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西坡的历史沿革

 我来答
潮古龙兰wb
2016-05-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万
展开全部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于1960年划定,同年4月28日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区域最大的森林保护机构,当时设有二道站、天池站、维东站、漫江站。管辖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围绕天池北、西、南、东(后划归朝鲜一部)四面的原始森林心脏地区,总面积二十万公顷。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最高峰海拔2770米,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2540多种,野生动物364种,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科研价值又可分为基础研究价值、文化教育价值和国际研究价值:基础研究主要指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水文学、气象学等科的基础研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做为一个自然本底和基地为基础科研提供了理想的科学实验场所。应用开发研究主要指地方政府为开发利用长白山生物资源而组织实施的研究项目。
《桂枝香·长白山·西》
扬眉
群峰玉剔,雨燕舞天池,花海遮蔽。
峡谷石奇多瀑,水寒冰碛。
苔原松桦之绝恋,互搀扶、刚柔相缔。
堑河跌宕,王池笑月,有鸳鸯戏。
六七月、春来夏继,最是迷人处,鸢尾花莉。
漫步杉槐木栈,百花香蜜。
放眸远眺冈峦处,女娲仰卧众神立。
圣水清润,神山苍绿,旺龙之地。
长白山博大神奇,是亚洲三大雪山之一,海拔2 .749米,终年山顶皓白,云雾弥漫、天湖高悬,重峦迭嶂、林海苍茫。战国时代成书的《山海经》里《大荒北经》有“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日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因此古称“不咸山”。 “不咸”,东胡语,有“神巫”之意。汉魏时称“盖马大山”或“徒太山”,唐时称“太白山”。辽金时始称长白山,取于满语称“果勒敏珊延阿林”。 “果勒敏”汉语是长,“珊延”汉语是白,“阿林”汉语是山,连起来即是长白山,以其终年披雪,山头长白而名。
长白山又名不咸山,不咸在蒙古语中是神仙之意,在东北居住的各少数民族----慎慎、沃沮、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有对东北境内这座最大的高山景仰和神化,许多有关天女不孕而生的神话都寄托在这里,因此,都称这座山为仙山。
《山海经》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即神仙山)。
魏晋时期所著的《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有记载曰:“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这里的“单单”二字,与满语中的珊延相近。珊延,即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
在《北史列传-勿吉》篇中又有记载:“漠河了南有纵太山者,华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经者以物盛云。上有熊罴豹狼皆不害人,人不敢杀。”与肃慎、女真、满族,是同一民族,不过居地更稍北一些。
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山”、“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漠河居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可见,当时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
直到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定鼎中原,建立起辽王朝和金王朝之后,对于东北的第一座高山,才算出现了规范化的称呼----长白山。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
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中原建立起金朝的女真族,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的发祥地,经常要对长白山顶礼拜,以求保佑其国运昌隆,帝祚永延。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就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文中极力把长白山神化起来说:“自两仪剖析,山岳神秀各钟于其分野。国将兴者,天实作之。对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歧阳,望秩山川,于稽虞典。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
文中把长白山称之为神山秀岳,用“载我金德”“仰止其高”等最高的赞语来形容它,可见对这座塞外名山的崇仰恭敬。因此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这份《册文》前去祭奠。
到了清代,对于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不仅聘延文人为其编造了仙女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氏之先人的神话;而且树立柳条边封禁长白山区为圣地,禁止民人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清代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礼其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他们虽然没有登到长白山天池之畔,瞻仰其祖先的诞生之地,但有的已经到了周边地区。而且,还写了大量的咏赞和祭告长白山的诗文。康熙有《望祀长白山》的诗和《祭千长白文》(两篇),乾隆有《祭告长白山文》五篇,嘉庆有《长白山告祭祝文》二篇,写得都是有声有色,叹为观止的。
乾隆的《祭告长白山文》说:“惟神杰峙东,维协扶景运。疏江汇海,荐瑞凝祥。著灵异于万年,溥蕃滋于庶类”。“朕惟国家受命凝庥,则山川百神罔不协瑞。矧溯兴亡之迹,推翊运之祥,尢宜肇与明,诞加显号。盖自天作高山,形于歌颂,其来旧矣。惟神秀结东陲,泽均厚载,浚发三江之脉,广延千里之区,极敷云泄雨之奇,宏济物利民之用,神山异迹莫有与京。”乾隆所写的祭告文章:“奥我清初,肇长白山。扶虞所锤,不显不灵。周八十里,潭曰闼门。鸭绿、混同、爱滹三水出焉。帝用女天妹,朱电磁波是吞。爰生圣子,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是翦是除,匪安匪康,乃有叶赫、辉发、界藩……
直到清末,安图县刘建封还向朝廷上折奏请曰:长白山为我朝发祥之地,天生圣人,削平区域于万斯年,因此他建议上山重修神庙,以供俸长白山之神。经朝迁批准,这位知县组织人马四次登山察视,并摄下长白山名胜之地的照片40余张,归后编成《长白山灵迹全影》影集呈奏于朝廷。
长白山是满族先祖女真人的发祥地,远在千年前,就有女真的国王在天池边的钓鳌台拜祭上天的遗迹。清以长白山为发祥地,视为祖山,并从这里孕育了满族族源“佛库伦吞朱果(树莓)生圣子”的神话。扬眉有《女真演义史》:
满族前身是女真,函普立俗众人尊;
长白神鹰救完颜,乐女神孕朱果沉;
天遣神鹊救樊察,十五部族战火纷;
脚踏北斗走红运,白山黑水祭英魂;
八旗制度驭天下,兴国安邦叩山神。
最初时期,女真人狩猎时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首领,称牛录额真。后来,努尔哈赤随着部族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扩大,创立固山制。这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上的大单位,每个固山都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汉语译固山为“旗”,是为“八旗制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统一女真本部的努尔哈赤首先建立了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作旗帜的四旗,称为黄旗、白旗、红旗、蓝旗。他率领四旗军乘胜进军海西女真,分别征服哈达、叶赫纳喇、辉发纳喇、乌拉等四部。同一语种的诸部被征服,结束了女真部族长期的分裂局面。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又增设将黄、白、蓝旗帜镶上红边,红色旗帜镶上白边的镶边旗,称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此间,努尔哈赤又定国号为大金,改元天命,史称后金,表示要恢复女真先世完颜阿骨打的事业。
1618年,努尔哈赤昭告“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公开起兵反明,在兴城城下,中袁崇焕的红衣大炮去世后,皇太极即位。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大金”国号停止使用。又仿太祖所建的满八旗制度,将降附的蒙古人、汉人分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形成了满州、蒙古、汉军八旗二十四固山(旗),而后又将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编入“布特哈八旗”。“八旗制度”构成了满清统治全国的政治工具。
1644年,清军入关,八旗健儿马踏中原,横扫漠北、归统新疆,理藩西藏、直达海角,横居琉球,在全国各地主要的军事、政治、经济城镇建立起了驻防营,史称满营,逐步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中华版图正式被勘定,成桑叶状。定国后的满族,把长白山当做兴王起邦、民族发祥的圣地,把松花江当做“江神助顺,灵应昭著”的圣水,清代皇帝都以长白山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世世代代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叩拜。清康熙帝1677年,特命大臣觉罗武默讷往祭长白山,1682年,康熙东巡时又在吉林市小白山设望祭殿,封长白山神,岁时享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