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张良

张良是一个军事家... 张良是一个军事家 展开
 我来答
TLN039
2010-08-02 · TA获得超过1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1.1万
展开全部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人,历史上与萧何,韩信一起称为“汉初四杰”。
  张良虽体质羸弱,却才气过人,投奔刘邦后,为其出谋划策,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汉王朝建立后,张良去以“运筹帷幄只中,决胜千里之外”只功,被封为留侯,继续为汉王朝的巩固而效力。但他的归宿如何?一直没有定论,有人说他崇信黄老自行告退,欲修道成仙。又有人说他居官善终。
  告退说认为,楚汉争雄,六年才见分晓,刘邦登上帝位,为巩固自身地位,大肆杀戮功臣,为汉王朝的建立里下汗马功劳的韩信 ,英布和彭越等先后被杀,张良十分心寒,联想到历史上文种,范蠡兴越后的悲惨结局。深悟“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害怕韩信等的命运回落到自己身上,乃辞官而去,刘邦再三挽留,但张良去意已决,纳还冠盖,辞朝而去,至白云山处修道成仙。持此说者一《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为据。后世的小说和戏剧也多延续此说,如京剧《张良辞朝》就是此说的代表作。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张良居官善终。汉朝基业初定,异姓诸侯也多被消灭,国家生活步入正轨,但宫廷中却酝酿着一场风暴。刘邦宠爱戚夫人,对吕后的野心有所察觉。欲废太子刘盈(吕后子),欲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皇储,满朝文武群起谏诤,认为此举不妥,刘邦却立意已决,不听群臣的劝阻,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焦急万分,派其弟吕泽求助于“智囊”张良。张良认为废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汉朝初立,百废待兴更立太子很可能引起内乱,只有顺其自然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此,张良对吕泽说道:口舌已难保太子,现在有四个老者,人称“商山四皓’年皆八十有余,节义清高,很受人们敬重,现不就汉朝爵位,隐匿深山,皇上屡请不至;如果太子屈尊固请‘四皓”下山辅佐,为巩固太子的地位一定有所帮助。“四皓”果真被太子的诚意所感动,答应下山辅佐。刘邦讨伐英布得胜还朝,举行庆功宴,四位老人随太子入宫。刘邦惊问其名,才知道着四位相貌奇特的老人就是自己屡请不至的隐士。四位老人表示:太子仁孝,敬贤爱士,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力。刘邦见四老已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恐怕难以动摇,便放弃的易立太子的主张。吕后十分感激张良,在刘邦死后,强劝张良结束学道生活,回朝做官,张良听从了劝告,回朝做官。惠帝元年,张良病死,谥号文成侯,终得善终。
  张良的归宿到底如何,虽说法不一,但从史料上分析,张良居官善终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不知各位有何见解?
假装某人
2015-09-21 · 解读江西艺考、志愿填报、艺考咨询!
假装某人
采纳数:6568 获赞数:3251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 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后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eila318
高粉答主

2015-09-2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1094万
展开全部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 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后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ouhe_708
2010-08-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你是想问什么?
张良是一个谋略家、军师。跟诸葛亮差不多。有一本书叫《张良传》,蛮好看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度娘好辣
2010-08-02 · TA获得超过689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9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1万
展开全部
侠客胸怀的谋略大师
张良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贵族,祖父和父亲都担任过韩国的宰相。当韩国被秦灭掉以后,张良便一心想复仇,因此才有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举动。虽然身体不好,张良却喜欢像游侠那样打抱不平,他是一个十分讲义气的人,曾经救过杀人犯项伯。
除了爱好武侠之外,张良最出名的是他的谋略。楚汉相争时,正是张良的几次决策,挽救了刘邦。另一位谋士陈平也很出色,却没有张良那种犀利的大局观。张良十分懂得退隐之道,取得成功之后,他便借口练习气功,长期闭门不出。正是这一点,让他逃脱了无谓的灾难。
愤怒青年张良
年轻人容易冲动,也更容易为了理想奉献自己。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给这类青年取了个怪名,叫"愤怒青年",简称"愤青"。张良也曾经是个高级愤青,为了替韩国报仇,他到处寻找杀手,最后找到了一个能挥动近百斤铁锤的大力士,趁秦始皇东游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机会,用铁锤砸始皇的马车。可惜张良没受过刺杀训练,竟然错判了秦始皇的车子,砸烂了旁边的车。秦始皇不过出了身冷汗,张良不得不落荒而逃。
