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主演的《夜店》这部电影在中国是什么水平?
我觉着算是属于比较中上的水平了。看过柯灵一篇文章,觉得改编成中国底层故事还是挺成功的,只是题材有些陈腐,好坏都在脸上,要不是演员如此出色整体还是有点乏味的。市井众生相有些看头,喜欢看石挥演坏人程之演好人,喜欢看张伐演帅哥周旋演小妹,美好。台词很密实,颇有当年的味道,很多地方笑翻了。思想意识再超前点儿就更厉害了。
跟《夜·店》谈风格似乎略嫌苛刻,这就像对好莱坞类型电影谈风格一样愚昧无知。对于一部电影处女作,我们唯有“捉襟见肘”地挖掘个中细节来摸索些许属于杨庆的东西。然而,我的尝试是失败的,正如我所担忧的,《夜·店》是一部有故事没风格的典型的“80后”电影,全片充斥着太多令“80后”新手们感同身受的台词及潜台词,却少有独属于杨庆导演的品质。于是,我们注定还摸不透杨庆,亦无从获知一个从小深植于“录像带”的“狂热分子”,其真正的艺术能见度在哪里。或而他还处于影像打磨阶段,需待日渐成熟后再着力为自己寻求定位,无论如何,没有风格注定是危险的,在我以为,没风格是不属于个性张扬的“80后”一代的。
“给我一个打火机,我就能支起整个地球。”这注定太过恶劣而暴力,杨庆导演不会这般糟蹋《夜·店》的市场价值的。最后再说说两部电影的结尾,《加油站》中,真正的抢劫犯与袭击者终没有伏法,所有人包括警察都成了被愚弄的蠢物。在我以为,这样的结局才是好结局,才够黑色幽默。但《夜店》绝然没有拥有这样一个结尾的潜质,因为它的走向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是“冲着和谐与光明”的。
有中国式的模式化大片,就有模式化的小片。镜头和场景切换都符合套路,“意外”和“意料之中”的剧情也符合套路。中间加点符合套路的小爱情故事。我觉着颇具有讽刺性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