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风流枉少年,是什么意思?
“人不风流枉少年”出自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的《随园诗话》:“天因著作生才子,人不风流枉少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因为要有人来撰著写作,所以才产生了许多才子,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有意义有风采的事情,而不是要一味地受礼法的限制,否则,就是辜负了美好的青少年时光。
在古代汉语言中,“风流”这个词的意思是教化风俗的流行,更接近于有才华而不拘于礼法,和现代汉语种的“风流”,在意思上有所不同,并不是指一味的放纵或堕落。而大多是指有功绩有文采,英俊而杰出,有才学而又不拘礼法。比如风流人物、风流才子、风流倜傥等等。
风流才子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风流人物风流才子。诸如汉代辞赋大家,风流儒雅旷世之才的司马相如、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一流人物秦观秦少游、南宋著名文学家才艺超群的大诗人陆游陆放翁、明代绘画大师,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唐伯虎、清朝文学家大学士,亦庄亦谐的纪昀纪晓岚等等。
他们风流倜傥极富才学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他们的优秀才华,大多都是在青年时期就形成的,有的还常常带有叛逆的性格,和敢说敢做的创新勇气,青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有的甚至幼年时就有“神童”之称,且后来都能做出一些永载史册的大事,向世人充分展示出年青人的聪明才智。
人不风流枉少年出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随园诗话》:天因著作生才子,人不风流枉少年。意思是说上天因为要有人来写著作,所有产生很多才子。所以人在年轻的时候,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否则辜负少年好时光。古语言中“风流”意思更接近有才华不拘束于礼法,和现代汉语中“风流”完全不一样。现代汉语中“风流”指放纵和堕落。
所以不能理解人不风流枉少年就意味着少年应该放纵和堕落,应该是珍惜少年好时光,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只把构成麻布价值的劳动的特殊性质表现出来,是不够的。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要使麻布的价值表现为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必须使它表现为一种“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与麻布本身的物体不同,同时又是麻布与其他商品所共有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出处:张学良将军93岁时曾写一首风趣的诗:“自古英雄多好色,好色未必皆英雄。吾辈虽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因此有”古英雄多好色,人不风流枉少”的说法。
冯梦龙《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在古语里,风流的意思更接近于有才华而不拘于礼法,并不是一味的放纵或者堕落。
人在年少的时候应该有激情,有豪情,有才华,可以不拘泥于常规,甚至不拘一格,适当的展示自己的性情,适当的享受生活。
扩展资料:
与人不风流枉少年类似的诗句:是真名士自风流。
意思:真正高雅的人物,用不着装扮做作,其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地就能显示出超俗洒脱的高品位来。
出处:明代洪应明《菜根谭》“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