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不敢睡?父母的教育里藏着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 我来答
爱之翼17
2022-08-15 · TA获得超过9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5万
展开全部



到了一定年龄,大部分家长就开始尝试和孩子分房睡, 分房后的“怕黑情绪”几乎成为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心理体验。


很多孩子在黑暗面前会陡然胆怯,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敢一个人上厕所,如果你让他走进没有开灯的房间,他也一定会大声拒绝。

“怕黑情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童年现象。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会对黑暗感到恐惧呢?


这是因为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非常懵懂,不能充分理解周围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再加上他们也分不清童话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于是,黑暗中有魔鬼、有大妖怪、有大灰狼的想法自然会占据他们的头脑。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让他们独自去面对黑暗,就意味着让他们独自去面对很多令他们恐惧的东西,这时候,幼小的孩子产生畏缩或害怕自然是在所难免的。


很多父母听到孩子怕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胆子小,因此常常会用“ 不做胆小鬼、要勇敢 ”之类的语言去鼓励孩子。


其实,盲目地强迫孩子勇敢,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会让孩子更害怕。


怕黑情绪并非孩子的专利,父母的教育里藏着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学会正视恐惧,解决它,比它更强大,再向它告别,这才是一个合理的心理疏导过程。


今天美妈为大家推荐的《讨厌黑夜的席奶奶》这本书正是启发我们如何以正确心态对待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




小镇附近的山区里,住着一位老太太,人家叫她席奶奶。



她讨厌蝙蝠、讨厌猫头鹰、讨厌鼹鼠、讨厌田鼠。



讨厌蛾子、讨厌星星、讨厌黑影、讨厌睡觉,连月光她也讨厌。


说来说去,她讨厌的就是黑夜。



席奶奶对她那只老猎狗说:“要是我能把黑夜赶出小镇,太阳就能永远照着我的小茅屋。真不懂,为什么从来就没有人想过要把黑夜赶走。”


她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要扫掉茅屋里和小镇山区上面的黑夜。



她又扫、又扒、又拨、又挥的,但是每次向窗外一看,黑夜还是在那里,就像天花板上扫不干净的灰尘。



席奶奶拿出缝针来,把麻布缝成一个结结实实的麻布袋,看看能不能把黑夜装在里面,拿到何镇山区外面去倒掉。



她又装、又填、又压、又塞的,蹑手蹑脚的连一个黑影也不放过,还是没办法把黑夜全都塞进麻布袋里。


席奶奶把最大的一口锅搬出来搁在火堆上,打算把黑夜煮成汤。



她舀起来看,搅搅看、炖炖看,让水开再看看,尝一口看看,扔进火里烧烧看,就是没法子把黑夜煮化了。



席奶奶弄来一些藤蔓,想把黑夜结结实实捆成一捆。她想:“带到市场上,说不定有人买。”


可是她捆不住黑夜。


席奶奶像剪羊毛似的去剪黑夜,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一些云。



她把黑夜扔给躺在破布堆上的老猎狗,但是老猎狗吃不下去。



她把黑夜塞进床上的草垫里,但是黑夜又跳了出来。



她把黑夜沉在屋后的井里,但是黑夜又冒出水面来。


她用蜡烛去烧黑夜,但是黑夜又溜到屋外去了。



席奶奶给黑夜哼催眠曲。


拿一碟牛奶去浇黑夜。



对黑夜挥拳头,把黑夜放在烟囱里。



用脚踩黑夜,用手打黑夜,挖土坑要埋黑夜。


她还——真不好意思——对黑夜吐唾液。



但是黑夜理都不理她。


席奶奶冷冷地哼了一声说:“我才不理你呢!”就转过身去,不理黑夜了。



那个时候,太阳爬上了小镇山区的山顶。


但是席奶奶为了跟黑夜拼命,已经累得无心享受白天的快乐了。



她安静下来,在铺草垫的床上睡着了,等黑夜再回到小镇,她到时候又有力气好好的跟它干一场了。


晚安!




