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统帅都有谁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在选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时,确实颇废了一翻脑筋,因为中国出色的军事家实在太多了。除了我选的十个外,像孙膑、吴起、李牧、刘裕、拓跋焘、李靖、阿骨打、伯颜、戚继光等,随便拿出一个,在世界上都是响当当的,所以只好本着以下的原则选出了十个。
1.每个人都能代表一个时代,在同时期的军事家中,他们都是最出色的(因为同时期的人物可以相比,谁优谁劣大家一看就明白,所以很容易选。不同时期的人物只能通过他们的事迹和统帅的特点相比较);
2.每个统帅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3.按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几个时期进行选拔。
孙武: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白起:最善于野战围歼;韩信最善于灵活用兵,以少胜多;曹操:最善于纳谏;李世民:最善于后发制人,疲敌制胜;李光弼:最善于防御;岳飞:最为全面的统帅;成吉思汗:不用多说;朱元璋:最卓越战略家;努尔哈赤:其事迹与成吉思汗差不多。
春秋时期
最优秀的统帅无疑是孙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曾说过,只要《孙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伟大的兵书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孙子兵法》是无与伦比的。孙武同样也擅长指挥,柏举之战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统帅有很多是非常出色的,其中白起、孙膑、吴起、李牧、廉颇是其中的代表,好在他们都是同时期的人,很好选择,孙膑、吴起都很优秀(孙膑指挥过马陵、桂陵之战,吴起指挥过阴晋之战),但和孙武相比,还是逊色了一些。李牧、廉颇(指挥过鄗代之战)也同样优秀,他们和白起生活在同一时期,遗憾的是他们没有交过手,几次机会都擦肩而过,而且他们的战绩也都不如白起。
这里我要提一下李牧,他的军事思想和白起非常相似,都以打歼灭战为主,他指挥的赵破匈奴之战、肥之战、番吾之战都是歼灭战。在战国后期李牧是唯一能与白起相抗横的人,他们本来是可以站在一起打上一仗的,那将是无与伦比的一次会战,但历史却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他们都能没活到战争的结束,他们不是被敌人击败的,而是被自毁长城的。李牧如果活在别的时期,我是可以把他考虑进去的,遗憾的是他和白起活在了一个时期,他被白起巨大的光环给挡住了身影。另外李牧在军事理论方面不如孙膑、吴起,二个皆有兵法传世,而且吴起还进行过著名的军事改革,所以在这里我选择了白起。
白起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等。白起最突出的军事思想是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其指挥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西方的汉尼拔指挥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围歼战——坎尼战役,歼敌8万人,就被西方军史专家推崇的无以复加,但他的战绩在白起面前,简直就是小莱,当时西方的一个国家恐怕也没有100万吧!长平之战即使放在今天也豪不逊色,拿二战来说,能超过长平之战的(必须是围歼战),只有德军的基辅战役,像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只歼灭了33万。
秦汉时期
著名的统帅有秦始皇、项羽、张良、韩信、卫青、霍去病和刘秀。
秦始皇统一天下主要靠的是他的武将和谋臣,以及前世秦国君主打下了良好基础。就象秋天的桃子,你不去摘,他也会落下来的。
项羽的勇猛精神,的确无人能及,但项羽有勇无谋,是难成大事的。韩信在被刘邦拜大将后,曾与刘邦谈论天下大势,自己也承认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都不如项羽,项羽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但韩信还说,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的确如此,唯一的谋士范增一怒而走。汉军用计谋把耍项羽的团团转,刘邦正面与项羽相拒,韩信千里迂回,彭越在项羽后院打游击,项羽没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最终被汉军合围,其霸业以失败而告终。在有些时候,项羽还不如张飞,张飞虽猛,但也有粗是有细的时候,项羽就象白痴一样,只知用蛮力。
张良与项羽正好相反,因为身体不好,张良一直没有亲自统率过军队,作为谋士,他的确出了不少妙策,但有勇无谋不是最好的,有谋无勇同样也不是最好的。
大将军卫青前后七次出击匈奴,立下不世之功,但著名的漠北之战却没有参加,而且自霍去病出世后,他的战绩一直不如霍去病。
骠骑将军霍去病前后六次出击匈奴,作战勇猛,果敢深入,每战皆胜。但他所率的军队全部是汉军最精锐的部队,想打败仗都不容易。这点他比韩信强多了,韩信训练一批精兵,就会被刘邦要走,所以他统率的军队很多都是刚改编的。而且霍去病身上骄气太重,不恤士卒。
后人一谈匈奴,便会谈卫青、霍去病,但是他们二人并没有灭掉匈奴,漠北之战后,也就结束他们的军事生涯。
