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美国文化,现在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影视、服饰、价值观和婚姻等。例如街头,随处可见身穿欧美、日韩嘻哈风格服饰,耳朵上戴着超大式的耳塞,边走边哼;或顶着爆炸头,戴满金属饰品的年青人;肯德基、麦当劳、尊宝批萨等食品吸引了大量的顾客;音像店里,摇滚、嘻哈等流行音乐被放在最显眼的架子上,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被遗忘在了不起眼的地方;电影院里好莱坞大片风头最劲,其惊险的镜头和特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票房一路飙升;如今的节日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的隆重程度已经赶上了春节。。
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美国化。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能够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标准的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十分方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来推行文化霸权,渗透价值观念,扩张文化影响,
改革开放后,西方餐饮业大量进军中国,冲击了中国的餐饮业,部分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影响最大的是快餐,这种饮食方式符合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因而肯德基、麦当劳在神洲遍地开花。中国的快餐也就应运而生,一改中国人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面对美国网络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国青少年如果过多地接触可能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甚至认同和依赖。这种文化侵入不仅会模糊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们成为崇拜美国文化的人。由于美国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在有关婚姻的问题上种种观念变得更为开放,社会的容忍度明显地增大了,离婚率、一夜情等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明显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在吸取外来文化中好的一面的时候也应该时刻警惕自己时刻注意。外来文化冲击使人们出现了求新和崇洋趋势,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使传统的道德行面临扭曲变形的危机,也使人们的政治意识形态面临挑战。
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美国化。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能够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标准的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十分方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来推行文化霸权,渗透价值观念,扩张文化影响,
改革开放后,西方餐饮业大量进军中国,冲击了中国的餐饮业,部分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影响最大的是快餐,这种饮食方式符合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因而肯德基、麦当劳在神洲遍地开花。中国的快餐也就应运而生,一改中国人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面对美国网络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国青少年如果过多地接触可能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甚至认同和依赖。这种文化侵入不仅会模糊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们成为崇拜美国文化的人。由于美国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在有关婚姻的问题上种种观念变得更为开放,社会的容忍度明显地增大了,离婚率、一夜情等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明显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在吸取外来文化中好的一面的时候也应该时刻警惕自己时刻注意。外来文化冲击使人们出现了求新和崇洋趋势,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使传统的道德行面临扭曲变形的危机,也使人们的政治意识形态面临挑战。
赫兹云(香港聯合通訊國際有限公司)_
2023-01-04 广告
2023-01-04 广告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美企业文化差异,这古老的岁月本身就具有无尽的财富,文化也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便愈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赫兹云(香港聯合通訊國際有限公司)_提供
展开全部
美国文化向中国扩张的方式与途径
(1).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通过大规模文化产品输出,宣扬美国的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五大洲的每个角落。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国有线新闻网)、MTV流行音乐风行全球,好莱坞电影更是深得中国青年人的青睐。
面对美国消费文化,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已然已经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
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花木兰》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讲述一个女孩特别孝敬父母,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的英勇故事。其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孝道。而在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中,其主题已经变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孝道的主题居于次要地位。中国一些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迷惑,主题到底是什么。也许10年、20年后,《花木兰》的传统主题会被“实现自我”的主题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传统题材的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利用和篡改,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面临丧失的危险。
(2)借助大众媒介进行文化扩张——.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进行文化渗透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十分方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来推行文化霸权,渗透价值观念,扩张文化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成为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强有力的“武器”。美国凭借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互联网上到处推销“网络影视”、“网络图片”等思想文化,这些思想文化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形象、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民”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甚至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
面对美国网络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国大部分民众如果过多地接触可能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甚至认同和依赖。这种文化侵入不仅会模糊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们成为崇拜美国文化的人。
转贴美国网络文化霸权尤其对中国的青少年影响甚是严重。其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还突显在网络语言英语化上。如今在互联网上,主导性的语言是英语,约占90%以上,汉语却占不到1%;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上网信息含量大,因而他们的网站成为上网者访问最多的地方。英语成为一种通用的时尚化标准语言,不懂英语几乎难以在网上交流,这激励了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却使他们忽略了汉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驾驭汉语的能力下降。最明显地表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一是提笔忘字,错别字增多;二是字迹潦草,美观度降低,书法被严重忽视;三是对文言文、古代诗词歌赋渐渐失去兴趣,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以致汉语面临萎缩的危险。
( 3)利用教育文化交流进行文化渗透——.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培植美国文化代言人
美国针对中国青少年的人才战略:
l 在高校设立奖学金项目,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感激之情,吸引他们毕业后自愿到美国定居或到美国在华的外企工作。如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在清华、北大和复旦等中国一流高校中设立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1995年起,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一直为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等四所高校提供奖学金和奖教金,迄今已有近千名师生获得此奖。GE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的首个奖学金项目于2002年10月23日在四川大学启动。美国MOTOROLA向中国高等教育的捐款也累计达到1100万元。
l 利用教育优势,放宽美国的留学政策,不断从中国的高等院校乃至中学选拔比较优秀或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出国留学,并以高薪、优越条件等吸引其中的突出人才留在国外或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人。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时选择了美国,比例高达78%。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13人,比例接近90%。