一直以来,我们印象中的儿童画大都是色彩斑斓、花花绿绿的,但《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却独树一帜,呈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魅力。


和其他色彩鲜艳的儿童绘本比较起来,这本图书的用色很是简单,前面三十多页只有黑、白两色——


画家阿诺德·洛贝尔以轻飘的斜切线条,表现出黑夜的神秘莫测,直到最后三页才出现了令人震撼的橙黄色,与前面的黑白两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充分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变幻和瑰丽美好。




和孩子一起阅读本书的时候,席奶奶对黑夜的讨厌和惧怕情绪,孩子会感到亲切、熟悉和认同。而席奶奶试图赶走黑夜的办法,又会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感到非常的新鲜、有趣和好玩儿。


孩子会怀着新奇的、饶有兴趣的心情和大人一起一页页地翻看这本书——


他们会看到,因为讨厌黑夜,席奶奶千方百计要赶走黑暗,她用扫帚扫、用麻布袋装、用大锅来煮、用藤蔓来捆、用剪刀剪、丢给猎狗吃、沉到屋后的井里,甚至对黑夜吐唾沫……


一整夜,她用了整整十七种方法,虽然效果并不惊人,甚至毫无效果。


当太阳光芒四射地出现、黑夜自己消失的时候,席奶奶和她的伙伴——那条无可奈何地陪着她辛苦了一夜的大狗,都累得顾不上欣赏和高兴,而是昏昏沉沉睡去了。



读到这里,大读者们或许都会会心一笑,席奶奶怎么会那么笨、那么傻呢,黑夜怎么能赶得走呢?


黑夜无边无际,怎么能用扫帚扫、用剪刀剪呢?


黑夜摸不着、抓不住,又怎么能丢给狗吃、塞进床上的草垫里、用蜡烛去烧呢?


黑夜不是人也不是动物,怎么能对它哼催眠曲、拿牛奶浇、甚至挥拳头、挖土坑埋,吐唾沫呢……


席奶奶虽然用了这么多的办法,但都是没有用的笨办法,都是不对路子的傻办法呀;


席奶奶虽然不辞辛苦,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可都在白费劲儿呀。


难道她不知道黑夜根本不用赶,等到太阳出来时,黑夜自然就会不见的道理吗?


然而,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呀!


席奶奶那些脑洞大开的想法在他们眼里是如此新鲜,循着席奶奶的足迹,或许他们会引申出更多的脑洞大开。



例如,我的一位学生就曾这样为席奶奶出主意:


找来最大号的话筒,举行一场大嗓门唱歌比赛 ,把黑夜吵死, 可是黑夜里只是划过了几道闪电,也许黑夜也在练嗓子。


把家里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搬出来,一个个地介绍给黑夜听,把它气死,可是黑夜里只有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


去菜市场买来羊肉、大白菜、玉米、鱼等各种美味,把黑夜馋死,夜空掉下了几滴雨滴,也许是黑夜的口水,可是黑夜还在那里……


席奶奶做的那些傻事在孩子们眼中并非难以理解,看着一顿忙活的席奶奶,孩子们最终一定会发现,她做的这些事都很傻,进而发现,害怕这些也很傻。所以,“还是跟黑夜做朋友吧,它是赶不走的。”


是的,有机会,我们一定要替孩子做点傻事。


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继而思考自己最初那些关于事情本身的想法,再总结出自己的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这个比你告诉他来得有用得多。



其实,席奶奶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她可以自己“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也可以“拿出针线,把麻布缝成一个结结实实的麻布袋”。


此外,她会“煮汤”、会用“藤蔓”布网、会“剪羊毛”、会在水井里打水……这些都说明,席奶奶可是一个劳动高手哦。


她做事那么认真、那么执著,遇到讨厌的事,她并没有去逃避,而是很积极地想尽各种方法去解决,即使在最后累得睁不开眼睛、不得不上床睡觉时,她还在发誓说:等睡足了,天黑了,再跟黑夜拼命。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不是很可贵呢。


只是,假如席奶奶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在黑夜来临的时候美美地睡上一大觉,她醒来后一定会看到她喜欢的朗朗晴空。


在蓝天白云下,做事认真又聪明的席奶奶,一定会享受到许多生活中的美好滋味。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我们讨厌的人和事,我们不可能都像席奶奶那样把他们通通赶走,我们有时候不得不选择与他们相处,就好像黑夜那样。


席奶奶用尽了她所有的精力去赶走黑夜,她无非是想要迎接一个光明的白天。然而当黎明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席奶奶却在睡觉,她仿佛一直生活在黑夜中。


当我们无法赶走黑夜的时候,或许可以去欣赏一下黑夜的美,黑夜的静谧,夜空中的繁星与明月,也许这样黑夜过去得更快。


当你身处黑夜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一个黎明在等着你。


愿各位小朋友能与你的“黑夜”和谐相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