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生活中处处充满哲学。
1、学习:日积月累才能日新月异。哲学原理是量变引起质变。
2、工作:处理问题要抓住重点。哲学原理是看问题要看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信仰:拥护共产党,尊重他人人格。哲学原理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理想:为了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奋斗。哲学原理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哲学思想应用于生活,主要通过指导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来发生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大多民众来说是很间接的,有点类似于时尚对于普通人……就像《穿普拉达的女王》台词里提到的,我们以为那些时尚设计和我们去地摊买件毛衣没什么关系,但实则影响力是从高到地层层下推的,而地摊上那些毫无时尚感的衣服,也许就是曾经风靡过的时尚元素过时后的留存。
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即一个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会逐渐影响未来很久的大众思想,而另一方面,哲学思想也来源于大众的生活,诚如时尚也一样。只不过,哲学家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思想变化的本质,如同设计师擅长于从整体差强人意的设计里总结关键元素并再创作一样。
说到哲学对于生活的影响,不妨就从身边说起。
相信唯物主义者肯定反对老人请人跳大神来给孩子治病,你问他们为什么呢,他们会说因为这不科学,这是巫术,那你再进一步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巫术呢?这就牵涉到很多思想,譬如实证主义,譬如奥卡姆剃刀,譬如《金枝》里对巫术的分析,譬如真理标准的讨论……无论什么,都是来源于思想家们的努力,通过启蒙,通过西学东渐等等等等,最终改变了民众的思想。哪怕一个相信唯物主义的人,并不能给出合理的辩护,譬如他虽然批评封建迷信,却迷信专家,而不经反思,仅仅无条件相信他在学校学到的东西,随便地转发朋友圈造谣,也许他的思想与“哲学”或“科学”都不沾边,但确实是哲学和科学的思想影响了他的信念,如果没有这些思想,他会依旧相信巫术……
又比如说,一些已经名存实亡的观念保存于社会习俗中,譬如哭拜死者,死者为大这样的礼节性问题,可以一直追溯到儒家更往前的巫史思想,商周以前,人们主要是一种祖先崇拜,死去的祖先会作为这个家族的守护者,成为“鬼”,各家祭祀都是祭祀自家的祖先,包括国君也是把自家祖先当做“上帝”,这种观念到商代灭亡后才被“德配上帝”说取代,祭祀之礼逐渐化为道德之礼,儒家为这种礼赋予了道德内涵和情感支持,但实际上,信仰祖先和死者的思想从未断绝,至今还有人认为把祖坟迁个风水宝地可以保佑财源滚滚……这些思想不算哲学思想,但后世的哲学思想大多否定了这种迷信,而支持把礼仪教化限制于道德行为内,我们通过漫长的思想史,不断把礼教内化,从需要由鬼神信仰来保障的巫祀行为逐渐转向由内心生发的道德动机来约束的个人道德追求,所以薄葬、宁戚的思想才被认为是有识之士的选择。但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哲学思想与民众信仰之间的纠葛不清,那些秉承哲学思想的一般开明人士,才有一些“论心不论迹”的教诲。
哲学思想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力,随着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大的。随着社会发展,信息交流畅通,新的思想越来越快地普及开来,所谓启蒙的先驱是印刷术,否则在古代,即使是圣贤,教化流风也不出二南。因此古人更多地争取政权支持,或本身就干预乃至投入政治,其思想唯有通过政治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地普及开,随着时代发展,渐渐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地教书为业,通过书社、学院,普及于弟子,再普及于百姓,因为交通便利以及书本出版,影响力也不小。试想汉代王充著论衡中,已经驳斥了谶纬种种荒谬,何以在汉代毫无影响呢?就是因为他的书偏居江南,根本没有传播开,如非魏晋访求而得,失传了也说不定。再想今天对于政治改革、经济举措乃至平权运动、文化冲突的讨论,随便发个微博就可以被人看到,当一个意见领袖,根本不需要成为一个政客或者一个校长……你可能会问,这些公知和哲学有什么关系?当然有,他们的言论大多都是取自上个世纪或上上个世纪某本哲学著作,属于某个如雷贯耳的学派或思想家,想想三权分立,想想民主民粹,想想无政府主义……随便什么概念吧,包括女权不也得引用两句波伏娃?
