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要求

 我来答
鲸志愿
2022-10-26 · 专注大中学生升学规划服务
鲸志愿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全日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1、专科生:

专科生毕业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后,只要符合招生单位的招生要求,就可以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如果是自考的专科毕业生,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则要取得专科毕业证书,且拥有两年的工作经验。一些学校会在此条件的基础上增加必须通过自考本科主干课程的规定,而一些学校的部分专业则不招收大专毕业生。具体的要求,考生可以提前向拟报考的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办咨询。

2、本科生: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报名参加。

3、硕士、博士学位:持有硕士、博士学位者都可以报考,没有年限要求。

在职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方式也分两种: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

1、同等学力申硕:

入学条件:有本科学位的应届、往届毕业生都可以报名免试入学。

申硕条件:本科有学位毕业时间在3年及以上,在科研、教育等方面表现较为优异,并通过学校的申硕申请。

2、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心理学研究生报考条件相对来说更严格,报考起点是本科,专科生不可报考。本科应届、往届毕业生(含自考本科、函授本科、网络教育本科、专升本等)均可报考。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快乐权御天下
2020-12-07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503万
展开全部
对于跨专业考心理学考研来说,最难的部分要属专业课学习。首先,跨专业考研需要我们在短时间内学习心理学考研相关的专业课知识,你的专业课基础知识储备缺乏,需要比那些本专业考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并且还会挤压对于公共课学习的时间。

2、收集资料难

对于跨专业考心理学考研的考生来说,第一要收集院校考研动态、参考书目、历年真题等;第二要收集所报考专业本科生的期末考试题目、课堂笔记、教师课件、课堂作业等,如果这些信息特别难以查找,也不要过分浪费时间于此,抓住参考书和真题即可,你找不到的信息或许他人也不是很容易就找到;第三要充分了解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的情况。尽量多的获得相关信息,才能知道自己如何备考。

3、思维的转变难

跨专业考心理学考研时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学科,这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学科的转换,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模式不同,二者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如果你是从理科转入文科的学习,那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很重要。如果你从文科转入理科学习,那么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就非常重要。

4、面试会出现困难

现在许多大学选择生源更偏向于选择本专业或者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所以跨专业考考心理学考研,即使初试通过,也会再复试阶段遇到很大的困难,要有用于面对这些困难的勇气。

5、心里压力会更大

跨专业会对你的心里压力造成很大的影响,你会害怕它的难易程度,害怕学不会,近而会影响你的学习效率。

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研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跨专业考研和本专业考研的要求在复试和初试的要求是一样的。分数线也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是跨专业考研生就放低要求,也不会因为你没基础就提高分数。

选择报考研究生的时候,考生们面对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专业的选择,最近很多考生都在问跨专业考心理学考研难吗?文都比邻教研老师这里和大家说一下,在跨专业考研的学科中心理学考研还是比较好考的。然而影响跨专业考研成功与否的众多因素;文都比邻教研老师认为,对于专业的选择不仅影响到复习、复试、录取,甚至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也有重要的影响。跨专业考心理学考研考研困难有很多,可以多注意这几点细节,再进行选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腾学考研
2021-04-19 · 百度认证:武汉华心洪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腾学考研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般来说,只要是本科,限制条件都会比较少。以下是招生简章的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再就是部分院校比如同济大学,是要求有医学背景的,大部分院校都是没有专业限制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嵩许如你vae
高粉答主

2021-07-1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2万
展开全部

考研心理学历年题目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wpdrBt25uShwAupRTaMNA

 

提取码:yqaj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勤思心理学张老师
2020-12-07 · TA获得超过95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6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95.9万
展开全部
以下内容摘录自《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第十六条 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二)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三)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第十五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二)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招生单位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等限定单独考试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报考条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