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简介
王平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三国后期蜀国大将。
王平生年不详,据《三国志·王平传》载,王平从小寄居在外祖父何氏之家,先姓何,因此有的史籍又把王平叫为“何平”。长大后复姓“王”。
建安二十年(216年),他与杜濩、朴胡一起到洛阳投奔曹操部下,当了一名代理校尉,追随曹操转战汉中。后来,乘机投降了刘备。刘备拜他为牙门将、裨将军。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引兵北伐,兵出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者袜北)。派参军马谡去把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而命王平为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也正带魏军从东边开来。马谡察看地形后,决定舍水上山。王平一再劝阻,马谡不听。王平只好请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魏将张郃引军到来,见马谡在山上扎营,便率兵将马谡部包围起来,切断山上的水源。 蜀军断水,人心惶乱,张郃纵兵进击,大破之,马谡部下士卒离散。只有王平所率一千人马,稳守营盘。王平见马谡兵败,命令士兵们拼命击鼓,坚守不动。张郃怀疑有伏兵,也不敢逼近。王平乘机整理部队,收容各营散兵,从容撤回。
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同时还斩了与马谡一起推行错误军事布署的张休、李盛,并褫夺黄袭兵权。对王平却特加褒奖,提升他为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这在当时,属于越级升迁,但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王平身为汉军之别将,战前力主良谋,后又面对危局,力避损失,化险为夷,升赏亦当。”
建兴九年(231年),蜀军第四次伐魏。诸葛亮包围祁山,命王平负责南围。王平当时任无当监。“无当”,是蜀军一支劲旅,意思是该军精锐勇敢,故无人能当。王平临时护其军,所以官名叫无当监。魏国大将军司马懿与诸葛亮旗鼓相向,而命大将张郃以数万之众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取胜。
建兴十二年(234年),蜀军第五次伐魏。八月,诸葛亮病死在军中。诸葛亮之死,给蜀军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加之军粮将尽,迢使蜀军不得不退兵汉中。蜀将魏延素与杨仪不睦,诸葛亮一死,魏态嫌燃延便借故为乱,但一战就被击败,这是王平的功劳。当时的情况是,魏延不听调度,率部先行南归,烧绝阁道,占据南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人。杨仪则命王平居前,抵御魏延。 王平一上战阵,便大声叱责魏延的军士,辞色凛然:“诸葛公刚死,尸骨未寒,你们竟敢如此无礼!”魏延的手下本来就觉得魏延理亏, 经此一喝,心里愈发明白。于是纷纷离散,各奔东西,再没有人留下来给魏延卖命了。 魏延无奈,只好带着儿子和几个亲信逃奔汉中,后来,被马岱所杀。
不久,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壹驻扎汉中,兼任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壹督汉中。延熙元年(238年),大将军蒋琬驻沔阳,王平改任前将军,署理大将军府中事务。 延熙六年(243年),蒋琬病重,回军驻扎在涪县。任命王平为前将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
延熙七年(244年)春,魏帝命曹爽进攻蜀国。这年三月,曹爽到长安,发兵十余万人,与夏侯玄一起从骆口(今陜西周至县西南)进入汉中。
当时,汉中守军不满三万。诸将听说魏军袭来,都大惊失色。有人提议:“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王平说:“这不然。 汉中去涪垂千里。 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三国志·王平传》)。
将领们对王平的意见持怀疑态度。只有护军刘敏跟王平的看法一致。于是,刘敏就率领自己的部下赶去占据兴势,在那里张起许多旗帜,横亘百里远近。 曹爽兵到兴势,被刘敏部阻住。无法前进。这时,关中及氏羌骚扰,曹军军需给养不能供应,牛马驴骡多死,百姓号泣于道路。而涪县蜀军和费祎的援兵也及时赶来,曹爽只好引军退还。这些,都象王平所预料的那样。
蜀国后期,原有的著名将领先后去世。帆虚当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这三员蜀将名声都很大,也都建立了不少功劳业绩。
王平一生戎马,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过十个。但是,经他口授、别人录写的公文书函,却都有见地,有条理。据记载,他无论是行军途中,或是驻守营地,总是让人给他念《史记》、《汉书》中的本纪列传给自己听,别人给他念完后,他不但能完全记忆下来,并能刘每一个人物的得失、优点与缺点作出评价,从中吸取教训。
王平遵守法度,说话严正,从不戏谑。从早到晚,正襟危坐,没有一点武将的轻躁之气。不过,有时,他的性情狭隘多疑,为人也偶有自轻之处。这应该是一个遗憾吧!
延熙十一年(248),王平去世,子王训嗣。当年,王平同郡汉昌人句扶,忠勇宽厚,屡立战功,名声爵位略逊于王平,官做到左将军,封宕渠侯。后来,又有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于是,当时的人们便说:“前有王、句,后有张、寥”(《三国志·王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