光武帝刘秀也是个杰出的统帅,曾指挥过著名的昆阳之战,称帝后,也曾出征过几次,而且君臣关系相当融洽。但刘秀身上缺少像秦皇汉武那种霸气,也许是书读太多的原因。刘秀手下将领很多(云台28将,还有马援、来歙等),后期的战争主要由他们来指挥的。统一战争结束后,刘秀弃武修文,这与东汉的军事成就不如西汉是有很大关系的。
两汉最杰出的军事家当属韩信,和上述几人相比,韩信有着非常鲜明的统帅特点:就是灵活用兵,以少胜多。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最重要的是灵活用兵。以多打少,谁都会打,以少胜多,才是最难打的,这也是林彪不如粟裕的地方,话题扯远了。此外,韩信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孙武长于理论、白起长于野战、韩信则长于灵活用兵。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韩信的缺点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三国时期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多为知识分子,而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则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
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当属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等根本不能与曹操相比。特别是诸葛亮,书中都把他写神了,但他犯了许多重大的错误,以后我会专门写关于诸葛亮失误的文章。曹操一生打了许多败仗,在我所选的十个人中,他败的最惨,所以让他入选大家一定有争议。但曹操的统帅特点也非常鲜明,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听话的统率,这里的听话不是任人摆布,而善于、敢于听取部下的正确建议,这也是曹操手下谋士众多的原因,像第一谋士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此外还有郭嘉、程昱、贾诩、司马懿、荀攸、许攸等,曹操的谋士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人,而曹操对他们的计谋也言听计从。在在统一北方战争中,曹操深谋远虑,善纳良策;利用汉室名义,争取民心,征抚兼施;重视战略基地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减轻民赋,安定社会秩序;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善任将吏.兼收并蓄,用兵灵活,力争主动,面临危局,临阵若定,善于捕捉战机,抓住作战关键,出奇制敌,终于取得内线作战和战略性决战的胜利。特别是官渡之战,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
曹操不但是卓越的军事家、统帅,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军事理论家,像曹操这样全面的,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中是找不出第二个的。
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有两个,一个是宋武帝刘裕,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辛弃疾在他的词中称刘裕北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刘裕称帝三年后便去世,没能等到拓跋焘。魏太武帝拓跋焘也是雄才大略之人,承道武帝和明元帝的基业,先二次率军进攻夏都统万城,长途奔袭漠北,掩其不备,大破柔然,威服高车,为稳定北方创造有利条件。然后灭北燕、北凉,统一了北方,但他和曹操一样,都被长江所阻,只能望江兴叹。如果他们二人有一个能统一中国,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选中,但他们都没能做到,而且无论和三国的曹操相比,还是和唐太宗相比,他们都有一些不如他们的地方。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唐朝,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军事上也不例外。这一时期著名的军事统帅有隋朝的杨素、唐朝的李世民、李靖、李绩、李光弼、郭子仪、李晟、黄巢、后周的柴荣等。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李世民、李靖和李光弼。
