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好的六大准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 #少儿升学# 导语】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以下是 为您分享了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好的六大准备,供各位家长参考。
1、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丰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3、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做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
2)阅读的能力。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祠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坚持念故事徐孩子听。还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图文并茂的、有意义、有童趣的图书,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是增进孩子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识写分开,就是要求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目的是为孩子构建立体的阅读构架。比如一年级的第一册教材,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400个常用的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这就突出了识字这个重点,这么多的字怎么让学生记住呢,只有多阅读,让孩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认识更多的字,能看更多的书,是对一年级孩子的教育目标……
3)关于拼音学习问题。孩子刚上小学时,在数学课和语文课丰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从数的形成和汉语拼音开始的。在数学课主大部分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幼儿园里就已经接触到了。但由于大部分幼儿园里不设汉语拼音的教学活动,很多孩子对拼音极陌生。孩子们入学后一两个月内就要把所有的拼音内容学习完,因此他们一上学就承受沉重的拼音学习压力,有些竟为此不愿意来上学。为了使孩子刚入学便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那些没有在幼儿园里接触过汉语拼音的孩子,家长可利用大班下学期或暑假这段时间适当地做一些铺垫工作。可以让孩子听听其语拼音的磁带,配合儿童图书,学习认识拼音字母,将拼音的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4)关于写字问题。写字是一种知觉动作的学习,时机适当而不教,会错失良机;太早教会带来很多困扰。最常见的是儿童执笔姿势与笔顺的错误,使老师们要费更多的时间指导。纠正,有的甚至到初中、高中都改不过来。当然,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孩子需要有一些写字方面的准备活动,以免入学后会手足无措。但是,一定首先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
5)倾听的能力。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里,还要切忌: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二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迸,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6)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田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编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千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比,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祠,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规范、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语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给孩子适当地布置一些小任务,为理解任务性、指令性语言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7)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要完成学校的学习活动,靠的大多是有意注意。3-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例如,孩子对新奇而有趣的事物都会注意去看,注意去听,只要他感兴趣,就会较长时间地进行这项活动。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因而,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不加以指引和训练,不提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完成任务,无意注意是很难转变成有意注意的。因此,在入学以前,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使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开始,采用游戏形式比较好。如在桌子上放4-5样玩具,让孩子看1-2分钟,然后请孩子把头转过去,你拿掉其中一个玩具,再让孩子转过头来,要求他说出桌子上的变化。游戏可以增加难度,如玩具的数量多一点,拿掉玩具后再把留下来的玩具位置调换一下;观察的时间可以逐步缩短。做游戏时,如果你和孩子轮流出题目,家长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发现并给你纠正,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你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听录音故事来发展他的有意注意。在听故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复述给你听。只要你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经常和他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友展的游戏,相信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快提高。
4、社会适应准备
1)交际能力。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人们责无旁贷。
2)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这将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5、生活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爸爸接送上幼儿园,妈妈喂饭,奶奶整理衣物,爷爷帮忙穿衣裤……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放学后,跟着队伍要自己过马路回家。在校要自己整书包,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和穿脱衣裤一定要让他自己来,逐步建立自己科学、方便、习惯的生物钟,几点睡、几点起等。带孩子外出时,告诉他不要乱窜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教会他看清来往车辆(先向左看,再向右看),在成人的看护下独自学会过马路。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起床、睡眠和吃饭,不致于进小学后突然变得消瘦和疲惫不堪。早晨起得早,早餐要让孩子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点,使他养成时间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不致于迟到。
6、物质上的准备
主要是准备好必要的文具用品。一切用品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过于花钱的东西,孩子弄丢弄坏很可惜,复杂的用品孩子不会用,为时过早,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物质的准备也不一定完全要买新的,家里有旧的也可以利用,不要造成孩子对物质的追求。服装要简洁大方,方便孩子活动,不要追求,以免孩子互相攀比,养成不良习惯。因为物质上的富有,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富有和成功。使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物质观,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
我想其检测的敏感指标可不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概括: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恰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总之,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园、学校、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
【幼小衔接的注意事项】
1、让幼儿养成独立自主习惯和能力。进入小学后,回家作业的出现让孩子须要养成任务意识和独立自主的习惯和能力。为此只有在幼儿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高效、自主的意识,其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从而适应小学学习。
2、让幼儿能较强的集中注意力。到了小学后一次教学活动的时间都在40分钟至45分钟左右,对一直习惯30分钟至35分钟集体教学活动的幼儿来说,其注意力的集中尤为考验。为此可以从平时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开始,对幼儿的注意力进行锻炼。
3、让幼儿遇到问题知道表达、善于表达、愿意寻求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后一定会遇到学习、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问题,不管是不懂的知识还是需要寻求帮助,都一定要让幼儿有主动提问、主动表达的意识和愿望。
4、让幼儿丰富阅读量。阅读不光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等多方面发展,更是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对文字、图画的兴趣。大班孩子可以从自主讲述绘本内容开始尝试。
5、让幼儿积极参与锻炼。培养幼儿对一种或几种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光让幼儿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是希望幼儿能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交得志同道合得朋友,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6、让幼儿早睡早起。幼儿园的孩子若习惯了迟到和早退,那对其入小学后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此,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尤为重要。
