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北坡的悠远的人文历史
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
属晚期智人。
放射性碳素断代为距今35370±1850-26560±550年。
安图人化石只有一颗保存完整的右下第一前臼齿。
颊尖和舌尖的形状与现代人相似。
长白山古代叫不咸山,不咸在蒙古语系中是神仙之意,在我国东北居住的各少数民族---慎慎、沃沮、扶余、鲜卑、高句丽、蒙古、契丹等,都对域内这座最高大的山脉景仰和神化称之为仙山。
长白山有语言和文字留传下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大禹之子伯益所著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就曾经有所记载。
魏晋时期的《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有记载曰:“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
这里的“单单”二字,既是满语中的“珊延”之意,珊延,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
以后各朝代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
直到东北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分别建立起辽王朝和金王朝之后,于它的称谓才规范化---长白山。
这一点在《契丹国志》中有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
女真族为主体的金王朝,一直把长白山作为他们先祖的发祥地对长白山顶礼拜,以求保佑国运昌隆帝祚永延。
金世宗完颜雍刚刚登基不久便于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并命当时著名文人、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又于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在长白山北坡的宝马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前去颁发诏书。
清代,对于长白山的景仰更是登封造极,把仙女圆池吞朱果而生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先祖的神话写进了正史《满洲实录》中,而且树立柳条封边禁锢长白山区为神山圣水,禁止民人进山放牧、狩猎和采参。
康熙、乾隆、嘉庆等都曾亲自来东北吉林船厂旁的小白山遥祭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
清末,安图县刘建封还向朝廷上折奏请曰:长白山为我朝发祥之地,天生圣人,削平区域于万斯年,因此他建议上山重修神庙,以供俸长白山之神。
经朝迁批准,这位候补知县组织人马四次登山察视,并摄下长白山名胜之地的照片4四十余张,归后编成《长白山灵迹全影》影集呈奏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