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若是在襄樊之战孙权没帮曹操的情况下,会是什么下场?
首先说下襄樊战役,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樊城,关羽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得全军覆没,进而重创曹魏,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司马懿、蒋济劝说曹操与孙权联合,并派遣徐晃、张辽等人前解樊城之围,之后就有了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被徐晃击败,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的事情。
那么,东吴如果不偷袭,关羽能不能打败徐晃呢?我个人觉得,打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徐晃退走的可能性很大。先复盘一下关羽水淹七军之后的基本情况。
曹魏方面当时有二个优势,优势一、樊城仍然在手,关羽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并非易事。优势二、曹操当时已经派出徐商、吕建、殷署、朱盖等将领援助徐晃,但曹魏方面的劣势也不少,其一曹魏方面他们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死了县主簿,向南归附关羽。关羽授给孙狼官印,给他军队,让他去扰乱曹魏。此时许都以南的梁郏、陆浑群盗,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搅得曹魏腹地战乱不断、其二当时北方爆发了瘟疫。其三南阳、颍川百姓“藏窜观望”,导致襄樊一带没粮食,曹仁和徐晃都是缩衣节食在跟关羽在死磕。其四凉州张进、黄华等人叛乱,西北不稳定,曹魏无法调西北边军增援襄樊。其五东吴孙权的牵制、孙权若不出兵,曹操就不敢轻易调徐州与合肥的兵力增援襄樊、最关键的一点是前去救援的徐晃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击败关羽、而是在等待,等着殷署、朱盖的十二营近五千士兵到来后,徐晃才开始进攻,此时徐晃手下至少3.5万人。
徐晃在襄樊之战击败关羽久经战阵的用兵老道,比如徐晃先声东击西,扬言攻击关羽左边,实际却进攻右边。关羽面临防守不足的窘境,只好派骑兵离开坚固的防守工事去增援。而徐晃率大军痛击关羽骑兵,关羽的五千骑兵自然自然无力抗挡徐晃大军,只好败退回自己的营地。就这样,本来精锐的骑兵反倒成了徐晃的先锋部队,留守大本营的军队在败军冲击下自乱阵脚,既无法利用坚固的工事,又无力组织有效抵抗,只得撤退。
但关羽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关羽作战能力不如徐晃、而是而是关羽的军心已乱,当时孙权与曹操联合、曹操令徐晃用箭将与孙权偷袭荆州的信息、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就造成了曹魏士气倍增,影响关羽军队的军心,这时候不要说关羽的军队、就是楚霸王项羽转世,军心也会大乱,这才是关羽失败的原因。
当然若孙权不与曹操联合、关羽取胜的可能性也不大,关羽的情况虽然比徐晃看起来存在优势,但实际上此时的顾得军队,已经非常危险:首先,关羽军队始终没有攻下襄阳、樊城,已经非常疲惫,而曹操方面的援军源源不断,打败了于禁、庞德,还有徐晃,可渭滔滔不绝;其次,关羽在得到于禁等人的军队数万人,粮食不足,军队断粮,这才有擅自取用孙权湘关的粮米;造成孙权出兵的理由,当然最重要的问题是关羽的兵力不足,关羽军队被汉水分为南北两部分,除了围困襄樊的兵力外,还有分兵运送被俘的于禁七军与抵御曹魏源源不断的救援部队,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只能拼凑五千人与徐晃交战,被徐晃与曹仁夹击之下败走的原因所在。
当然若孙权不出兵、断绝关羽的后路,徐晃想要彻底解襄樊之围也不现实,关羽有水军,他可以轻松退回南郡,稍作休整后,还可以再次杀到襄樊、并且汉中与襄樊有汉水相连,刘备从汉中出发,经汉水,解决关羽兵力缺少的问题所在,因此若关羽与徐晃打长久战,那时候襄樊属谁还真不好说。
襄阳、樊城在曹军手中,三方相互制约,对孙权并无重大威胁。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发生了几次战争,主战场都在合肥方向。但关羽若得了襄阳、樊城,既可以沿汉江而下,又可以沿长江而下,对孙权的威胁大大增加,这是孙权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这就不难理解,正是关羽水淹七军,似乎襄阳、樊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孙权最终下定决定袭夺荆州,要“全据长江”,彻底解决战略安全困境。
至于襄阳、樊城二城、孙权偷袭关羽不久后,曹操病死,新登基的曹丕召开朝议,讨论襄樊问题。会上,曹丕认为襄樊没有粮草,无以为继,想召曹仁退军回南阳。司马懿虽然在此反对,但曹丕不听。曹仁便放火烧了襄樊二城,退至了南阳,孙权派人去占襄樊。但由于当时襄樊无粮,又被曹仁烧了,东吴军占了襄樊没多久,就被曹仁又打回去了、一直到晋灭吴之战时候、司马炎改任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杜预襄樊城出兵、破西陵、拿下江陵,占据荆州、配合其他地区各路晋军攻打孙吴的都城建邺、攻占了交州、广州地区,成为整个灭吴一役,功勋卓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