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
2个回答
2018-07-2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做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是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的。如果善于在解题之后作反思,进行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题目的深度和广度,扩大题目的辐射面,那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
一、反思结果的正确性
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势、考虑问题片面化、概念不清晰、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常发生解题错误。因此教师在习题课中,必须强化训练学生养成思维严密、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同时向学生讲解科学方法。
二、反思题目的条件
学生往往在找到答案后,就认为解题已结束,不再去推敲求得的结果是否与条件吻合。在习题课中,教师必须强调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向学生传授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恰当引导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
三、反思答案是否全面
探究实验的预期结果,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由于学生对实验接触不多,运用不熟练,再加上对实验题目的畏难心理,因此,对有些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以偏概全,或有疏漏。教师经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答案是否全面、有无疏漏,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所以平时做题之后要经常分类总结。
四、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以便最优化。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优秀习惯。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便在不同的情况下为选择最恰当的、最便捷的方法积累素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生物学观点和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些对学生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会产生深远影响。
五、反思题目的变式
能多角度考虑问题,对一些问题能转换思维视角,重新思考。
六、反思题目的引申
巧妙地将某些例题适当引申推广,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觉探究习题变化的良好习惯。
七、反思知识的迁移与能力提升
当学生面对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开始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问题进行审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直到形成程序化的解决方案。解题之后,也要不断地探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的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学生解题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将获得的知识通过再现、联系、整合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要求。
总之,习题教学要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一图、多题一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最好能小题大做,多向思维,充分变式,充分利用一题的训练效能。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就不难理解做题后为什么进行解后反思了。
一、反思结果的正确性
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势、考虑问题片面化、概念不清晰、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响,常发生解题错误。因此教师在习题课中,必须强化训练学生养成思维严密、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同时向学生讲解科学方法。
二、反思题目的条件
学生往往在找到答案后,就认为解题已结束,不再去推敲求得的结果是否与条件吻合。在习题课中,教师必须强调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向学生传授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恰当引导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
三、反思答案是否全面
探究实验的预期结果,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由于学生对实验接触不多,运用不熟练,再加上对实验题目的畏难心理,因此,对有些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以偏概全,或有疏漏。教师经常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答案是否全面、有无疏漏,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所以平时做题之后要经常分类总结。
四、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以便最优化。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发展学生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优秀习惯。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以便在不同的情况下为选择最恰当的、最便捷的方法积累素材,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生物学观点和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些对学生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会产生深远影响。
五、反思题目的变式
能多角度考虑问题,对一些问题能转换思维视角,重新思考。
六、反思题目的引申
巧妙地将某些例题适当引申推广,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觉探究习题变化的良好习惯。
七、反思知识的迁移与能力提升
当学生面对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开始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对问题进行审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直到形成程序化的解决方案。解题之后,也要不断地探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的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学生解题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将获得的知识通过再现、联系、整合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要求。
总之,习题教学要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一图、多题一法,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最好能小题大做,多向思维,充分变式,充分利用一题的训练效能。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就不难理解做题后为什么进行解后反思了。
展开全部
反思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而成的。反思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引领,方能收到实效。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并促使其养成习惯?
一、检验计算——反思解题结果
好多学生考试的时候,在计算方面失分多,学生乃至家长常常归结为:不细心、不踏实。其实,很多情况下问题出在计算方法、能力、技巧等方面。为此,我注意培养学 生对问题的最后结果进行自我评判的习惯。如刚学简便计算900÷40时,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尝试写出:900÷40=(900÷10)÷(40÷10)=90÷4=22……2,这样的结果对不对呢?学生通过检验,发现22×40+2的结果不能还原到900。学生自己找原因,猜测:余数若是20就对了?师追问:余数究竟是不是20呢?能说说理由吗?简便的过程能这样写吗?刚开始教学时,我同大多数教师一样,很不在意检验,总以为一步步有理有据的解答,结果怎么会错呢?检验如同虚设。心理上重视了检验之后,才知道学生通过检验,会自己理清计算中的很多问题。
自我评判的方式很多,检验是其中一种。学生常用重算一遍、互逆运算、将答案代人原题等检验方法反思数量结果。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检验认识不足,甚至嫌烦,因而表现出怠惰。怎么办?
为了让学生在计算中愉快地、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学生行为,我大胆引进了“估算”,由于估算很便捷,所以,学生非常乐意用此方法先来估一估自己的结果,发现有误差了会立即查找原因,此时的检验就成了学生的内需。如计算38×209,好多同学会这样写竖式: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估算,40×210,用估算的结果(8400)反思其竖式结果。当学生发觉与正确结果相差甚远,会急着查找:计算过程中到底哪儿出了错?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一箭三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数感。
一、检验计算——反思解题结果
好多学生考试的时候,在计算方面失分多,学生乃至家长常常归结为:不细心、不踏实。其实,很多情况下问题出在计算方法、能力、技巧等方面。为此,我注意培养学 生对问题的最后结果进行自我评判的习惯。如刚学简便计算900÷40时,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尝试写出:900÷40=(900÷10)÷(40÷10)=90÷4=22……2,这样的结果对不对呢?学生通过检验,发现22×40+2的结果不能还原到900。学生自己找原因,猜测:余数若是20就对了?师追问:余数究竟是不是20呢?能说说理由吗?简便的过程能这样写吗?刚开始教学时,我同大多数教师一样,很不在意检验,总以为一步步有理有据的解答,结果怎么会错呢?检验如同虚设。心理上重视了检验之后,才知道学生通过检验,会自己理清计算中的很多问题。
自我评判的方式很多,检验是其中一种。学生常用重算一遍、互逆运算、将答案代人原题等检验方法反思数量结果。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检验认识不足,甚至嫌烦,因而表现出怠惰。怎么办?
为了让学生在计算中愉快地、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学生行为,我大胆引进了“估算”,由于估算很便捷,所以,学生非常乐意用此方法先来估一估自己的结果,发现有误差了会立即查找原因,此时的检验就成了学生的内需。如计算38×209,好多同学会这样写竖式: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估算,40×210,用估算的结果(8400)反思其竖式结果。当学生发觉与正确结果相差甚远,会急着查找:计算过程中到底哪儿出了错?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一箭三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数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