只不过即便到今天,经济发展也没有发达到大多数的民众都有精力和闲暇学习高深学术的程度,所以哲学依旧存在于小圈子里,它的影响力也依旧存在滞后性。而且真正富有影响力的变革,需要长期的准备,可能许多代人都只能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直到思想彻底成熟,以某个天才的名义爆发出来,为世人所瞩目,并影响其后的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当今哲学家们的讨论,仿佛对社会没什么影响的杂音,诚如我这样毫无时尚敏感度的人看T台走秀,满脑子只有一个“这都什么鬼”的念头……但我从不否认,正是这些可能“丑出天际”的设计尝试,不断发展,影响着未来的时尚,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过去的改变就可以知晓。
1、学习:日积月累才能日新月异。哲学原理是量变引起质变。
2、工作:处理问题要抓住重点。哲学原理是看问题要看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信仰:拥护共产党,尊重他人人格。哲学原理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理想:为了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奋斗。哲学原理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哲学思想应用于生活,主要通过指导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来发生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大多民众来说是很间接的,有点类似于时尚对于普通人……就像《穿普拉达的女王》台词里提到的,我们以为那些时尚设计和我们去地摊买件毛衣没什么关系,但实则影响力是从高到地层层下推的,而地摊上那些毫无时尚感的衣服,也许就是曾经风靡过的时尚元素过时后的留存。
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即一个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会逐渐影响未来很久的大众思想,而另一方面,哲学思想也来源于大众的生活,诚如时尚也一样。只不过,哲学家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思想变化的本质,如同设计师擅长于从整体差强人意的设计里总结关键元素并再创作一样。
说到哲学对于生活的影响,不妨就从身边说起。
相信唯物主义者肯定反对老人请人跳大神来给孩子治病,你问他们为什么呢,他们会说因为这不科学,这是巫术,那你再进一步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巫术呢?这就牵涉到很多思想,譬如实证主义,譬如奥卡姆剃刀,譬如《金枝》里对巫术的分析,譬如真理标准的讨论……无论什么,都是来源于思想家们的努力,通过启蒙,通过西学东渐等等等等,最终改变了民众的思想。哪怕一个相信唯物主义的人,并不能给出合理的辩护,譬如他虽然批评封建迷信,却迷信专家,而不经反思,仅仅无条件相信他在学校学到的东西,随便地转发朋友圈造谣,也许他的思想与“哲学”或“科学”都不沾边,但确实是哲学和科学的思想影响了他的信念,如果没有这些思想,他会依旧相信巫术……
又比如说,一些已经名存实亡的观念保存于社会习俗中,譬如哭拜死者,死者为大这样的礼节性问题,可以一直追溯到儒家更往前的巫史思想,商周以前,人们主要是一种祖先崇拜,死去的祖先会作为这个家族的守护者,成为“鬼”,各家祭祀都是祭祀自家的祖先,包括国君也是把自家祖先当做“上帝”,这种观念到商代灭亡后才被“德配上帝”说取代,祭祀之礼逐渐化为道德之礼,儒家为这种礼赋予了道德内涵和情感支持,但实际上,信仰祖先和死者的思想从未断绝,至今还有人认为把祖坟迁个风水宝地可以保佑财源滚滚……这些思想不算哲学思想,但后世的哲学思想大多否定了这种迷信,而支持把礼仪教化限制于道德行为内,我们通过漫长的思想史,不断把礼教内化,从需要由鬼神信仰来保障的巫祀行为逐渐转向由内心生发的道德动机来约束的个人道德追求,所以薄葬、宁戚的思想才被认为是有识之士的选择。但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哲学思想与民众信仰之间的纠葛不清,那些秉承哲学思想的一般开明人士,才有一些“论心不论迹”的教诲。
哲学思想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力,随着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大的。随着社会发展,信息交流畅通,新的思想越来越快地普及开来,所谓启蒙的先驱是印刷术,否则在古代,即使是圣贤,教化流风也不出二南。因此古人更多地争取政权支持,或本身就干预乃至投入政治,其思想唯有通过政治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地普及开,随着时代发展,渐渐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地教书为业,通过书社、学院,普及于弟子,再普及于百姓,因为交通便利以及书本出版,影响力也不小。试想汉代王充著论衡中,已经驳斥了谶纬种种荒谬,何以在汉代毫无影响呢?就是因为他的书偏居江南,根本没有传播开,如非魏晋访求而得,失传了也说不定。再想今天对于政治改革、经济举措乃至平权运动、文化冲突的讨论,随便发个微博就可以被人看到,当一个意见领袖,根本不需要成为一个政客或者一个校长……你可能会问,这些公知和哲学有什么关系?当然有,他们的言论大多都是取自上个世纪或上上个世纪某本哲学著作,属于某个如雷贯耳的学派或思想家,想想三权分立,想想民主民粹,想想无政府主义……随便什么概念吧,包括女权不也得引用两句波伏娃?
