病人根本不懂或者仅凭几句话说不明白,那跟病人说有必要吗?试想想,一个医生得读十几二十几年的书,即便同处医疗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行”对彼此的术语都难于一时理解,更何况是一个连一天医学理论课都没上过的病人呢?和你说些医学术语无非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你不但听不懂,而且有可能让你“一知半解”,整天惶恐不安、百思不得其解,或者是医生越说越复杂,病人越听越糊涂,总之,不是医生不愿意尽可能把病情向病人说清楚,而是说了一大堆,病人也难于理解一句,就算勉强听懂几句,也是一知半解,其结果有可能是病人误解和曲解医生的话,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来。所以在没必要(有必要的时候医生大都会主动向病人解释病情,争取病人的配合)的情况下医生干脆不多“废话”,那样病人什么都不必去想,反而能更好的安心配合治疗。由于时间问题,暂时聊这些,下回说说看病贵的问题,待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