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大级驱逐舰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
旅大级驱逐舰是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该舰的设计方案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论证,到1967年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开始建造。1968年在大连造船厂铺设船体龙骨,开始了创造性的建设工作。到1971年12月第一艘驱逐舰造成。
旅大级驱逐舰的主要性能数据是:标准排水量为3250吨,满载排水量为3670吨。舰全长132米,宽12.8米,吃水深4.6米。动力系统为两台蒸气轮机,两部锅炉。总功率为72000马力。最大航速36节,舰载燃料150吨,最大续航力为4000海里。能抗10级大风,自给能力为10昼夜。
舰上的武器装备状况是,装有2座3联装“海鹰-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配备反舰导弹6枚。130毫米口径双联装火炮2座;37毫米口径双联装炮4座;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炮4门。另有2具2500型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4座大型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深水炸弹滚架;甲板上有水雷轨道,可携带大型锚雷28枚,大型沉底雷20枚。这些武器的性能是,130毫米火炮的最大射程可达27公里;反舰导弹的有效射程为95公里;导弹的打击能力是,被命中一枚导弹,可使一艘轻型巡洋舰丧失战斗力。
舰上的导航、指挥、火控、电子对抗等方面的装置,也体现了当时的水平。装配了对海搜索雷达、大型对空搜索雷达、导航雷达、舰壳声纳等。
旅大级导弹驱逐舰试制成功之后,经海上航行考验,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了军事需要。随后,应海军的要求,上海、广州两家造船厂也开始建造该舰。在几年的时间里三家造船厂共建造旅大级驱逐舰15艘,装备部队后,组成了我军第一代使用国产驱逐舰的部队。尽管这些舰只仅具备发达国家50年代末的水平,可是,它们毕竟是在我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建造出来的。
经海军使用,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舰上的防空火力明显不足,很难对付喷气式飞机的攻击;反潜武器也不先进;指挥员的指挥位置设计沿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方式,不太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电子装置更需要改进等。设计研究部门根据实际能力,对使用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使该型舰只的性能有所改进。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对旅大级驱逐舰的改装工作,把后甲板的后主炮拆除,加装了一个可容纳两架直升机的机库和起降平台。为该舰区域反潜和直升机引导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提供了条件。另外加装了新型舰载三坐标雷达,提高了对空探测能力。80年代末,又在后副炮位置上增加了“响尾蛇”防空导弹和探测装置。为了提高驱逐舰的指挥自动化程度,加装了自动化指挥系统和电子战装置。90年代以来,该级别的舰只,在武器装备上进一步现代化,用4联装C-801反舰导弹代替了原来的“海鹰-2”号导弹。用全自动、全密封的双联37毫米口径火炮代替了原来的敞开式火炮。加装了干扰火箭发射装置和电子战天线。经过改装后的旅大级导弹驱逐舰,虽然舰体是旧式的,但是,其战斗能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