只不过即便到今天,经济发展也没有发达到大多数的民众都有精力和闲暇学习高深学术的程度,所以哲学依旧存在于小圈子里,它的影响力也依旧存在滞后性。而且真正富有影响力的变革,需要长期的准备,可能许多代人都只能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直到思想彻底成熟,以某个天才的名义爆发出来,为世人所瞩目,并影响其后的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当今哲学家们的讨论,仿佛对社会没什么影响的杂音,诚如我这样毫无时尚敏感度的人看T台走秀,满脑子只有一个“这都什么鬼”的念头……但我从不否认,正是这些可能“丑出天际”的设计尝试,不断发展,影响着未来的时尚,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过去的改变就可以知晓。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哲学思想应用于生活,主要通过指导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来发生作用。这种作用对于大多民众来说是很间接的,有点类似于时尚对于普通人……就像《穿普拉达的女王》台词里提到的,我们以为那些时尚设计和我们去地摊买件毛衣没什么关系,但实则影响力是从高到地层层下推的,而地摊上那些毫无时尚感的衣服,也许就是曾经风靡过的时尚元素过时后的留存。
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即一个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会逐渐影响未来很久的大众思想,而另一方面,哲学思想也来源于大众的生活,诚如时尚也一样。只不过,哲学家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思想变化的本质,如同设计师擅长于从整体差强人意的设计里总结关键元素并再创作一样。
说到哲学对于生活的影响,不妨就从身边说起。
相信唯物主义者肯定反对老人请人跳大神来给孩子治病,你问他们为什么呢,他们会说因为这不科学,这是巫术,那你再进一步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巫术呢?这就牵涉到很多思想,譬如实证主义,譬如奥卡姆剃刀,譬如《金枝》里对巫术的分析,譬如真理标准的讨论……无论什么,都是来源于思想家们的努力,通过启蒙,通过西学东渐等等等等,最终改变了民众的思想。哪怕一个相信唯物主义的人,并不能给出合理的辩护,譬如他虽然批评封建迷信,却迷信专家,而不经反思,仅仅无条件相信他在学校学到的东西,随便地转发朋友圈造谣,也许他的思想与“哲学”或“科学”都不沾边,但确实是哲学和科学的思想影响了他的信念,如果没有这些思想,他会依旧相信巫术……
又比如说,一些已经名存实亡的观念保存于社会习俗中,譬如哭拜死者,死者为大这样的礼节性问题,可以一直追溯到儒家更往前的巫史思想,商周以前,人们主要是一种祖先崇拜,死去的祖先会作为这个家族的守护者,成为“鬼”,各家祭祀都是祭祀自家的祖先,包括国君也是把自家祖先当做“上帝”,这种观念到商代灭亡后才被“德配上帝”说取代,祭祀之礼逐渐化为道德之礼,儒家为这种礼赋予了道德内涵和情感支持,但实际上,信仰祖先和死者的思想从未断绝,至今还有人认为把祖坟迁个风水宝地可以保佑财源滚滚……这些思想不算哲学思想,但后世的哲学思想大多否定了这种迷信,而支持把礼仪教化限制于道德行为内,我们通过漫长的思想史,不断把礼教内化,从需要由鬼神信仰来保障的巫祀行为逐渐转向由内心生发的道德动机来约束的个人道德追求,所以薄葬、宁戚的思想才被认为是有识之士的选择。但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哲学思想与民众信仰之间的纠葛不清,那些秉承哲学思想的一般开明人士,才有一些“论心不论迹”的教诲。
哲学思想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力,随着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大的。随着社会发展,信息交流畅通,新的思想越来越快地普及开来,所谓启蒙的先驱是印刷术,否则在古代,即使是圣贤,教化流风也不出二南。因此古人更多地争取政权支持,或本身就干预乃至投入政治,其思想唯有通过政治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地普及开,随着时代发展,渐渐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地教书为业,通过书社、学院,普及于弟子,再普及于百姓,因为交通便利以及书本出版,影响力也不小。试想汉代王充著论衡中,已经驳斥了谶纬种种荒谬,何以在汉代毫无影响呢?就是因为他的书偏居江南,根本没有传播开,如非魏晋访求而得,失传了也说不定。再想今天对于政治改革、经济举措乃至平权运动、文化冲突的讨论,随便发个微博就可以被人看到,当一个意见领袖,根本不需要成为一个政客或者一个校长……你可能会问,这些公知和哲学有什么关系?当然有,他们的言论大多都是取自上个世纪或上上个世纪某本哲学著作,属于某个如雷贯耳的学派或思想家,想想三权分立,想想民主民粹,想想无政府主义……随便什么概念吧,包括女权不也得引用两句波伏娃?