李世民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而且还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包括当初的我在内,只知道贞观之治、敢于纳谏和以史为镜这些,很少知道李世民还是个军事家。毛泽东在评价中国帝王时,说李世民是中国帝王中最善于用兵的。李世民最鲜明的统帅特点是:后发制人,疲敌制胜,这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中也是最突出的。他在统一在战争中迫降薛仁杲的浅水原之战,消灭刘武周的柏壁之战,一举击灭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集团的洛阳、虎牢之战,击败刘黑闼的洺水之战,这几个战略决战都是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六个主要集团,李世民就消灭了四个。李世民不仅善于疲敌制胜,而且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在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多次拒绝了部将错误的建议。如浅水原之战拒绝了窦轨的建议,率兵追击,最终大胜。柏壁之战中先后两次拒绝了诸将出战的请求,在追击过程中,又拒绝了刘弘基提出的待后续部队和粮草到来之后再行决战的建议,继续追击,终于大获全胜。洛阳、虎牢之战中又拒绝了刘弘基、李渊撤兵的建议,力排众议,并派人说服了李渊,对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这与其善于纳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李世民还胆量过人,智谋超群。在五陇阪之战和泾阳之战中,都是用计谋智胜突厥军的。李世民即位后,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被各民族称为“天可汗”。
和李世民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李靖,指挥了平萧铣和辅公祏的作战,消灭了六大集团中另外的两个,后来又指挥了灭东突厥之战、击吐谷浑之战,他和李世民相比,他的特点就不如李世民。
李光弼是与安史之乱联系在一起的,但一提安史之乱,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李光弼,而是郭子仪,是李光弼不比郭子仪吗?我可以肯定地说,郭子仪是不如李光弼的,其中的原因与二人的性格有关。二人同为唐代中兴名将,唐朝之所以能廷续百余年,在某种意义上说,全靠此二人,史书上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这一点都不假。郭子仪治军宽,做人圆滑,从不得罪人。而李光弼则个性较强,治军严肃,手下畏惧,经常得罪人。这就造成了一个风光、一个寂寞了。
李光弼的统帅特点也非常鲜明:他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善于防御的统帅,这毫不夸张。他指挥的太原之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光弼智谋超群,在作战中采用顽强坚守与不断寻机出击相结合的战法,灵活运用地道、石炮等守城战术和技术,出奇制胜,不满万人的兵力一举歼敌10万余人。此外,像常山之战、九门之战、嘉山之战、河阳之战等,都是著名的防御战,像常山之战、河阳之战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役。唐军九节度使围邺,大败,唯李光弼与王思礼全军而还。李光弼在邙山之战中,也有过失败,但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李光弼,唐肃宗重用宦官监军,对他们言听计从,在决战时机尚未成熟时强令决战,仆固怀恩又挟私报复,违抗军令,因而导致了邙山之败。
在李世民、李靖、李光弼三人,李靖的特点不如李世民和李光弼那样鲜明,也没能超过前面的孙武、白起、韩信和曹操,所以只能将其忍痛舍去。
宋辽金西夏时期
在宋辽金西夏这一时期中,岳飞是最出色的统帅,一般人只知道岳飞是个英雄,并不知道岳飞的军事才能。但对军事有一定了解的人便会知道,岳飞是古代名将中,最为全面的,善于野战、城邑攻坚战、山地攻坚战、防御战、水战、以步制骑等。名将宗泽称其:“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岳飞不但在战术上善于指挥,而且在战略上更为突出,当时南宋对金国采取的是防御战略,唯岳飞不受当时战略思想束缚,主张进攻战略,并组织多次成功的反击作战。所以这一时期的将领在战略、战术上都没有人能够达到岳飞的成就。
蒙元时期
蒙古(元)时期最杰出的无疑是成吉思汗,这就不必细说了,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将领要提一下,比如速不台、哲别、木华黎、托雷、拔都、忽必烈、伯颜、阿术等,特别是速不台和伯颜,速不台曾两次西征,先后在迦勒迦河、赛约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老毛子们,威震欧洲。伯颜蒙宋战争中,先后郢州之战、鄂州之战、丁家洲之战、临安之战中,一路势如破竹、以少胜多,歼灭了宋军主力,从而结束了长达45年的蒙宋战争,统一了中国。
成吉思汗的霸业在其死后不但没有随之消亡,反而是刚刚开始,这与亚历山大等西方著名的统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不仅是蒙古有一批速不台和伯颜那样的统帅,而且成吉思汗的子孙也都是善于征战的将领。像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孙子蒙哥、忽必烈、拔都、旭烈兀等。所以蒙古帝国才得以横跨欧亚数百年。
明朝
明代有代表性的军事家有朱元璋、徐达和戚继光。
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样,其军事才能鲜为人知,但他的军事才能却和李世民一样出色,毛泽东说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在帝王中仅次于李世民。朱元璋的统帅特点非常鲜明,他是一个卓越战略家,在这方面能与朱元璋相媲美的只有毛泽东。朱元璋在两淮之战,明灭元之战,明攻山东之战,明攻河北、大都之战,明攻闽广之战,明灭夏之战,明攻云南之战,明太祖北征沙漠之战中,都亲自制定作战方针,而最终的战争进程和朱元璋所欲料则完全一至,每言必中,堪称用兵如神,其驾驭战争的能力也堪称无与伦比。