刺杀虽然不成功,但张良好歹出了点名气。他逃到下邳,在当地打抱不平,颇有势力。一天,张良在当地的沂水圮桥闲逛,一个老头的鞋子掉到桥下,招呼张良帮自己捡起来。张良看对方十分苍老,不但捡了鞋,还为他穿好。老头对张良很满意,约张良五天后的早上在桥头见面。五天后,张良到晚了,被老头呵斥一番,于是再约五天后。张良连着迟到了两次,第三次干脆半夜就去了,老头给了张良一本姜子牙的兵书。据说张良凭借这本书,成为杰出的军事家。这个老头,被人称为"圮上老人",也叫"黄石公"。
好马也吃回头草
张良一直想灭秦为韩国报仇,秦末农民起义时,张良马上号召了上百人的队伍,半路上碰到了刘邦,便在刘邦手下当个小偏将。张良为人讲解《太公兵法》,很少有人能理解,刘邦没念过多少书,却总能理解张良的意思。因此,张良便跟随了刘邦。
当时项羽的力量最大,张良为了韩国考虑,鼓动项梁立韩成为韩王,张良担任司徒,相当于丞相。这样一来,张良就离开了刘邦。第二年,韩王与刘邦合兵一路,攻占了韩国故都阳翟,刘邦趁机请韩王留守,自己带了张良继续进攻。无论古今,一仆二主都是件难堪的事情,幸亏韩王留在故都阳翟,张良的归属暂时没有问题,但这却是一根隐藏的暗刺。
有了张良帮助的刘邦,战事进展十分顺利,一路攻到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蛲关。张良建议刘邦先利诱守将,趁守将松懈时突袭夺下关隘,然后一鼓作气攻入咸阳。按照刘邦与楚怀王的约定,先入咸阳者,就是天下之主。
刘邦攻入咸阳以后,做了一件错事,就是阻止诸侯兵进函谷关,因此惹恼了项羽。项羽攻破函谷关以后,准备攻打刘邦。按照当时的兵力,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幸亏项羽的叔父项伯曾被张良救过,凭借项伯的保护,刘邦才逃过了鸿门宴的劫难。
项羽夺得天下以后,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位诸侯王,刘邦被封到了汉中。实际上这些王都不听他的。对于张良来说,他必须离开刘邦,到韩王成那里去。张良临走之前,建议刘邦烧掉栈道,然后迅疾从陈仓出兵,占领关中。
之后项羽作出一个奇怪的决策,他杀死了弱小的韩王成,正好让张良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投靠刘邦。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不过对张良而言,回头草也好吃。
指挥楚汉战争的智囊
楚汉战争爆发以后,刘邦因为准备得早,又接连招纳了五位诸侯王,兵力达到五十万,更占领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而这一切都是趁项羽没有防备而得来的。项羽知道消息以后,带领三万精兵,把刘邦杀得大败,抓住了他的家人。
张良为刘邦分析局势,建议他联合对项羽不满的九江王英布、彭越,同时放手让己方大将韩信独自领军。刘邦并不善于带兵,他指挥的大战役常常落得被对手击溃的结局。韩信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刘邦最多只能指挥十万人。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派人策反了九江王英布,又联络彭越,还派韩信从北面出发,一边攻击燕、赵等地,壮大自己的地盘,同时包围项羽。张良的计策,勾画出了楚汉战争的大致轮廓。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情急之下差点做出错误决策---分封六国后人为王。如此计策非但不能壮大自己的力量,反会成为王国内长久的危害。幸亏张良及时指出分封会产生内乱,而且六国后人没有战功,如果封了,战士会感到不公平,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刘邦听了,十分心服。
张良虽然体弱多病,但他的谋略却深深影响了战争的走势。
看穿自己人的小伎俩
矛盾无所不在,有时内部的矛盾比外部更可怕,因为它不容易被发现。一个管理者如果看不到内部的矛盾,这个团体肯定会变得没有进取心。刘邦在与项羽作战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他分封了好几个王,比如封韩信为齐王、彭越为梁王,但当他围困了项羽以后,却不见这两人率军来参战。
还是张良细心,发觉了韩信、彭越的小算计,原来,这两人一直挂着虚名,实际上连王国管辖的范围都没定。他们没有得到实惠,自然不想卖力。张良发现问题以后,刘邦马上为韩信、彭越划分了地盘,这两人才率军前来助战。
刘邦统一天下后,先分封部分功臣,其余的正在评定功劳。一天,他发现将领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便问张良原因。张良说,他们在商量是否要谋反,并指出刘邦分封时偏向自己的老部下,还杀了几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因此得罪过刘邦的人都在担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良建议刘邦首先封一个自己最痛恨的人。于是刘邦封了得罪过自己的雍齿,众人看到雍齿都被封了,才打消了疑虑。张良的建议,不但解决了内部人心问题,还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的行为,轻松避免了不少流血事件。
练气功保命的谋略家
统一天下以后,刘邦开始打击功臣。张良懂得"卸磨杀驴"的规律,便经常托病,借口练气功,装出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样子,渐渐淡出权力圈。
不过,一旦真出了事情,张良总能展现出自己的作用。刘邦宠爱戚夫人,又觉得吕后太爱权势,便想废掉吕后的儿子---太子孝惠。吕后十分担心,遂向张良请教。张良出于稳定局势考虑,也觉得太子不能轻易废掉,于是让太子请出当时有名的四位隐士---"商山四皓"。刘邦曾经请过这四个人出山,但未成功。当他看到这四人跟随太子时,便知太子的实力已不容小觑,不能轻易动了,否则自己的天下便会有大动荡。
虽然帮了吕后大忙,但张良仍然懂得进退,尤其当他看到韩信等人纷纷被杀,更加小心翼翼。他的兵书来自黄石公,便专心学习黄老之学,甚至开始练习不进食的气功。因此,张良虽然功劳大,却没被清算,于公元前186年病逝于长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