只不过即便到今天,经济发展也没有发达到大多数的民众都有精力和闲暇学习高深学术的程度,所以哲学依旧存在于小圈子里,它的影响力也依旧存在滞后性。而且真正富有影响力的变革,需要长期的准备,可能许多代人都只能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直到思想彻底成熟,以某个天才的名义爆发出来,为世人所瞩目,并影响其后的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当今哲学家们的讨论,仿佛对社会没什么影响的杂音,诚如我这样毫无时尚敏感度的人看T台走秀,满脑子只有一个“这都什么鬼”的念头……但我从不否认,正是这些可能“丑出天际”的设计尝试,不断发展,影响着未来的时尚,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过去的改变就可以知晓。
编辑于 2017-02-1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29
评论
更多回答
陈平
世事洞明皆学问,认识真理我自由。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是决定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的梦想一旦脱离实际,超出自身能力所及之外,或者违背了自然规律,无法实现时,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将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顺应天命,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计划得很理想的生活,却往往不如人愿,总在某个环节上缺了点什么,比如运气。是的,很多能力很强的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运气左右着他,这种运气实际上就是形而上学的东西,是因果律的交互作用,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你的今天是你昨天的果,你的今天又是明天的因。不是你没有才华,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没有福气,没有福气就是德积累得不够。想一想你过往的处世为人,你就一目了然了。
哲学就是这样渗透到你的生活中,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编辑于 2017-02-1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赞同 8
评论
收起
大家还在搜
生活中的哲学例子
生活中的哲学
日常生活中的哲学
生活中的哲学感悟
生活中体现哲学的事例
生活中联系的哲学例子
生活中的哲学现象例子
上善若水是什么哲学思想
用哲学解释生活例子
日常生活体现哲学原理
自己生活中的哲学例子
生活处处有哲学的例子
哲学原理的生活例子
生活中包含哲学的例子
哲学在生活中的案例
生活中的哲学有哪些
生活中的哲学小故事
哲学是什么
生活中的哲学例子200字
生活中哲学论文1000字
生活中的哲学举例
生活中的哲学道理
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推荐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是什么?_知乎
有用,非常有用,哲学属于思维的底层,当你拥有非常底层的思维的时候,你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比别人想的更深刻.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以前做任何事情,总是想着走捷径,想要不付出努力,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当时的我认为...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马哲、马政经在生活中的应用_知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马哲部分多以理解性考题为主,所以我们首先要摆脱一个误区就是——死记硬背,马哲部分的知识点大都比较抽象,死记硬背并不能在考试中取胜,而是要把马哲的基本理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
哲学与生活有哪些联系?_知乎
论逻辑思维与日常生活导读:最近总在谈哲学,劝说身边的朋友也去尝试了解哲学,接近哲学,或许会喜欢哲学.有人就问了,哲学深奥、晦涩,哲学书籍语言拗口,不知所云,读起来没法产生兴趣啊!总之哲学离我们太远太远,和我们的生活毫不...
美学在生活中的体现_知乎
美学就存在生活里.只因日用而不自如,不少人往往误认为美学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只能让少数美学专家去研究.所谓好学之心,人皆有之,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审美活动,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在应用并发展着他们某种程度的...
哲学到底怎么用 书本上的概念生活中哪里有体现 练习上的例子真..._知乎
共性就是普遍性的表现,个性就是特殊性的表现啊?关于对立和统一.之所以称为特殊性就是因为有对立因素,统一就是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性,也就是不存在对立因素.只需要知道大部分东西都是相对的.比如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相关搜索
哲学在生活中的案例
生活中的哲学有哪些
生活中的哲学小故事
哲学是什么
生活中的哲学例子200字
生活中哲学论文1000字
生活中的哲学举例
生活中的哲学道理
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即一个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会逐渐影响未来很久的大众思想,而另一方面,哲学思想也来源于大众的生活,诚如时尚也一样。只不过,哲学家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思想变化的本质,如同设计师擅长于从整体差强人意的设计里总结关键元素并再创作一样。
说到哲学对于生活的影响,不妨就从身边说起。