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在抗倭战争中已显露无疑,台州之战灵活用兵、以少胜多,堪称经典,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戚继光进行的改革。明代时期,火器有较大发展,中期时,火器手即占到全员的一半以上。此时,火力战斗已成为战斗的首要阶段;指挥使用各种性能火器的兵种协同作战,成为指挥官的主要职责,仅仅身先士卒已难当重任。进攻时,首先充分发扬火力,再利用火力战果实施冲击的战术,防御时,诱敌至预定的火袋或火制地带实施火力突袭的战术,利用炽盛火力或地雷阵迟滞、阻止和杀伤敌人的战术等,均成为常用战法。戚继光正是在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所练的新军(戚家军)最为典型,以队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队12人,基本队形为二路纵队的“鸳鸯阵”;战斗时,根据敌情、地形,可变为二等分的两路纵队并列的“两仪阵”,或变为近似二列横队的“小三才阵”及基本上为一列横队的“三才阵”。可惜名额有限,无法将其列入。
相比之下徐达就要逊色一些,这并不是说徐达在军事上不如二人,而是没有鲜明的特点。在明灭元的战争中,徐达都是按着朱元璋制定的战略方针去作战,虽然也屡有佳作,但和朱元璋、戚继光相比,还是逊色。
清朝
清朝和以往的时期相比,杰出的的军事人物不多,只有努尔哈赤、多尔衮和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很有特点。曾国藩、左宗棠因为是近代人物,所以就不多说了。多尔衮是个出色的战略家,但和朱元璋相比,还是逊色一些。
这里主要说一说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少数民族统帅,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努尔哈赤的成就不如成吉思汗,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这个才能。金庸先生曾说过,努尔哈赤是继成吉思汗后,世界历史上400年间最卓越的军事天才。虽然这话有些过,但不难看出努尔哈赤的过人之处。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战争的战争中,先后在兆佳城之战、浑河之战、古勒山之战、叶赫城之战中(特别是浑河之战,创造了以4人击败800人的奇迹),凭着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外交争取与军事进攻相结合,采用远交近攻、分化瓦解、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策略,仅以遗甲13副起兵,经过36年的艰苦征战,最终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赢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堪称奇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用了21年)。
努尔哈赤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在抚顺之战、清河城之战、萨尔浒之战、河西之战获胜,取得大片土地。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经5天激战,明军东、西、北三路全军覆没,唯南路军逃回。损失杜松、刘綖以下将领310余人,士卒45870余人,马、骡、驼28600余匹,以及大量武器装备。像这样的战役(包括台州之战等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西方战史上,只有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能与其媲美(在西方国家很少有灵活用兵、以少胜多战役,他们认为那是不可想像的。包括二战在内,也找不出几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来。所以当斯大林听说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以60万打败80万,歼敌55万的战报后,连说奇迹)。
努尔哈赤最终在宁远之战中败给了袁崇焕,主要原因并不是才能上的,而是火力上明显不如明军,明军用的是西洋大炮,努尔哈赤虽然人多,但无济于是,后来耿仲明降清,带去了大量的红衣大炮,清军才得以所向无敌。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一样,死的时候仅仅是其霸业的开始。而且努尔哈赤的子孙也是世代为将,其子褚英、代善、阿巴泰、德格类、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其侄阿敏、济尔哈朗,其孙博洛、豪格、杰书、萨哈璘、尼堪、图赖、岳乐、岳讬,从孙勒克德浑、康熙,曾孙勒尔锦都是著名的将领,清朝的天下,几乎都靠努尔哈赤的子孙打下来的。后来八旗子弟逐渐腐败,清朝也逐渐走向没落。
1.每个人都能代表一个时代,在同时期的军事家中,他们都是最出色的(因为同时期的人物可以相比,谁优谁劣大家一看就明白,所以很容易选。不同时期的人物只能通过他们的事迹和统帅的特点相比较);
2.每个统帅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3.按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几个时期进行选拔。
