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单身青年越来越多?
为什么相亲成为现在脱单的主要途径?
工作后生活圈的变小,接触异性的机会减小。
有的人是工作的繁忙而没工夫找所以也要去相亲。
相亲似乎只是走了一条认识异性的捷径而已。
但是说到相亲,大家似乎都不是很积极甚至有些排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年轻人那么抵触相亲呢?
我们为什么要相亲?
因为我们在婚恋的年龄却孤身一人。与相亲相比,对不少人来讲,孤独是更不容易忍受的。对于想要步入婚姻,开始新生活的人来说,相亲不失为一个提高效率的选择。
因为在我们身处的社会里,男女自然而然相识的机会太少了。
想想大学时候我们都怎么谈恋爱?学生会、社团、各种活动……那时的相遇相识是太普通和容易的事情了。然而上班之后呢?你平时见到的都是同事,下班之后的生活也经常是闺蜜一起逛街、回家陪陪父母之类的。
在欧美国家,party是青年男女自然相识的最好途径,其次就是晚间光顾的各种酒吧和舞厅。他们在那里自然的攀谈,有好感的互留联系方式继续发展。party的形式在我国不太主流,更多是好朋友一起吃饭;酒吧和舞厅在大城市比较发达,而出没其间的也多是朝阳V姐和纵情歌舞的富二代。
大环境使然,想要认真谈恋爱而又无暇频繁参与社交活动的单身男女,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靠谱的异性呢?相亲,其实在我国代替了误打误撞的party相识,把我们认识异性的靠谱程度大大提高了。
为什么很多人如此抵触相亲呢?
因为他们下意识地将相亲看作一种失败。好像只有感情失败的人才会去相亲,相亲意味着你被剩下了。
这本来就是一种自卑心理作祟的偏见。上面说了,相亲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一种更加节约时间和成本的方式。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朋友和他们的另一半是相亲认识的,他们在一起后的感觉都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好像自己等了很久的那个人就这样出现了。
这样的相遇方式可能不算浪漫,但和网友约见、路边偶遇、酒吧搭讪有什么不同呢?相遇之后的认识、了解、相处才是最重要的,何必一定纠结于以何种方式相遇呢?更何况,相亲的对象大多经过介绍人的精心筛选,虽不能保证完全匹配,可也能避免单纯约炮甚至骗财骗色的情况出现,风险降低很多。
怎么看相亲就是为了结婚,目的性太强?
很多人推崇学生时代的恋情,认为工作之后的恋爱基本就是找人相亲,然后看场电影、吃顿饭就结婚了,目的性太强,也太草率。
对于这种观点,我想说,学生时代的恋爱主要是为了体验,是恋爱本身的一种体验。而为了结婚的恋爱,则完全又是另一回事。
我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婚姻和爱情本来就不能混为一谈。婚姻更多的是一种陪伴,一种由爱情、亲情和责任共同铸就的甘苦与共,是共同成长,也是共同经营一份事业。而恋爱是风花雪月、你侬我侬的甜蜜,是感情极度膨胀压缩了其他元素的一种特殊阶段,单纯由恋爱而走入的婚姻,并不一定就能长久。
相亲认识的人,会很快谈到家庭观、价值观、生活习惯、事业目标等等,而他们在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本身已经到了基本成熟和定型的时候,他们自己对这些问题也比较理性了。这种沟通就显得相当有效率,不同价值观和家庭观的人也就不会因为所谓的“感情好”就一起步入婚姻,失败的风险也就大大减小。
而反观学生时代的恋人,大多数时候都在一起吟诗作赋、游山玩水,一起泡图书馆读书、在星光下谈理想。那个时候你只看到恋爱中人身上的光环,根本不去想他想不想要孩子,他能不能买房子,他对与父母同住的问题怎么看,他可不可能随你到另一个城市……而这些,在此后的生活中,也许至关重要。
相亲,只是一种手段,是为那些想要认真发展关系而又没有时间或缺乏社交兴趣的人提供的一种帮助。它与感情失败与否完全无关。被人介绍相亲,根本没必要感觉自己很受辱,那只是不想长大的人的矫情。关键全在于你,你想要还是不想要。
当你把它当成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评判成功与否的标准,主动权就掌握在你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