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2022-07-04
展开全部
荀子曾经访问秦国,并与秦昭襄王君臣有过深入的交流,临走之前,应侯范雎询问荀子的观感。荀子说,秦国四周有天然险阻,关防坚固,地势条件优.
后来,荀子和李斯还围绕“法后王”和“礼法并用”的重要性问题展开了讨论。
李斯问荀子:“秦国四代以来国家强盛,兵威行于海内,称霸诸侯,并不是靠仁义做到的,只不过是按照时势便宜处理罢了。”
荀子回答道:“你所说的便利是不便利的便利,而我说的仁义,才是真正的大便利。施行仁义可以使国家的政治得到治理,政治得到治理了,百姓拥护他们的国君,就会为了君主而牺牲。秦国四代强盛,却还是常常担心天下的诸侯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末世之兵,沦于末流而失去了仁义的大本,与汤武的仁义之师比起来就差远了,这就是天下为什么会混乱的原因。”
可以看出,荀子一直坚持以仁义所能带来的利处来劝告君王施行仁义之政。特别是荀子主张“法后王”“礼法并用”,与言必称“先王之道”的思孟学派针锋相对,非常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
--
虽然在战国时代,各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各国国君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尚不及于思考国家如何长治久安的问题。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单纯崇尚功利的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很快就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灭亡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