孙武: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白起:最善于野战围歼;韩信最善于灵活用兵,以少胜多;曹操:最善于纳谏;李世民:最善于后发制人,疲敌制胜;李光弼:最善于防御;岳飞:最为全面的统帅;成吉思汗:不用多说;朱元璋:最卓越战略家;努尔哈赤:其事迹与成吉思汗差不多。
春秋时期
最优秀的统帅无疑是孙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曾说过,只要《孙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伟大的兵书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孙子兵法》是无与伦比的。孙武同样也擅长指挥,柏举之战就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统帅有很多是非常出色的,其中白起、孙膑、吴起、李牧、廉颇是其中的代表,好在他们都是同时期的人,很好选择,孙膑、吴起都很优秀(孙膑指挥过马陵、桂陵之战,吴起指挥过阴晋之战),但和孙武相比,还是逊色了一些。李牧、廉颇(指挥过鄗代之战)也同样优秀,他们和白起生活在同一时期,遗憾的是他们没有交过手,几次机会都擦肩而过,而且他们的战绩也都不如白起。
这里我要提一下李牧,他的军事思想和白起非常相似,都以打歼灭战为主,他指挥的赵破匈奴之战、肥之战、番吾之战都是歼灭战。在战国后期李牧是唯一能与白起相抗横的人,他们本来是可以站在一起打上一仗的,那将是无与伦比的一次会战,但历史却和我们开了个玩笑,他们都能没活到战争的结束,他们不是被敌人击败的,而是被自毁长城的。李牧如果活在别的时期,我是可以把他考虑进去的,遗憾的是他和白起活在了一个时期,他被白起巨大的光环给挡住了身影。另外李牧在军事理论方面不如孙膑、吴起,二个皆有兵法传世,而且吴起还进行过著名的军事改革,所以在这里我选择了白起。
白起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等。白起最突出的军事思想是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是中国战争史上三个最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两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将)。但白起能够在二千多年前便主张打歼灭战,这是非常难得的。其指挥的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西方的汉尼拔指挥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围歼战——坎尼战役,歼敌8万人,就被西方军史专家推崇的无以复加,但他的战绩在白起面前,简直就是小莱,当时西方的一个国家恐怕也没有100万吧!长平之战即使放在今天也豪不逊色,拿二战来说,能超过长平之战的(必须是围歼战),只有德军的基辅战役,像斯大林格勒战役也只歼灭了33万。
秦汉时期
著名的统帅有秦始皇、项羽、张良、韩信、卫青、霍去病和刘秀。
秦始皇统一天下主要靠的是他的武将和谋臣,以及前世秦国君主打下了良好基础。就象秋天的桃子,你不去摘,他也会落下来的。
项羽的勇猛精神,的确无人能及,但项羽有勇无谋,是难成大事的。韩信在被刘邦拜大将后,曾与刘邦谈论天下大势,自己也承认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都不如项羽,项羽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但韩信还说,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的确如此,唯一的谋士范增一怒而走。汉军用计谋把耍项羽的团团转,刘邦正面与项羽相拒,韩信千里迂回,彭越在项羽后院打游击,项羽没头苍蝇一样疲于奔命,按了葫芦起了瓢,最终被汉军合围,其霸业以失败而告终。在有些时候,项羽还不如张飞,张飞虽猛,但也有粗是有细的时候,项羽就象白痴一样,只知用蛮力。
张良与项羽正好相反,因为身体不好,张良一直没有亲自统率过军队,作为谋士,他的确出了不少妙策,但有勇无谋不是最好的,有谋无勇同样也不是最好的。
大将军卫青前后七次出击匈奴,立下不世之功,但著名的漠北之战却没有参加,而且自霍去病出世后,他的战绩一直不如霍去病。
骠骑将军霍去病前后六次出击匈奴,作战勇猛,果敢深入,每战皆胜。但他所率的军队全部是汉军最精锐的部队,想打败仗都不容易。这点他比韩信强多了,韩信训练一批精兵,就会被刘邦要走,所以他统率的军队很多都是刚改编的。而且霍去病身上骄气太重,不恤士卒。
后人一谈匈奴,便会谈卫青、霍去病,但是他们二人并没有灭掉匈奴,漠北之战后,也就结束他们的军事生涯。
光武帝刘秀也是个杰出的统帅,曾指挥过著名的昆阳之战,称帝后,也曾出征过几次,而且君臣关系相当融洽。但刘秀身上缺少像秦皇汉武那种霸气,也许是书读太多的原因。刘秀手下将领很多(云台28将,还有马援、来歙等),后期的战争主要由他们来指挥的。统一战争结束后,刘秀弃武修文,这与东汉的军事成就不如西汉是有很大关系的。
两汉最杰出的军事家当属韩信,和上述几人相比,韩信有着非常鲜明的统帅特点:就是灵活用兵,以少胜多。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最重要的是灵活用兵。以多打少,谁都会打,以少胜多,才是最难打的,这也是林彪不如粟裕的地方,话题扯远了。此外,韩信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孙武长于理论、白起长于野战、韩信则长于灵活用兵。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韩信的缺点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三国时期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融合的时期。三国时期的军事家多为知识分子,而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则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
