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打仗厉害吗
杜聿明是国民革命军将军高级将领,也是著名的抗日将领。他是一位特别有才能的将领。而杜聿明打仗究竟有多厉害呢,从他的生平、以及他主持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中,我们足可以看到,杜聿明打仗的厉害。
一、杜聿明生平杜聿明是陕西米脂人,从小就爱舞刀弄枪,长大后报考了皇甫军校。曾经历过抗日战争、北伐战争等多个著名战争,且表现非凡。但是1949年在淮海战争胜利结束以后,杜聿明作为国民党派系将军,被人民解放军所俘虏。在被俘前是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他的成就都是一场一场的战争中打出来的,所以,杜聿明很厉害。
二、四大地区的苦战在杜聿明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其中有四个地区的苦战,是非常考验人的,我相信一般人可能都不一定能够坚持下来。第一个就是攻克昆仑关,在作战期间,完全凭实力攻坚取得胜利。第二个是缅北战争,那个时候的杜聿明,身染重病,无法行走,都是用担架抬着,就这样,他也坚持取得胜利。第三个就是东北战争,由于当时的环境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负责,使得杜聿明在打仗的时候,一时在北边打,另一会儿又被召去南边大,疲于奔命。第四个是淮海战争,可能对于杜聿明来说也是最痛心的一次战争,他在那个时候,被困在陈官庄,1月的淮海是冰天雪地的淮海,就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杜聿明还是坚持自己责任,一直指挥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从这四个战争中也可以看到,杜聿明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当粟裕回忆淮海战争的时候,对杜聿明有着一个很中肯很高的评价。作为对手的粟裕,能够对杜聿明有这样的一个评价,足可以让我们知道杜聿明治军作战,确实是特别优秀的人才。
杜聿明可谓是饱受争议,有人说他能力平平却为蒋介石所重用,也有人说他有着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
陈诚,我们应该已经很熟悉了,是蒋介石心腹中的心腹,嫡系中的嫡系,是得到蒋介石赏识并有意培养起来逐步取代何应钦的人,是被蒋介石视为臂膀的人物。
杜聿明在云南为蒋介石拔掉了龙云这颗眼中钉后,给蒋背了黑锅,被撤了职,但是,蒋介石却为这位心腹准备了更好的职位,让他任东北保安司令,主持东北事务。蒋介石将战略重心定在东北,却让杜聿明去东北,可见蒋对杜是如何的厚爱了。
1947年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攻势下,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不得不开始收缩防线,7月蒋介石派陈诚到沈阳,批准杜聿明离沈赴沪问医,8月陈诚再飞沈阳负责全权处理东北事务。
所谓的“杜聿明被陈诚所代替”,应该便是这件事。
一
杜聿明最开始在关麟征25师任职,但是无形中受到了关麟征的压制,总感觉没办法施展,也难以获得赫赫的战功,战打好了也是关麟征的功劳,所以在指挥25师在古北口打了一场战役展现已经的才华后便毅然离开了25师。
杜聿明的崛起离不开徐庭瑶的赏识和提拔,在离开25师后杜聿明去了中央军校进修并等待机会,果然很快他又得到了徐庭瑶的提拔,后来更是在徐的举荐下当上了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200师的师长,后又当上了由200师改编成的第5军军长。杜聿明带着第5军参加了昆仑关战役,在此役中表现优秀,击毙了日军少将中村正雄。昆仑关战役体现了杜聿明的作战特点,可谓是稳中带狠,狠中带险,然后在险中求胜。
但是,最后带着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的表现却又不得不让人质疑他的水平,败走野人山,葬送国军数万好男儿。
二
蒋介石用人喜欢用忠心、听话的人。
杜聿明在缅甸时最后的表现让人摇头甚至鄙视,但是蒋介石却很满意,为什么呢?因为从野人山撤退是蒋介石的命令,杜聿明败走野人山正好说明他听话、忠心,所以蒋介石要重用杜聿明,因为用着很放心。所以,蒋介石让杜去解决龙云,然后毫不犹豫地让杜背黑锅,接着直接安排他去东北。