相信唯物主义者肯定反对老人请人跳大神来给孩子治病,你问他们为什么呢,他们会说因为这不科学,这是巫术,那你再进一步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巫术呢?这就牵涉到很多思想,譬如实证主义,譬如奥卡姆剃刀,譬如《金枝》里对巫术的分析,譬如真理标准的讨论……无论什么,都是来源于思想家们的努力,通过启蒙,通过西学东渐等等等等,最终改变了民众的思想。哪怕一个相信唯物主义的人,并不能给出合理的辩护,譬如他虽然批评封建迷信,却迷信专家,而不经反思,仅仅无条件相信他在学校学到的东西,随便地转发朋友圈造谣,也许他的思想与“哲学”或“科学”都不沾边,但确实是哲学和科学的思想影响了他的信念,如果没有这些思想,他会依旧相信巫术……
又比如说,一些已经名存实亡的观念保存于社会习俗中,譬如哭拜死者,死者为大这样的礼节性问题,可以一直追溯到儒家更往前的巫史思想,商周以前,人们主要是一种祖先崇拜,死去的祖先会作为这个家族的守护者,成为“鬼”,各家祭祀都是祭祀自家的祖先,包括国君也是把自家祖先当做“上帝”,这种观念到商代灭亡后才被“德配上帝”说取代,祭祀之礼逐渐化为道德之礼,儒家为这种礼赋予了道德内涵和情感支持,但实际上,信仰祖先和死者的思想从未断绝,至今还有人认为把祖坟迁个风水宝地可以保佑财源滚滚……这些思想不算哲学思想,但后世的哲学思想大多否定了这种迷信,而支持把礼仪教化限制于道德行为内,我们通过漫长的思想史,不断把礼教内化,从需要由鬼神信仰来保障的巫祀行为逐渐转向由内心生发的道德动机来约束的个人道德追求,所以薄葬、宁戚的思想才被认为是有识之士的选择。但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哲学思想与民众信仰之间的纠葛不清,那些秉承哲学思想的一般开明人士,才有一些“论心不论迹”的教诲。
哲学思想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力,随着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大的。随着社会发展,信息交流畅通,新的思想越来越快地普及开来,所谓启蒙的先驱是印刷术,否则在古代,即使是圣贤,教化流风也不出二南。因此古人更多地争取政权支持,或本身就干预乃至投入政治,其思想唯有通过政治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地普及开,随着时代发展,渐渐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地教书为业,通过书社、学院,普及于弟子,再普及于百姓,因为交通便利以及书本出版,影响力也不小。试想汉代王充著论衡中,已经驳斥了谶纬种种荒谬,何以在汉代毫无影响呢?就是因为他的书偏居江南,根本没有传播开,如非魏晋访求而得,失传了也说不定。再想今天对于政治改革、经济举措乃至平权运动、文化冲突的讨论,随便发个微博就可以被人看到,当一个意见领袖,根本不需要成为一个政客或者一个校长……你可能会问,这些公知和哲学有什么关系?当然有,他们的言论大多都是取自上个世纪或上上个世纪某本哲学著作,属于某个如雷贯耳的学派或思想家,想想三权分立,想想民主民粹,想想无政府主义……随便什么概念吧,包括女权不也得引用两句波伏娃?
只不过即便到今天,经济发展也没有发达到大多数的民众都有精力和闲暇学习高深学术的程度,所以哲学依旧存在于小圈子里,它的影响力也依旧存在滞后性。而且真正富有影响力的变革,需要长期的准备,可能许多代人都只能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直到思想彻底成熟,以某个天才的名义爆发出来,为世人所瞩目,并影响其后的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当今哲学家们的讨论,仿佛对社会没什么影响的杂音,诚如我这样毫无时尚敏感度的人看T台走秀,满脑子只有一个“这都什么鬼”的念头……但我从不否认,正是这些可能“丑出天际”的设计尝试,不断发展,影响着未来的时尚,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过去的改变就可以知晓。
编辑于 2017-02-1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29
评论
更多回答
陈平
世事洞明皆学问,认识真理我自由。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是决定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的梦想一旦脱离实际,超出自身能力所及之外,或者违背了自然规律,无法实现时,我们需要调整心态,将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顺应天命,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计划得很理想的生活,却往往不如人愿,总在某个环节上缺了点什么,比如运气。是的,很多能力很强的人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运气左右着他,这种运气实际上就是形而上学的东西,是因果律的交互作用,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你的今天是你昨天的果,你的今天又是明天的因。不是你没有才华,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没有福气,没有福气就是德积累得不够。想一想你过往的处世为人,你就一目了然了。
哲学就是这样渗透到你的生活中,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编辑于 2017-02-1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赞同 8
评论
收起
大家还在搜
生活中的哲学例子
生活中的哲学
日常生活中的哲学
生活中的哲学感悟
生活中体现哲学的事例
生活中联系的哲学例子
生活中的哲学现象例子
上善若水是什么哲学思想
用哲学解释生活例子
日常生活体现哲学原理
自己生活中的哲学例子
生活处处有哲学的例子
哲学原理的生活例子
生活中包含哲学的例子
哲学在生活中的案例
生活中的哲学有哪些
生活中的哲学小故事
哲学是什么
生活中的哲学例子200字
生活中哲学论文1000字
生活中的哲学举例
生活中的哲学道理
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推荐
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是什么?_知乎
有用,非常有用,哲学属于思维的底层,当你拥有非常底层的思维的时候,你可以在同一个问题上比别人想的更深刻.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以前做任何事情,总是想着走捷径,想要不付出努力,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当时的我认为...