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当属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等根本不能与曹操相比。特别是诸葛亮,书中都把他写神了,但他犯了许多重大的错误,以后我会专门写关于诸葛亮失误的文章。曹操一生打了许多败仗,在我所选的十个人中,他败的最惨,所以让他入选大家一定有争议。但曹操的统帅特点也非常鲜明,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听话的统率,这里的听话不是任人摆布,而善于、敢于听取部下的正确建议,这也是曹操手下谋士众多的原因,像第一谋士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此外还有郭嘉、程昱、贾诩、司马懿、荀攸、许攸等,曹操的谋士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人,而曹操对他们的计谋也言听计从。在在统一北方战争中,曹操深谋远虑,善纳良策;利用汉室名义,争取民心,征抚兼施;重视战略基地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减轻民赋,安定社会秩序;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善任将吏.兼收并蓄,用兵灵活,力争主动,面临危局,临阵若定,善于捕捉战机,抓住作战关键,出奇制敌,终于取得内线作战和战略性决战的胜利。特别是官渡之战,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
曹操不但是卓越的军事家、统帅,还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军事理论家,像曹操这样全面的,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中是找不出第二个的。
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有两个,一个是宋武帝刘裕,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辛弃疾在他的词中称刘裕北伐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刘裕称帝三年后便去世,没能等到拓跋焘。魏太武帝拓跋焘也是雄才大略之人,承道武帝和明元帝的基业,先二次率军进攻夏都统万城,长途奔袭漠北,掩其不备,大破柔然,威服高车,为稳定北方创造有利条件。然后灭北燕、北凉,统一了北方,但他和曹操一样,都被长江所阻,只能望江兴叹。如果他们二人有一个能统一中国,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选中,但他们都没能做到,而且无论和三国的曹操相比,还是和唐太宗相比,他们都有一些不如他们的地方。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唐朝,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军事上也不例外。这一时期著名的军事统帅有隋朝的杨素、唐朝的李世民、李靖、李绩、李光弼、郭子仪、李晟、黄巢、后周的柴荣等。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李世民、李靖和李光弼。
李世民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而且还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对历史了解不多的人,包括当初的我在内,只知道贞观之治、敢于纳谏和以史为镜这些,很少知道李世民还是个军事家。毛泽东在评价中国帝王时,说李世民是中国帝王中最善于用兵的。李世民最鲜明的统帅特点是:后发制人,疲敌制胜,这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中也是最突出的。他在统一在战争中迫降薛仁杲的浅水原之战,消灭刘武周的柏壁之战,一举击灭王世充、窦建德两大集团的洛阳、虎牢之战,击败刘黑闼的洺水之战,这几个战略决战都是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六个主要集团,李世民就消灭了四个。李世民不仅善于疲敌制胜,而且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在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多次拒绝了部将错误的建议。如浅水原之战拒绝了窦轨的建议,率兵追击,最终大胜。柏壁之战中先后两次拒绝了诸将出战的请求,在追击过程中,又拒绝了刘弘基提出的待后续部队和粮草到来之后再行决战的建议,继续追击,终于大获全胜。洛阳、虎牢之战中又拒绝了刘弘基、李渊撤兵的建议,力排众议,并派人说服了李渊,对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这与其善于纳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李世民还胆量过人,智谋超群。在五陇阪之战和泾阳之战中,都是用计谋智胜突厥军的。李世民即位后,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被各民族称为“天可汗”。