杜聿明愿不愿意去东北呢?他不愿意,因为他认为卫立煌熟悉东北军务,也更适合在东北,同时他也认为国民党的战略重心应该放在山东、放在徐州。但是最后他还是去了,因为是蒋介石让他去的,他不能、也不敢违背蒋的意志。他对蒋介石说,我认为徐州比较重要,如果校长认为葫芦岛重要的话,那么您决定好了。可见,只要是蒋的决定,他都会毫无余力地执行,结果廖耀湘部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东北也落到了我军手里。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后也不无无奈地感叹,不是我杜聿明不能战,是蒋介石瞎指挥。
三
杜聿明始终认为不应该将筹码全压在东北,战略重心应该在山东,在徐州,对于东北局面他不如卫立煌熟悉,所以他没有最好的应对策略。
1944年11月,陈诚取代何应钦成为军政部长。
1946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部,陈诚任参谋总长兼海军司令,此时的陈诚可谓是代蒋介石掌管全国陆海空军权,成为蒋介石以下最高的军事长官。
杜聿明在东北不仅没有打开局面,反而让国军在东北陷入了更深的泥潭,地盘越打越少。蒋介石在东北压了这么多筹码,他能不紧张吗?但是,蒋介石也不甘心这么放弃东北,所以便让陈诚去东北看看情况。1947年7月陈诚奉命去了沈阳,然后回去向蒋介石说明了情况,等到了8月便直接去沈阳接管了东北军政。
四
陈诚去东北是打着去收拾残局的主意去的,蒋介石也如杜聿明的愿让杜去了徐州。在从属关系上,陈诚管着全国陆海空军权,杜聿明显然是陈诚的下属,陈诚是以长官身份去接管东北指挥权的,杜聿明也乐得离开东北去徐州,因此用“代替”这个词也有不妥。
蒋介石让杜聿明离开东北去徐州,不是因为不相信他的能力,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相信他的能力。
杜聿明之前极力主张战略重心放在徐州,东北只要坚守即可,蒋介石因为不肯听杜的意见致使东北几近易手,所以想起了杜聿明,蒋希望派杜去徐州,在徐州挽回东北所带来的颓势。
所以,陈诚的“代替”,对杜聿明并不是因为蒋介石对他失望、对他失去信心。
解放后,有人问过粟裕,你和很多国军将领交过手,觉得最难对付的是谁,粟裕的回复就是杜聿明和王耀武
来自对手的评价是最高评价,由此可见杜聿明的水准
而且当时列出的43名战犯名单中,杜排名34位,也足见此人的战绩多招TG狠了
最后回顾一下杜长官的历史
1、红军时期,担任4师12旅24团团长的杜聿明在霍邱之战中第一个攻入城中,迫使红四方面军25军军长跳墙而走。此战老杜战法灵活,直奔主题,颇有日后王近山在襄阳刀劈三关的味道
2、1931年长城抗战,在古北口能一眼看出东北军的问题,此后指挥25师表现也不错
3、抗战时期,昆仑关大捷算是主动进攻,在22次正面会战中属于少有的进攻战
4、太平洋战争之前,随参谋团去缅甸、马来亚考察,能准确估算出日本人的兵力和进攻方向
5、第一次入缅作战,表现实际上还可以,可惜指挥受限
6、内展时期,东北的表现可圈可点,是全国战场中当时表现最好的
由此可见,老杜的才华还是不错的,但此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独断专行,可能更适合当个高级参谋或者参谋长
1、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2、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3、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4、1904年11月28日出生于陕西米脂县东区吕家崄杜家湾。祖辈是当地封建地主。父亲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在西安长安大学堂执教时,参加了同盟会,曾数度回米脂,鼓动县里的民团赶走了清政府官吏,并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
5、1923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学毕业。同年8月,与比他大两岁的曹秀清结了婚。1924年初春,不满20岁的杜聿明与榆林同乡阎揆要、马师恭等人先后来到北京。杜聿明原想报考北京大学,但在京停留期间,他目睹北洋军阀贻误政事、膺窃国柄的黑暗。
最著名的是昆仑山战役。打垮了日本最最最精锐的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第五师团,有多厉害,百度一下嘛 在日本被称为陆军之花,甲种师团,精锐中的精锐,日本4个最精锐师团中一个,有打不垮的钢军之称。曾经有一个师团一路击溃30几个中国师的恐怖战力。按照当时的水平,2万能打中国20万。结果在昆仑关被杜聿明重创,其中一个旅团全军覆没,而且杜聿明还是打的攻坚战。因次毛都对他刮目相看赞赏有加,连林彪都是他手下败将。
虽然后来败给了粟裕,但是瑕不掩瑜。确实不是一个指挥官的问题。他对林彪的评价极高,超过了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