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马哲、马政经在生活中的应用_知乎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马哲部分多以理解性考题为主,所以我们首先要摆脱一个误区就是——死记硬背,马哲部分的知识点大都比较抽象,死记硬背并不能在考试中取胜,而是要把马哲的基本理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
哲学与生活有哪些联系?_知乎
论逻辑思维与日常生活导读:最近总在谈哲学,劝说身边的朋友也去尝试了解哲学,接近哲学,或许会喜欢哲学.有人就问了,哲学深奥、晦涩,哲学书籍语言拗口,不知所云,读起来没法产生兴趣啊!总之哲学离我们太远太远,和我们的生活毫不...
美学在生活中的体现_知乎
美学就存在生活里.只因日用而不自如,不少人往往误认为美学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只能让少数美学专家去研究.所谓好学之心,人皆有之,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审美活动,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在应用并发展着他们某种程度的...
哲学到底怎么用 书本上的概念生活中哪里有体现 练习上的例子真..._知乎
共性就是普遍性的表现,个性就是特殊性的表现啊?关于对立和统一.之所以称为特殊性就是因为有对立因素,统一就是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性,也就是不存在对立因素.只需要知道大部分东西都是相对的.比如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相关搜索
哲学在生活中的案例
生活中的哲学有哪些
生活中的哲学小故事
哲学是什么
生活中的哲学例子200字
生活中哲学论文1000字
生活中的哲学举例
生活中的哲学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现在人们在学习哲学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哲学史》,面对历史上如此之多的哲学家和哲学观点,总是让人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甚至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学习哲学,难道就是学习哲学史吗?其实,人们已经严重的误解了哲学本身,先哲们使用和研究哲学是为了帮助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而我们研究《哲学史》,只知道他们的观点,却不知道他们想要解决的是怎样的问题,这就等于人们将一件工具,装裱起来,当做一件艺术品去欣赏。
《三人成虎》的成语讲的是:当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的时候,你不会相信。当两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些犹豫。当三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的时候,你或许就相信了,然后就想要去大街上看老虎。这其实是我们人类自身的一种认知缺陷,当周围的人都认为这件事是正确的时候,你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件事是错误的呢?现在回想一下,当您在商场,银行的时候,在大街上,在电视机前的时候,周围的人在向您宣传一些理念,产品,当所有人都认为有道理的时候,您又是怎么想的呢?
换一句话讲:人类缺乏分辨外界信息的能力。由于人类自身认知缺陷的存在,人们在推销自己产品的时候,只需要制造一个特定的信息环境,然后让人们置身其中就可以了。但是,这些信息所改变的只是人们心中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而外界真实的世界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然而,人类逻辑思维和判断的基础,是自己心中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而非外界真实的世界。所以,通过特定的信息,改变人们心中对世界的印象,来达到自己的销售目的,已经成为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为了完成销售目标,人们拟定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扭曲了人们心中对真实世界的印象,使人们心中对世界的印象与外界真实世界渐行渐远。但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基础是自己心中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而行为却作用在真实的世界之中,需要接受真实世界运行变化规律的检验,两个世界的相互脱节,会导致人们判断失误和决策失败,从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我们必须回到真实的世界之中来,研究和发现真实世界运行变化的规律,并且遵循这种规律,而不是被那些扭曲了的信息所蒙蔽。
《三人成虎》的成语讲的是:当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的时候,你不会相信。当两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些犹豫。当三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的时候,你或许就相信了,然后就想要去大街上看老虎。这其实是我们人类自身的一种认知缺陷,当周围的人都认为这件事是正确的时候,你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件事是错误的呢?现在回想一下,当您在商场,银行的时候,在大街上,在电视机前的时候,周围的人在向您宣传一些理念,产品,当所有人都认为有道理的时候,您又是怎么想的呢?