和李世民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李靖,指挥了平萧铣和辅公祏的作战,消灭了六大集团中另外的两个,后来又指挥了灭东突厥之战、击吐谷浑之战,他和李世民相比,他的特点就不如李世民。
李光弼是与安史之乱联系在一起的,但一提安史之乱,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李光弼,而是郭子仪,是李光弼不比郭子仪吗?我可以肯定地说,郭子仪是不如李光弼的,其中的原因与二人的性格有关。二人同为唐代中兴名将,唐朝之所以能廷续百余年,在某种意义上说,全靠此二人,史书上说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这一点都不假。郭子仪治军宽,做人圆滑,从不得罪人。而李光弼则个性较强,治军严肃,手下畏惧,经常得罪人。这就造成了一个风光、一个寂寞了。
李光弼的统帅特点也非常鲜明:他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善于防御的统帅,这毫不夸张。他指挥的太原之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一个典型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光弼智谋超群,在作战中采用顽强坚守与不断寻机出击相结合的战法,灵活运用地道、石炮等守城战术和技术,出奇制胜,不满万人的兵力一举歼敌10万余人。此外,像常山之战、九门之战、嘉山之战、河阳之战等,都是著名的防御战,像常山之战、河阳之战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役。唐军九节度使围邺,大败,唯李光弼与王思礼全军而还。李光弼在邙山之战中,也有过失败,但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李光弼,唐肃宗重用宦官监军,对他们言听计从,在决战时机尚未成熟时强令决战,仆固怀恩又挟私报复,违抗军令,因而导致了邙山之败。
在李世民、李靖、李光弼三人,李靖的特点不如李世民和李光弼那样鲜明,也没能超过前面的孙武、白起、韩信和曹操,所以只能将其忍痛舍去。
宋辽金西夏时期
在宋辽金西夏这一时期中,岳飞是最出色的统帅,一般人只知道岳飞是个英雄,并不知道岳飞的军事才能。但对军事有一定了解的人便会知道,岳飞是古代名将中,最为全面的,善于野战、城邑攻坚战、山地攻坚战、防御战、水战、以步制骑等。名将宗泽称其:“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岳飞不但在战术上善于指挥,而且在战略上更为突出,当时南宋对金国采取的是防御战略,唯岳飞不受当时战略思想束缚,主张进攻战略,并组织多次成功的反击作战。所以这一时期的将领在战略、战术上都没有人能够达到岳飞的成就。
蒙元时期
蒙古(元)时期最杰出的无疑是成吉思汗,这就不必细说了,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将领要提一下,比如速不台、哲别、木华黎、托雷、拔都、忽必烈、伯颜、阿术等,特别是速不台和伯颜,速不台曾两次西征,先后在迦勒迦河、赛约河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老毛子们,威震欧洲。伯颜蒙宋战争中,先后郢州之战、鄂州之战、丁家洲之战、临安之战中,一路势如破竹、以少胜多,歼灭了宋军主力,从而结束了长达45年的蒙宋战争,统一了中国。
成吉思汗的霸业在其死后不但没有随之消亡,反而是刚刚开始,这与亚历山大等西方著名的统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不仅是蒙古有一批速不台和伯颜那样的统帅,而且成吉思汗的子孙也都是善于征战的将领。像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孙子蒙哥、忽必烈、拔都、旭烈兀等。所以蒙古帝国才得以横跨欧亚数百年。
明朝
明代有代表性的军事家有朱元璋、徐达和戚继光。
朱元璋和李世民一样,其军事才能鲜为人知,但他的军事才能却和李世民一样出色,毛泽东说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在帝王中仅次于李世民。朱元璋的统帅特点非常鲜明,他是一个卓越战略家,在这方面能与朱元璋相媲美的只有毛泽东。朱元璋在两淮之战,明灭元之战,明攻山东之战,明攻河北、大都之战,明攻闽广之战,明灭夏之战,明攻云南之战,明太祖北征沙漠之战中,都亲自制定作战方针,而最终的战争进程和朱元璋所欲料则完全一至,每言必中,堪称用兵如神,其驾驭战争的能力也堪称无与伦比。
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在抗倭战争中已显露无疑,台州之战灵活用兵、以少胜多,堪称经典,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戚继光进行的改革。明代时期,火器有较大发展,中期时,火器手即占到全员的一半以上。此时,火力战斗已成为战斗的首要阶段;指挥使用各种性能火器的兵种协同作战,成为指挥官的主要职责,仅仅身先士卒已难当重任。进攻时,首先充分发扬火力,再利用火力战果实施冲击的战术,防御时,诱敌至预定的火袋或火制地带实施火力突袭的战术,利用炽盛火力或地雷阵迟滞、阻止和杀伤敌人的战术等,均成为常用战法。戚继光正是在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所练的新军(戚家军)最为典型,以队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队12人,基本队形为二路纵队的“鸳鸯阵”;战斗时,根据敌情、地形,可变为二等分的两路纵队并列的“两仪阵”,或变为近似二列横队的“小三才阵”及基本上为一列横队的“三才阵”。可惜名额有限,无法将其列入。
