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是怎样的人物?

 我来答
蜗角不沾尘9358
2014-04-24 · TA获得超过10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2万
展开全部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人物生平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出身不明,《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很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魏王曹操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 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 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此据《后汉书 · 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奸雄 也 。”)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权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今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于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确认。 崭露头角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此为《三国志》说法,并无史实考证)。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有人也说曹嵩原姓夏侯。而曹嵩官至太尉。 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曹操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很大,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三战徐州 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护送的陶谦部将张闿所杀,曹操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 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加入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惇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此时,曹操失去了兖州,军粮已尽,袁绍派人来劝说想让曹操投靠他,将曹操举家迁到邺县(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四十里)当人质。曹操本打算答应袁绍,多亏程昱劝阻,曹操才打消这个念头。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记载为“奉天子而令不臣”)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吕布部将高顺等人处死,收降吕布部将张辽、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风在校155
推荐于2017-09-27 · TA获得超过1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4万
展开全部
乱世奸雄曹操 俗话说:天下三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凡在此时期,必然是一个战乱纷纷,豪杰辈出的时代,三国便是这样一个历史时代。说到三国,人们马上联想到很多历史人物,诸如曹操,关羽,诸葛亮,而其中争议最大的人,便是曹操。有些人对曹操评价很高,有的人认为曹操是一个人品很差的人,那么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君主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这位乱世奸雄的内心深处。 曹操,表字孟德,小名阿瞒,本姓夏侯,因其父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遂后改姓曹。曹操自幼生在宦官家庭,十六岁举孝廉,后有又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做官。何进被诛后,他假心事董卓寻机行刺,不想事情败露,慌乱逃跑后在家乡借用其父家产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开始了他的征服之路。首先,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到主动权接着又四处征讨,灭吕布、战张绣、灭袁术、逼刘备,官渡之战一举歼灭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在罗贯中笔下,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好弄权术,残暴不仁,嫉贤妒能,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形象,这的确是很损坏曹操形象的了。在我看来曹操的为人是三国中做得最好的一位,试问如果曹操真的如同《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形象,那曹操将官之中因何会有张辽、夏侯敦一样的大将,又怎样能战胜袁绍一统北方的呢?显然上述对于曹操的描写只是片面的。那么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上看,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第一,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曹操曾表明过自己志愿,汝南的许绍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说曹操生于和平年代必然会位列三公成为辅佐皇帝的优秀臣子,但他出生于东汉末年,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是结束这个纷乱的战争,所以曹操的命运就是成为一代奸雄。他从小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一直都在广交豪杰、招揽贤士,这不得不说曹操的城府极深,深谋远虑。 第二,曹操是一位很有才华、善用人才的智者。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在文学上,曹操、曹植父子是与“建安七子”齐名的一代文豪,曹操的许多诗词歌赋至今还广为流传;军事上,曹操打仗指挥有方,治军甚严,还曾“削发代首”,深得民心;政治上,曹操曾提出过“屯兵种田”的政策,让士兵们边守疆土边种田,既增加了粮食还锻炼了身体,这支军马后来就成了魏国的主力军。在用人方面曹操做得也算很不错了,陈琳在袁绍手下任主簿时曾给曹操写信,信中大骂曹操不仁,连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后来曹操俘虏了陈琳提及此事,曹操说:“写的那信是各为其主,我不怪你,但你骂我就好了,骂我祖宗干什么呢?”然后淡淡的一笑,依然让陈琳在自己的手下做主簿;还有许攸,也是从袁绍那投奔过来的,曹操听闻许攸来了,光着脚就接出去了,这难到是说曹操嫉贤妒能吗?但是荀彧之死的确是曹操的一大败笔,曹操一生对他的谋士们都很重视也很尊重,荀彧是曹操心目中最理想的一位谋士,他也为曹操做了很多大事,曹操称霸的蓝图就是荀彧设计的。但曹操后期野心爆发,残暴的王者本性显示了出来,借进位魏王之事,杀了荀彧,这实是曹操残暴不仁的表现。 第三,曹操还是一位很可爱,积极向上,关心他人的积极乐观主义者。例如曹操临死前下遗嘱的时候,一般人都是关于财产立嗣之事进行嘱托,可曹操很奇怪,他对所有臣子进行嘱托,对家中之事也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地在想着自己的妻儿们。这点上曹操可谓是一位好男人,好丈夫。说他乐观,这确实不假,纵观曹操一生他很少哭,大部分时间是笑的。无论冷笑、奸笑、坏笑、大笑在曹操身上都能找到,而他哭只有三次,一次是哭父亲,一次是哭典韦,最后一次是哭郭嘉,而这三人都是曹操生命中很有代表意义的。父亲代表他的亲人,典韦代表他的武将,郭嘉代表他所有信服的谋士们,这也是曹操关心他人的一面。 第四,曹操是一位知错就改、懂得承认错误的人。他一生大事做得很多,错事也不少,但在处理问题上,他的表现堪称三国所有英雄中的第一名。在战胜时,他不贪功,所有的功劳都给部下,赏罚分明;战败时,他也不会将过错推脱给其他人,会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找到自己指挥上的失误,做自我检讨。在乌丸战前夕,曹操召集众将开了个紧急会议,研究是否进兵乌丸,将士们各执一词争执不休,最后在郭嘉的极力支持下,曹操率一支轻骑奇袭乌丸,消灭袁氏余党,但曹操也伤亡惨重。回到许都后,曹操下令把不支持打乌丸的人都找来,这部分人以为曹操会惩罚他们,可到了中军帐曹操却对他们进行了嘉奖,并对自己做出了检讨说:“乌丸一役我军虽取胜,但伤亡惨重诸君之见是很有道理的。”曹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可见一斑。 第五,曹操还是一位为人谨慎却疑心太重、有时不明事理、独断专行的人。有句他的名言就证实了这一点“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彻底暴露的曹操的本性和称霸中原的野心。曹操用兵谨慎是仅次于诸葛亮和司马懿,但他的谨慎又有所不同,是过于谨慎以致对任何事情都疑心过重,在这点上曹操吃了不小的亏,甚至差点连命都搭上了。周瑜就利用了曹操的这一缺点,借蒋干下书之际利用他的疑心杀了蔡瑁和张允,使得曹操在赤壁一战中大败亏输,再不敢轻易打江东;再就是神医华佗,本是一颗济世救人之心,却被曹操误以为是谋杀,结果曹操的疑心害了华佗,也毁了他自己。 曹操在戏剧方面也涉及很深,他的脸谱黑色的墨彩代表他的奸,但两侧的白印也肯定了他作为一位“雄”对历史的贡献。这就是曹操,无论是人对他有什么评论,他一直都按着自己的路子走。他,乱世之奸雄——曹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血刃管管p27
2014-04-24 · TA获得超过1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8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123万
展开全部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阿瑟2468
2014-04-24 · TA获得超过11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一、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二、奸诈。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先说曹操的奸诈。 三、温情。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 四、狠毒。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 五、宽容。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 六、报复心强。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 七、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2-21
展开全部
一、猜忌。曹操的猜忌性格反映在他的名言:“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二、奸诈。奸诈当中有真诚,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个特征。曹操这个人是奸诈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也有坦诚的一面,甚至有可爱的一面。先说曹操的奸诈。

三、温情。曹操也是一个温情的人。

四、狠毒。但是你要认为曹操多么温柔,那就错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说是翻脸就不认识人。

五、宽容。曹操杀了于他有恩的许攸,却放了很多对不起他的人。

六、报复心强。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报复心极强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几乎没有不报复的。

七、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