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以前皇帝谥号为帝,唐以后为宗

 我来答
最强大脑花
2015-10-25 ·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最强大脑花
知道合伙人历史行家
采纳数:13130 获赞数:39422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唐以前的皇帝后人多用谥号称呼,而后用庙号,到明清却直接用年号。

  因为唐朝以前,皇帝的庙号是个稀缺资源,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庙号的。汉朝前前后后二十几个皇帝,有庙号的是太祖高皇帝、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中宗宣帝,高宗元帝,世祖光武帝,显宗明帝,肃宗章帝,当然,王莽时曾给成帝、平帝上过庙号,东汉时,也曾给和、安、顺、桓四帝上过庙号,不过后来都被取消了,所以整个汉朝二十余帝,有庙号者不过七人。正因为有的皇帝有庙号,有的皇帝没庙号,所以在称呼皇帝时,用庙号就很不方便。你把这个叫庙号了,那个没庙号的怎么办。——但是,只要是皇帝,就一定有谥号。所以用谥号来称呼皇帝,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办法。但到唐高宗、唐玄宗时,又出问题了。李渊死后,李世民给他上庙号为“高祖”,上谥号为“大武”,李世民死后,李治给他上庙号“太宗”,上谥号“文”,如果没意外,我们应该称呼李渊为“唐大武帝”,称李世民为“唐文帝”。

  但是,到了唐高宗时,高宗多病,政事多由武后决断,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高宗上元元年八月,她给自己和唐高宗改了个新称呼,高宗叫做“天皇”,自己叫做“天后”,以此来加强自己的权威。——但是,李治和武媚娘前面好歹还有两个皇帝,你把自己叫“天皇”、“天后”,你把你爹你爷爷置于何地。所以他们夫妻俩就只有给李渊、李世民也改谥号了,把李渊改成“神尧皇帝”,把李世民改成“文武圣皇帝”。——这么一来,把李渊叫“唐神尧帝”似乎还不怎么拗口,可把李世民叫“唐文武圣帝”就太别扭了。这还不算完,武则天以女人而登尊位,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特别注重名号,高宗活着时就称天后,她称帝后更是创造了一个新体例:尊号。以前都是皇帝死后才给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称号,武则天活着的时候就搞这一套了,在她在位期间,先后给自己加了“圣母神皇帝”、“圣神皇帝”、“金轮圣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等等称号,这就是所谓“尊号”。结果她这一玩,她儿子、她孙子都瞅着好玩,都玩了个不亦乐乎。特别是她孙子李隆基,没事干就给自己上尊号玩,到天宝十二年时,他的尊号已经是“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了。李隆基这么玩了个不亦乐乎,到这时才想起来自己头上还有几位祖宗也是皇帝,自己把自己的尊号搞了这么长,面对祖宗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在天宝十三年,他就改了几位祖宗的谥号,李渊从“神尧皇帝”改成了“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从“文武圣皇帝”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孝皇帝”。李显由“孝和皇帝”改成了“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旦由“大圣贞皇帝”改成了“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就这么着,形成了惯例,以后的皇帝谥号全部变成了这种懒婆娘的裹脚布。总之,这些谥号已经不是人能叫的了。——不信,你叫一个“唐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或者“宋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清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试试。不信憋不死你。所以,这时的谥号显然已经不能拿来称呼人了。怎么办。幸好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以前庙号还算是一个稀缺资源,所谓“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那无功无德者就只好对不起了。可从唐朝开始,管你有功无功,有德无德,只要是皇帝,总是要给一个庙号的。既然谥号已经不能用来称呼人了,那正好把庙号拿过来用吧。于是,从唐朝开始,大家就都用庙号了。

  那用年号怎么回事呢。明朝以前,这皇帝们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拿年号来玩。一个皇帝一生不改几次年号,见了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比如创立年号的汉武帝,一生使用了11个年号。年号最多的皇帝应该是武则天了,她登基以来使用了18个年号。你说这闲着没事干就改元玩,也是折腾。但到了明朝时,老朱家的子孙不知道怎么的就想通了,他们都是一生一世一辈子一个年号用到底(只有英宗是两个年号,不过那是登了两次基的缘故)。清朝也继承了明朝这个良好传统,除了皇太极之外,也都是一个年号(皇太极是因为改国号的原因,也改了年号)。这样一来,年号和皇帝就实现了一一对应。我们前面说对人的称号的选择是以最简原理进行的,如果皇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的话,那最简单方便的称号无疑就是年号了,从他一登基就开始叫这个名号,一直到他死去,仍旧用这个称号,不用改变,多方便简单。所以明清以降,就都使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了。
音雨的狂想
2018-06-28 · TA获得超过27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3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10万
展开全部
唐以前的皇帝后人多用谥号称呼,而后用庙号,到明清却直接用年号。

因为唐朝以前,皇帝的庙号是个稀缺资源,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庙号的。汉朝前前后后二十几个皇帝,有庙号的是太祖高皇帝、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中宗宣帝,高宗元帝,世祖光武帝,显宗明帝,肃宗章帝,当然,王莽时曾给成帝、平帝上过庙号,东汉时,也曾给和、安、顺、桓四帝上过庙号,不过后来都被取消了,所以整个汉朝二十余帝,有庙号者不过七人。正因为有的皇帝有庙号,有的皇帝没庙号,所以在称呼皇帝时,用庙号就很不方便。你把这个叫庙号了,那个没庙号的怎么办。——但是,只要是皇帝,就一定有谥号。所以用谥号来称呼皇帝,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办法。但到唐高宗、唐玄宗时,又出问题了。李渊死后,李世民给他上庙号为“高祖”,上谥号为“大武”,李世民死后,李治给他上庙号“太宗”,上谥号“文”,如果没意外,我们应该称呼李渊为“唐大武帝”,称李世民为“唐文帝”。