相比之下徐达就要逊色一些,这并不是说徐达在军事上不如二人,而是没有鲜明的特点。在明灭元的战争中,徐达都是按着朱元璋制定的战略方针去作战,虽然也屡有佳作,但和朱元璋、戚继光相比,还是逊色。
清朝
清朝和以往的时期相比,杰出的的军事人物不多,只有努尔哈赤、多尔衮和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很有特点。曾国藩、左宗棠因为是近代人物,所以就不多说了。多尔衮是个出色的战略家,但和朱元璋相比,还是逊色一些。
这里主要说一说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少数民族统帅,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努尔哈赤的成就不如成吉思汗,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这个才能。金庸先生曾说过,努尔哈赤是继成吉思汗后,世界历史上400年间最卓越的军事天才。虽然这话有些过,但不难看出努尔哈赤的过人之处。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战争的战争中,先后在兆佳城之战、浑河之战、古勒山之战、叶赫城之战中(特别是浑河之战,创造了以4人击败800人的奇迹),凭着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外交争取与军事进攻相结合,采用远交近攻、分化瓦解、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策略,仅以遗甲13副起兵,经过36年的艰苦征战,最终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赢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堪称奇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用了21年)。
努尔哈赤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在抚顺之战、清河城之战、萨尔浒之战、河西之战获胜,取得大片土地。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经5天激战,明军东、西、北三路全军覆没,唯南路军逃回。损失杜松、刘綖以下将领310余人,士卒45870余人,马、骡、驼28600余匹,以及大量武器装备。像这样的战役(包括台州之战等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西方战史上,只有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战役能与其媲美(在西方国家很少有灵活用兵、以少胜多战役,他们认为那是不可想像的。包括二战在内,也找不出几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来。所以当斯大林听说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以60万打败80万,歼敌55万的战报后,连说奇迹)。
努尔哈赤最终在宁远之战中败给了袁崇焕,主要原因并不是才能上的,而是火力上明显不如明军,明军用的是西洋大炮,努尔哈赤虽然人多,但无济于是,后来耿仲明降清,带去了大量的红衣大炮,清军才得以所向无敌。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一样,死的时候仅仅是其霸业的开始。而且努尔哈赤的子孙也是世代为将,其子褚英、代善、阿巴泰、德格类、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其侄阿敏、济尔哈朗,其孙博洛、豪格、杰书、萨哈璘、尼堪、图赖、岳乐、岳讬,从孙勒克德浑、康熙,曾孙勒尔锦都是著名的将领,清朝的天下,几乎都靠努尔哈赤的子孙打下来的。后来八旗子弟逐渐腐败,清朝也逐渐走向没落。
展开全部
姜尚,姜子牙,鼻祖,不多说
白起:杀人无数,没有他杀了一百六十多万人,王翦根本别想灭了六国。
吴起:不解释了,跟孙子一个级别的。
孙武:不解释。
项羽:败在政治上,战神之名从不是浪得虚名的。
霍去病:饮马翰海,封狼居胥。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刘裕:兵锋所向,二十年纵横间,谁人能挡?!在高手辈出的南北朝,刘裕称王,无话可说!
陈庆之:儒将陈庆之,7000白袍打遍天下无敌手
冉闵:挽救一个民族!
李世民,隋唐英雄无数,凌烟阁文武百官,统领无敌!
岳飞,袁崇焕,韩信,卫青,铁木真,伍子胥,李靖,周瑜等等都可算得上是名将大帅,每一个人的贡献战绩都差不多哪去,这里说出来,只是别忘了这些神人。
白起:杀人无数,没有他杀了一百六十多万人,王翦根本别想灭了六国。
吴起:不解释了,跟孙子一个级别的。
孙武:不解释。
项羽:败在政治上,战神之名从不是浪得虚名的。
霍去病:饮马翰海,封狼居胥。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刘裕:兵锋所向,二十年纵横间,谁人能挡?!在高手辈出的南北朝,刘裕称王,无话可说!
陈庆之:儒将陈庆之,7000白袍打遍天下无敌手
冉闵:挽救一个民族!
李世民,隋唐英雄无数,凌烟阁文武百官,统领无敌!
岳飞,袁崇焕,韩信,卫青,铁木真,伍子胥,李靖,周瑜等等都可算得上是名将大帅,每一个人的贡献战绩都差不多哪去,这里说出来,只是别忘了这些神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