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面对新一轮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我县教师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博兴县数学教研室于2007年8月开始进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乡镇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融入到学习新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成了新课改的旁观者。主要表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学习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更新,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新课改的一层外衣。为了全县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实施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预期突破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但是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二)预期的突破
我们研究的《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充实、细化同类研究中的争议和遗憾,尤其是在新授课的教学流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师生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冯.格拉斯菲尔德(Von Glasersfeld)。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地吸收的。(2)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且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认识具有建构性。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观是20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美)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不掩饰,坦诚公开。(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目标
具体有以下几点:
1.通过实践与研究创立一套科学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2.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逐步的探索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的完善。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4.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加大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促进全县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管理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面对新一轮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我县教师师资队伍的现实状况,博兴县数学教研室于2007年8月开始进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新课改的不断普及和深入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乡镇年龄较大的教师很难融入到学习新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成了新课改的旁观者。主要表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只注重了形式上的学习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更新,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是新课改的一层外衣。为了全县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合拍,用教学行为践行新课程理念并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实施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提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解、灌注。于是,教师便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的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践《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预期突破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 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但是李炳亭先生的“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二)预期的突破
我们研究的《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充实、细化同类研究中的争议和遗憾,尤其是在新授课的教学流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师生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美)冯.格拉斯菲尔德(Von Glasersfeld)。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地吸收的。(2)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且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认识具有建构性。
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观是20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美)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原则:(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的自身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各种障碍。不是直接教授他人,而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开展。如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澄清问题、帮助组织已被学生认可的经验。(2)情调情感因素,具有真诚、理解、接受的气氛。不掩饰,坦诚公开。(3)学生是以维持自己的构造或是强化自己的构造心理来学习的,因此注意以“同化”来影响学习过程。(4)作为自然发展状态而互相接触。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的手段,由学生决定怎样学。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目标
具体有以下几点:
1.通过实践与研究创立一套科学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师生和谐的共同发展。
2.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专家的理论为指导,逐步的探索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的完善。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4.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加大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促进全县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基本策略和管理制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