但是,到了唐高宗时,高宗多病,政事多由武后决断,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高宗上元元年八月,她给自己和唐高宗改了个新称呼,高宗叫做“天皇”,自己叫做“天后”,以此来加强自己的权威。——但是,李治和武媚娘前面好歹还有两个皇帝,你把自己叫“天皇”、“天后”,你把你爹你爷爷置于何地。所以他们夫妻俩就只有给李渊、李世民也改谥号了,把李渊改成“神尧皇帝”,把李世民改成“文武圣皇帝”。——这么一来,把李渊叫“唐神尧帝”似乎还不怎么拗口,可把李世民叫“唐文武圣帝”就太别扭了。这还不算完,武则天以女人而登尊位,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特别注重名号,高宗活着时就称天后,她称帝后更是创造了一个新体例:尊号。以前都是皇帝死后才给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称号,武则天活着的时候就搞这一套了,在她在位期间,先后给自己加了“圣母神皇帝”、“圣神皇帝”、“金轮圣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大圣皇帝”等等称号,这就是所谓“尊号”。结果她这一玩,她儿子、她孙子都瞅着好玩,都玩了个不亦乐乎。特别是她孙子李隆基,没事干就给自己上尊号玩,到天宝十二年时,他的尊号已经是“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了。李隆基这么玩了个不亦乐乎,到这时才想起来自己头上还有几位祖宗也是皇帝,自己把自己的尊号搞了这么长,面对祖宗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在天宝十三年,他就改了几位祖宗的谥号,李渊从“神尧皇帝”改成了“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从“文武圣皇帝”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孝皇帝”。李显由“孝和皇帝”改成了“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旦由“大圣贞皇帝”改成了“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就这么着,形成了惯例,以后的皇帝谥号全部变成了这种懒婆娘的裹脚布。总之,这些谥号已经不是人能叫的了。——不信,你叫一个“唐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或者“宋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清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试试。不信憋不死你。所以,这时的谥号显然已经不能拿来称呼人了。怎么办。幸好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了。以前庙号还算是一个稀缺资源,所谓“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那无功无德者就只好对不起了。可从唐朝开始,管你有功无功,有德无德,只要是皇帝,总是要给一个庙号的。既然谥号已经不能用来称呼人了,那正好把庙号拿过来用吧。于是,从唐朝开始,大家就都用庙号了。

那用年号怎么回事呢。明朝以前,这皇帝们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拿年号来玩。一个皇帝一生不改几次年号,见了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比如创立年号的汉武帝,一生使用了11个年号。年号最多的皇帝应该是武则天了,她登基以来使用了18个年号。你说这闲着没事干就改元玩,也是折腾。但到了明朝时,老朱家的子孙不知道怎么的就想通了,他们都是一生一世一辈子一个年号用到底(只有英宗是两个年号,不过那是登了两次基的缘故)。清朝也继承了明朝这个良好传统,除了皇太极之外,也都是一个年号(皇太极是因为改国号的原因,也改了年号)。这样一来,年号和皇帝就实现了一一对应。我们前面说对人的称号的选择是以最简原理进行的,如果皇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的话,那最简单方便的称号无疑就是年号了,从他一登基就开始叫这个名号,一直到他死去,仍旧用这个称号,不用改变,多方便简单。所以明清以降,就都使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爱紫薇星
2014-04-22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84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417万
展开全部
不对,你这种说法不对。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高祖”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帝。
祖、宗是皇帝的庙号。文皇帝、武皇帝、景皇帝、高皇帝等等是皇帝的谥号。以刘邦为例: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又比如:康熙皇帝:大清(国号)圣祖(庙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谥号)皇帝爱新觉罗(姓)玄烨(名)。他的年号是康熙。俗称:康熙皇帝。
秦始皇、秦二世是个特例。因为秦始皇不允许他的后代评论他,所以他没有谥号和庙号。秦二世当然也没有。秦始皇之前,君王死后都有谥号的,像商纣王、周武王、周幽王什么的,尧、舜也是后人给君主取的谥号。秦始皇之后的帝王也有谥号,像汉景帝、汉武帝、隋炀帝、汉哀帝。唯独秦朝的皇帝是没有谥号的。

因为始皇帝在统一中国之后,决定废除后人给君王冠谥号这个制度。谥号是君王死后,大臣们根据君王生前的作为、品行作出评价所冠以的帝号。秦始皇认为这会限制君王的行动——明君有好的谥号,昏君有差的谥号,为了顾虑死后的谥号,君王的行为时时要受到拘束,死后还得受到下臣公开的评价。这是秦始皇这样一个控制欲强大的君王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废除了谥号,皇帝一律称秦X世。秦朝灭亡后,谥号又再度恢复。望采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的人55

2015-10-25 · 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的人55
采纳数:30456 获赞数:21430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简单而论,把谥号和庙号搞混了:“XX帝”、“XX王”这是谥号,而“X祖”“X宗”这是庙号。

庙号在唐代以前并非每个皇帝都有,因此史书记载皇帝多用谥号;唐代以降由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且谥号开始变得繁杂或过褒,不能体现时人对皇帝的评价,因此史书记载皇帝多用庙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风吹沙起是风沙
2014-04-22 · TA获得超过3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7万
展开全部
首先这是一种称谓而已。其次除了宗外,开国皇帝多用祖。再次以帝为号的不以唐为分界线,后面还有元明清都 是以帝为号的!最后宗只是为了区别是于帝,说明我这皇帝爱民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