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和晴雯两个丫鬟,哪位在宝玉心中特别重要?
《红楼梦》故事里,晴雯被逐出大观园,贾宝玉气得把袭人等人都骂了个遍,又说晴雯自幼娇生惯养,没受过气,这一去,自然是不能习惯的,何况又带着一身重病,里头一肚子的闷气,只怕再没机会见着了。
说起自己如此悲观的缘故,宝玉认为,今年春天,无故死了半边的海棠花,应在晴雯身上了。说得袭人一肚子火,忍不住嘲讽道:
“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
那么,问题来了:晴雯和袭人两个丫头,一个长得标致又能言善辩,针线活又是一流,一个贤良温柔,哪一个地位更高呢?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原名珍珠,是贾母房里的大丫环,身价一来就很高;接着与贾宝玉经历了一段巫山情,宝玉待她与别个不同;后来又被王夫人看中,选为贾宝玉的屋里人,更是飞上枝头变凤凰。
而在贾母心中,袭人虽然稳重、忠诚,却不如晴雯,模样性格都是一流的,堪可为妾,而在作者心里,晴雯地位也高过袭人,在《金陵十二钗》副册,晴雯是第一人,袭人靠后。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和晴雯的重要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起先,袭人在宝玉的心中,毕竟重要。而到了后面,两个丫环的地位,却悄然变换了位置。
《红楼梦》故事里,“晴雯撕扇”一节故事,是晴雯与袭人在宝玉心中地位的拐点,刚和晴雯吵了架,说要抬举袭人,转眼间,贾宝玉却拿袭人与麝月的扇子博晴雯的千金一笑。此时,晴雯坐在了平日里袭人纳凉的地方。
《红楼梦》故事里,“晴雯送帕”一节故事,则是袭人与晴雯在宝二爷心中地位的分水岭,此时,贾宝玉给林黛玉送去旧手帕,是瞒着袭人的,晴雯是知情者,“晴为黛影”四个字呼之欲出。
及至晴雯被赶出大观园,贾宝玉偷偷去看望她,当时,晴雯嗽了一日,才朦胧睡了。贾宝玉先是含泪伸手轻轻拉他,悄唤两声,见晴雯半路方说出半句话来,宝玉心疼得只有哽咽之分。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一向以贤良淑德著称,却是靠一段巫山情拉拢宝玉上位的,而耽了虚名的晴雯,常年陪侍在宝玉卧室最近的那张外床,却始终不曾越雷池半步,所以,晴雯死也不甘心,道:
“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及至分别,晴雯知宝玉难行,遂用被蒙头,总不理他,宝玉方出来。宝玉来看晴雯,是瞒着袭人的,他回到怡红院,告诉袭人只说在薛姨妈家去的,可见,宝玉此时对袭人是不信任的。
《红楼梦》故事里,袭人奔丧时,宝玉夜来吃茶,先呼袭人,半年后才改了。从袭人回家葬母,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晴雯一人,只因宝玉夜间常醒,又极胆小,每醒必唤人。而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
后来,晴雯出去了,宝玉因近来叫惯了晴雯,却忘了是袭人,袭人笑道:“我知道这晴雯人虽去了,这两个字只怕是不能去的。”及至再叫晴雯,却见宝玉哭了,说道:“晴雯死了。”
《红楼梦》原文旨意简介如下:
青埂峰下有一块顽石,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所谓《石头记》也!又唤作《红楼梦》,只因荣国府之事,本是一场朱楼旧梦,为贾府之源,亦是甄家之源,幻化作“长安大都”、“六朝古都”、“姑苏”三地,所谓“前朝”。
《红楼梦》全文史笔,大旨谈情,实录其事,字字血泪!作者以未嫁之女写未降之将,以“姽婳”写“将军”,以“闺阁昭传”写“世间忠义”。其所昭传闺阁,乃“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个大字!
风月两面鉴,文笔两生花!一声能两歌,一手竟两牍!故人泪尽血流干,石碑记载血泪史!神仙姐姐托梦来,仙册原是墓志铭!天书问世,何人能解?关注我,不迷路!姜子说书,站在原作者的立场带你看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