换一句话讲:人类缺乏分辨外界信息的能力。由于人类自身认知缺陷的存在,人们在推销自己产品的时候,只需要制造一个特定的信息环境,然后让人们置身其中就可以了。但是,这些信息所改变的只是人们心中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而外界真实的世界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然而,人类逻辑思维和判断的基础,是自己心中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而非外界真实的世界。所以,通过特定的信息,改变人们心中对世界的印象,来达到自己的销售目的,已经成为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
为了完成销售目标,人们拟定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扭曲了人们心中对真实世界的印象,使人们心中对世界的印象与外界真实世界渐行渐远。但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基础是自己心中对这个世界的印象,而行为却作用在真实的世界之中,需要接受真实世界运行变化规律的检验,两个世界的相互脱节,会导致人们判断失误和决策失败,从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我们必须回到真实的世界之中来,研究和发现真实世界运行变化的规律,并且遵循这种规律,而不是被那些扭曲了的信息所蒙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哲学家用系统的知识解决人如何最好地达成个人和集体的实现。学习哲学的总任务是去吸收哲学家的教益,运用于今日世界。重点不在于知道这个或者那个哲学家说了什么,而是致力于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运用这些智慧。
我们都能理解人们对哲学本质的困惑。普通人会觉得它又无聊又奇怪,哲学是什么和我们有关系吗?但有时,你又会觉得它有时候还蛮有趣的。但这种有趣又很难定义。哲学家是什么人?他们又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有人会需要他们?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已包含在“哲学”这个词里面了。在希腊,“philo”这个词意味着爱或者奉献,“sophia”意味着智慧。这两个词组合起来的“philosopher”——即哲学家——意味着把自己奉献给智慧(爱智慧)的人。
“智慧”这个概念尽管抽象,却并不神秘。聪明处事意味着体面的生活和死去,在诸多生存的不利条件下竭尽所能的过上好生活。追求智慧是为了实现自我。你可能觉得是为了获得幸福,但不是,幸福这个词意味着连续不断的快乐,然而,自我实现需要诸多痛苦和历练,这是每个体面舒适的人生都避免不了的。
所以,哲学家们,或者说那些献身于追求智慧的人,就是会为了追求个人和集体的自我实现的系统知识而奋斗的人。
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哲学家们逐渐发展出一套特殊的技能。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在研究是什么让人们变得愚昧的主要问题上成为专家。然而,人们对这些问题表现的却不是很智慧。
1. 我们很少问大问题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一份工作?当今社会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爱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会有一瞬间想过这些问题(多数在半夜),但我们不会费心去找出答案。它们一般被当成笑话来问,被问者也怕被人以为自命不凡、只会说空话而羞于去解释(除非正处于青春期的某一瞬)。
但是,这些问题才是对我们影响最深远的。找到它们的正确答案,我们才能把精力用来做有用之事。
哲学家从不惧怕大问题。他们知道这些问题随时可以拆分成更多可控的小块,然后他们就能够很自豪地不断提出更多听起来天真可笑的询问。
2. 易受错误常识的影响
公众舆论——或者说所谓的“常识”——在无数领域都被认为是合理的。因为你不断从亲戚朋友中听到相关言论,它们就自然而然的被假定为真实的,你想都不用想就接受了。媒体也每天不断给我们大量灌输此类东西。但有时候,常识是充满愚昧、错误和最可悲的偏见的。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从简单的屈从于常识到理智看待事物的转变。它让我们审视自我,变得更加独立。世间对爱,对金钱,对孩子,对旅游,对工作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吗?哲学家们喜欢去追问一个想法到底有没有逻辑,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假设那些长期存在且大众化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
3. 思维混乱
我们不太清楚自己脑子究竟是怎么运转的。就好像喜欢一首音乐,但就是说不清为什么喜欢;或者我们觉得一个人很讨厌,但很难说出问题出在哪里;还有的时候我们情绪失控,但又说不出为什么会突然发火。我们缺乏对自身偏好和喜怒的洞察力。
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思想。哲学就是一门研究自我认识的科学。它的中心法则是哲学的奠基者,伟大的苏格拉底的名言,只有五个字:认识你自己。
4. 不知道幸福的源泉
我们都被怂恿去追求幸福,但又在寻找的过程中用错了方法。我们高估了某些物品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同时低估了其他真正重要东西的作用。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我们总是被误导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总觉得一个特殊节日,或一辆名车,或某高大上的电脑,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它们的作用没那么大。同时,我们又低估了其他常常被忽视的事物——比如散步,收拾衣柜,有组织的对话和早睡——对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贡献。
哲学家们就是这样,在寻求让人们幸福的真正源泉中寻求智慧之道。
5. 易被情绪感染引向极端
尽管不想承认,但我们人类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情感动物。有时候某些情绪,比如说愤怒,嫉妒和怨恨,会导致大祸发生。哲学家能够教会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情绪而不仅仅是拥有它们。在学会分析情绪后,我们就能明白情绪是怎样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不可预料,有悖直觉,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影响。
6. 恐慌让我们失去判断力
