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和~佛家有六合,而何为六合?
以下文字为您详细解读何为佛家六合,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也是“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僧团大众,共同信佛、赞法、敬僧,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团大众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以下文字为您详细解读何为佛家六合,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也是“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僧团大众,共同信佛、赞法、敬僧,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团大众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