1、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丰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3、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做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
2)阅读的能力。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祠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坚持念故事徐孩子听。还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图文并茂的、有意义、有童趣的图书,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是增进孩子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识写分开,就是要求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目的是为孩子构建立体的阅读构架。比如一年级的第一册教材,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400个常用的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这就突出了识字这个重点,这么多的字怎么让学生记住呢,只有多阅读,让孩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认识更多的字,能看更多的书,是对一年级孩子的教育目标……
3)关于拼音学习问题。孩子刚上小学时,在数学课和语文课丰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从数的形成和汉语拼音开始的。在数学课主大部分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幼儿园里就已经接触到了。但由于大部分幼儿园里不设汉语拼音的教学活动,很多孩子对拼音极陌生。孩子们入学后一两个月内就要把所有的拼音内容学习完,因此他们一上学就承受沉重的拼音学习压力,有些竟为此不愿意来上学。为了使孩子刚入学便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那些没有在幼儿园里接触过汉语拼音的孩子,家长可利用大班下学期或暑假这段时间适当地做一些铺垫工作。可以让孩子听听其语拼音的磁带,配合儿童图书,学习认识拼音字母,将拼音的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4)关于写字问题。写字是一种知觉动作的学习,时机适当而不教,会错失良机;太早教会带来很多困扰。最常见的是儿童执笔姿势与笔顺的错误,使老师们要费更多的时间指导。纠正,有的甚至到初中、高中都改不过来。当然,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孩子需要有一些写字方面的准备活动,以免入学后会手足无措。但是,一定首先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
5)倾听的能力。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里,还要切忌: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二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迸,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6)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田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编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千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比,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祠,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规范、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语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给孩子适当地布置一些小任务,为理解任务性、指令性语言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7)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要完成学校的学习活动,靠的大多是有意注意。3-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例如,孩子对新奇而有趣的事物都会注意去看,注意去听,只要他感兴趣,就会较长时间地进行这项活动。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因而,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不加以指引和训练,不提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完成任务,无意注意是很难转变成有意注意的。因此,在入学以前,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使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开始,采用游戏形式比较好。如在桌子上放4-5样玩具,让孩子看1-2分钟,然后请孩子把头转过去,你拿掉其中一个玩具,再让孩子转过头来,要求他说出桌子上的变化。游戏可以增加难度,如玩具的数量多一点,拿掉玩具后再把留下来的玩具位置调换一下;观察的时间可以逐步缩短。做游戏时,如果你和孩子轮流出题目,家长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发现并给你纠正,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你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听录音故事来发展他的有意注意。在听故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复述给你听。只要你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经常和他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友展的游戏,相信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快提高。
4、社会适应准备
1)交际能力。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人们责无旁贷。
2)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这将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5、生活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爸爸接送上幼儿园,妈妈喂饭,奶奶整理衣物,爷爷帮忙穿衣裤……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放学后,跟着队伍要自己过马路回家。在校要自己整书包,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和穿脱衣裤一定要让他自己来,逐步建立自己科学、方便、习惯的生物钟,几点睡、几点起等。带孩子外出时,告诉他不要乱窜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教会他看清来往车辆(先向左看,再向右看),在成人的看护下独自学会过马路。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起床、睡眠和吃饭,不致于进小学后突然变得消瘦和疲惫不堪。早晨起得早,早餐要让孩子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点,使他养成时间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不致于迟到。
6、物质上的准备
主要是准备好必要的文具用品。一切用品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过于花钱的东西,孩子弄丢弄坏很可惜,复杂的用品孩子不会用,为时过早,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物质的准备也不一定完全要买新的,家里有旧的也可以利用,不要造成孩子对物质的追求。服装要简洁大方,方便孩子活动,不要追求,以免孩子互相攀比,养成不良习惯。因为物质上的富有,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富有和成功。使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物质观,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
我想其检测的敏感指标可不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概括: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恰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总之,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园、学校、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
【幼小衔接的注意事项】
1、让幼儿养成独立自主习惯和能力。进入小学后,回家作业的出现让孩子须要养成任务意识和独立自主的习惯和能力。为此只有在幼儿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高效、自主的意识,其能力才能不断提升,从而适应小学学习。
2、让幼儿能较强的集中注意力。到了小学后一次教学活动的时间都在40分钟至45分钟左右,对一直习惯30分钟至35分钟集体教学活动的幼儿来说,其注意力的集中尤为考验。为此可以从平时生活中的游戏、活动开始,对幼儿的注意力进行锻炼。
3、让幼儿遇到问题知道表达、善于表达、愿意寻求帮助。幼儿进入小学后一定会遇到学习、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问题,不管是不懂的知识还是需要寻求帮助,都一定要让幼儿有主动提问、主动表达的意识和愿望。
4、让幼儿丰富阅读量。阅读不光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等多方面发展,更是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对文字、图画的兴趣。大班孩子可以从自主讲述绘本内容开始尝试。
5、让幼儿积极参与锻炼。培养幼儿对一种或几种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光让幼儿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是希望幼儿能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交得志同道合得朋友,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6、让幼儿早睡早起。幼儿园的孩子若习惯了迟到和早退,那对其入小学后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此,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尤为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