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万的清军能不能压死五万的八国联军吗?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据官方统计的数字,八国联军前后共有参战兵力5万余人,清朝政府官方参战人数有8万多人,义和团有30万人。这样一来,清朝参战的兵力,差不多是八国联军的8倍。而清朝没有参战的兵力,起码还有上百万。由此看来,清朝的兵力比八国联军显然多得多。
(八国联军侵华)
可是人数庞大的清政府军队,最终却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当时参战的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
诚然,义和团的武器装备确实是比较落后的,本身只有大刀长矛这样的冷兵器。但是清军的武器装备,其实并没有那么落后。毕竟从鸦片战争以来,清朝的军队一直比较重视武器配备。尤其是京城部队的武器装备,其实是不错的。
显然,清朝军队打不赢八国联军军队,与军队的人数、武器装备这些都没有实际的关系,而是别的原因。有哪些原因呢?
其一,吓破了胆。
清朝这一场与列强的战争,确实是让朝野内外、全国上下不少人都吓破了胆的。毕竟是八国入侵,虽然说,列强入侵的兵力不是很多,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列强准备彻底瓜分中国的战争。一旦这些入侵的列强军队,被清政府打败,那么,列强将会源源不断往中国输送兵力。而且,那些原先并没有参与打中国的列强,为了能够在中国分一杯羹,也会参与进来。
也就是说,这是一场清朝与全世界作战的战争。列强的兵力不是只有5万的问题,而是无穷无尽。
再加上一些朝野清醒之人,本来对义和团的“刀枪不入”的说法,就不相信。随着手持大刀长矛的义和团军队,一大片一大片地倒在八国联军的枪炮之下。不光清醒之人不相信义和团,连那些本来迷信义和团神勇的民间老百姓,也清醒过来,明白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是一场骗局。
而当这些普通老百姓清醒过来以后,他们陷入的不是对八国联军的愤慨,而是对八国联军的恐慌,这势必再一次吓破他们的胆。
(欧美画报上的义和团运动)
其二,矛盾深沉。
清朝应付八国联军的这场战争,一来就上下不齐心。
不齐心的原因是非常多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有汉人和满人之间互相不满的矛盾,有帝党与后党之间的矛盾,有维新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有革命派与立宪派之间的矛盾,就是守旧派官员之间也互相有派系矛盾等等。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没有一个时期有清朝末年矛盾那样多而尖锐,并且不可调和。这么多的矛盾,自然就造成了整个国家的不团结。
同时,当时还有一个最直接的矛盾,就是对于义和团运动的态度问题。
在八国联军入侵之前,义和团打砸教堂、威胁洋人的做法,就已经在全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认为义和团的排洋做法是爱国运动,是为了保家卫国,值得肯定。但是更多的人,尤其是一些官僚地主,因为他们和老百姓是天然对立的。他们认为,义和团运动就是一场变相的太平天国起义,虽然打着排洋的口号,但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剥夺官僚地主的财物,所以他们是非常反感的。
并且由于列强不断向那些官僚地主们施压,使得他们认为义和团完全是在闹事,是在给国家添麻烦,因此非常抵制。
对于义和团的态度,民间本来就已经思想混乱。而朝廷又朝令夕改,一会儿让大家剿灭义和团,一会儿让大家扶持义和团,这又把混乱往前推了一步。
所以,当义和团作为主力与洋人作战的时候,他们得到的支持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