我们常常会失去判断什么是重要事物的能力,换个说法,我们经常会迷失方向。但哲学家不会,他们会保持最清醒的自我。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芝诺在听到他所有的财产都在一次海难中失去的噩耗时,只是简单的说:“财产的损失并不能妨碍我继续成为追求快乐的哲学家。”他的回答让“哲学”成为了冷静,有远见和意志力的代名词,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控制本心。
我们常说的“哲学的历史”就是由学者们循环往复地寻找人类愚昧本因的足迹构成。举个例子,在古雅典,苏格拉底专门去研究了人们头脑混乱的原因。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在说诸如勇气、公正或成功这些关键词时,我们不是真的了解它们的意义——即使它们经常被用于形容我们的生活。苏格拉底发明了一种方法(至今还以他的名字命名)来使大脑清醒,那就是和所有的构想唱反调。这个方法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你的思想,而是检测这些构想是否能有效引导你的生活。
我们都能理解人们对哲学本质的困惑。普通人会觉得它又无聊又奇怪,哲学是什么和我们有关系吗?但有时,你又会觉得它有时候还蛮有趣的。但这种有趣又很难定义。哲学家是什么人?他们又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有人会需要他们?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已包含在“哲学”这个词里面了。在希腊,“philo”这个词意味着爱或者奉献,“sophia”意味着智慧。这两个词组合起来的“philosopher”——即哲学家——意味着把自己奉献给智慧(爱智慧)的人。
“智慧”这个概念尽管抽象,却并不神秘。聪明处事意味着体面的生活和死去,在诸多生存的不利条件下竭尽所能的过上好生活。追求智慧是为了实现自我。你可能觉得是为了获得幸福,但不是,幸福这个词意味着连续不断的快乐,然而,自我实现需要诸多痛苦和历练,这是每个体面舒适的人生都避免不了的。
所以,哲学家们,或者说那些献身于追求智慧的人,就是会为了追求个人和集体的自我实现的系统知识而奋斗的人。
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哲学家们逐渐发展出一套特殊的技能。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在研究是什么让人们变得愚昧的主要问题上成为专家。然而,人们对这些问题表现的却不是很智慧。
1. 我们很少问大问题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一份工作?当今社会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爱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会有一瞬间想过这些问题(多数在半夜),但我们不会费心去找出答案。它们一般被当成笑话来问,被问者也怕被人以为自命不凡、只会说空话而羞于去解释(除非正处于青春期的某一瞬)。
但是,这些问题才是对我们影响最深远的。找到它们的正确答案,我们才能把精力用来做有用之事。
哲学家从不惧怕大问题。他们知道这些问题随时可以拆分成更多可控的小块,然后他们就能够很自豪地不断提出更多听起来天真可笑的询问。
2. 易受错误常识的影响
公众舆论——或者说所谓的“常识”——在无数领域都被认为是合理的。因为你不断从亲戚朋友中听到相关言论,它们就自然而然的被假定为真实的,你想都不用想就接受了。媒体也每天不断给我们大量灌输此类东西。但有时候,常识是充满愚昧、错误和最可悲的偏见的。
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从简单的屈从于常识到理智看待事物的转变。它让我们审视自我,变得更加独立。世间对爱,对金钱,对孩子,对旅游,对工作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吗?哲学家们喜欢去追问一个想法到底有没有逻辑,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假设那些长期存在且大众化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
3. 思维混乱
我们不太清楚自己脑子究竟是怎么运转的。就好像喜欢一首音乐,但就是说不清为什么喜欢;或者我们觉得一个人很讨厌,但很难说出问题出在哪里;还有的时候我们情绪失控,但又说不出为什么会突然发火。我们缺乏对自身偏好和喜怒的洞察力。
所以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思想。哲学就是一门研究自我认识的科学。它的中心法则是哲学的奠基者,伟大的苏格拉底的名言,只有五个字:认识你自己。
4. 不知道幸福的源泉
我们都被怂恿去追求幸福,但又在寻找的过程中用错了方法。我们高估了某些物品在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同时低估了其他真正重要东西的作用。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我们总是被误导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总觉得一个特殊节日,或一辆名车,或某高大上的电脑,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它们的作用没那么大。同时,我们又低估了其他常常被忽视的事物——比如散步,收拾衣柜,有组织的对话和早睡——对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贡献。
哲学家们就是这样,在寻求让人们幸福的真正源泉中寻求智慧之道。
5. 易被情绪感染引向极端
尽管不想承认,但我们人类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情感动物。有时候某些情绪,比如说愤怒,嫉妒和怨恨,会导致大祸发生。哲学家能够教会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情绪而不仅仅是拥有它们。在学会分析情绪后,我们就能明白情绪是怎样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不可预料,有悖直觉,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影响。
6. 恐慌让我们失去判断力
我们常常会失去判断什么是重要事物的能力,换个说法,我们经常会迷失方向。但哲学家不会,他们会保持最清醒的自我。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芝诺在听到他所有的财产都在一次海难中失去的噩耗时,只是简单的说:“财产的损失并不能妨碍我继续成为追求快乐的哲学家。”他的回答让“哲学”成为了冷静,有远见和意志力的代名词,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控制本心。
我们常说的“哲学的历史”就是由学者们循环往复地寻找人类愚昧本因的足迹构成。举个例子,在古雅典,苏格拉底专门去研究了人们头脑混乱的原因。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在说诸如勇气、公正或成功这些关键词时,我们不是真的了解它们的意义——即使它们经常被用于形容我们的生活。苏格拉底发明了一种方法(至今还以他的名字命名)来使大脑清醒,那就是和所有的构想唱反调。这个方法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你的思想,而是检测这些构想是否能有效引导你的生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