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电影的文学性?
文学的文学性可以说是大脑的私人产物,属于个人领域,而电影的文学性,是私人产物的具象化和公共化,属于公共领域。文学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断章取义”来获得,而电影的文学性则必须要透过某种连贯、一体、沉浸来获得,从这点上来讲,电影的文学性更耗费观者的精力。
《青木瓜之味》《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最近看的电影里,几部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性极强的作品。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缺少明显的叙事高潮,更偏重意识流叙述。
镜头语言的表达比演员台词的表达更突出与重要;充满隐喻、暗示、重复等等非故事性情节;把蒙太奇运用到极致。
这些都是与类型电影或者一般商业电影不同的地方,以上的这些特点概括来讲,也可以说是反叙事、反情节、反人物的,但最终却是叙事的、情节的、人物的,是把电影是用来讲一个故事、记录某一段时间这种简单的想法抛弃,并与文学充满自我表达的特点结合后的产物。
同样都是通过镜头,通过光、影记录某种真实或者塑造某种真实,电影与摄影之间文学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持续性,是坐标轴的一段线,而后者是瞬间性的,是坐标轴的一个点。
前者可以在一个作品里反复模仿自己、重复自己,以来实现一种表达,而后者更多的是在一个作品里或者堆叠表达、或者干脆放弃表达寻求极简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带来的革命性成功,将同一物理手段下的两种艺术彻底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