l 培养在跨国公司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形成美国式的工作理念、生活习惯,成为美国价值标准的所谓的“白领文化”,并逐渐融入相当一批中国青年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时尚文化。
三,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全球化的浪潮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经济发展过程,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产生了一种要求所有民族和区域的文化朝着一定方向发展的适应压力,从而促使文化的全球化正在突破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壁垒。这里所说的文化全球化,简单来说,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资源。
全球化势必会促进不同文化的整合,这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强大实力为后盾的文化可能对其他文化产生很强的磁力,无可厚非,这是必然也是事实。但是反对强势文化以自己为标准强迫其他文化实现文化一致性、反对别有用心的强加于人的文化扩张行为。在1991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总统就提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文化虽然没有很深的根基,但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通过跨国投资、文化产品出口和强大的传播媒介、互联网等途径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美国政府试图以美国的文化价值观重塑冷战世界。目前全球数据传输和处理量的80%以上起源于美国,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电视台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美国电影的放映时间占据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这实际上是美国霸权战略中文化战略的体现,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特别是如今,网络由于具有迅速、快捷的特点,打破了文化的时空界限,大量打着美国文化印记的信息由美国飞往世界各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如阿尔曼·托夫勒在他的《权利的转移》一书中所说的:“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强权人的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感受到了来自美国文化霸权的压力,甚至西方其他国家也对此感到忧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反映出了他对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对于本国文化所造成的压力的担忧。而我国在积极融入全球化、寻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美国有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中国并力图瓦解中国人意志与价值观的战略图谋,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诫令》中提出美国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的精神”,“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电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文化扩张并不是其所标榜的传播文明,而是通过文化侵略来瓦解的意志、控制的思想,最终使丧失自己的“身份和灵魂,从而形成21世纪的殖民地。”而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在我国似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邪教组织公开开展反社会活动,部分人怀疑并反对马克思,更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年轻人开始向往西方的生活,并把体现民族个性的传统文化精华抛得无影无踪。
(1).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进行文化渗透——通过大规模文化产品输出,宣扬美国的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居世界首位,成为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繁杂的美国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五大洲的每个角落。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国有线新闻网)、MTV流行音乐风行全球,好莱坞电影更是深得中国青年人的青睐。
面对美国消费文化,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已然已经潜移默化地西方化或美国化。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
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花木兰》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传奇故事,讲述一个女孩特别孝敬父母,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的英勇故事。其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孝道。而在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中,其主题已经变为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孝道的主题居于次要地位。中国一些青少年可能会产生迷惑,主题到底是什么。也许10年、20年后,《花木兰》的传统主题会被“实现自我”的主题所取代;由此推知,如果更多传统题材的文化遗产被西方国家开发利用和篡改,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面临丧失的危险。
(2)借助大众媒介进行文化扩张——.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进行文化渗透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十分方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来推行文化霸权,渗透价值观念,扩张文化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成为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强有力的“武器”。美国凭借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互联网上到处推销“网络影视”、“网络图片”等思想文化,这些思想文化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形象、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网民”的政治倾向、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文化素质,甚至民族的感受和价值判。
面对美国网络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国大部分民众如果过多地接触可能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甚至认同和依赖。这种文化侵入不仅会模糊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们成为崇拜美国文化的人。
转贴美国网络文化霸权尤其对中国的青少年影响甚是严重。其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还突显在网络语言英语化上。如今在互联网上,主导性的语言是英语,约占90%以上,汉语却占不到1%;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加之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网点多,上网信息含量大,因而他们的网站成为上网者访问最多的地方。英语成为一种通用的时尚化标准语言,不懂英语几乎难以在网上交流,这激励了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却使他们忽略了汉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驾驭汉语的能力下降。最明显地表现在汉字的书写上,一是提笔忘字,错别字增多;二是字迹潦草,美观度降低,书法被严重忽视;三是对文言文、古代诗词歌赋渐渐失去兴趣,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以致汉语面临萎缩的危险。
( 3)利用教育文化交流进行文化渗透——.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培植美国文化代言人
美国针对中国青少年的人才战略:
l 在高校设立奖学金项目,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感激之情,吸引他们毕业后自愿到美国定居或到美国在华的外企工作。如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在清华、北大和复旦等中国一流高校中设立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1995年起,美国GE(通用电器)公司一直为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等四所高校提供奖学金和奖教金,迄今已有近千名师生获得此奖。GE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的首个奖学金项目于2002年10月23日在四川大学启动。美国MOTOROLA向中国高等教育的捐款也累计达到1100万元。
l 利用教育优势,放宽美国的留学政策,不断从中国的高等院校乃至中学选拔比较优秀或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出国留学,并以高薪、优越条件等吸引其中的突出人才留在国外或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人。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时选择了美国,比例高达78%。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13人,比例接近90%。
l 培养在跨国公司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形成美国式的工作理念、生活习惯,成为美国价值标准的所谓的“白领文化”,并逐渐融入相当一批中国青年的生活中,形成一种时尚文化。
三,美国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全球化的浪潮不仅深刻改变着人类经济发展过程,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产生了一种要求所有民族和区域的文化朝着一定方向发展的适应压力,从而促使文化的全球化正在突破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壁垒。这里所说的文化全球化,简单来说,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资源。
全球化势必会促进不同文化的整合,这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强大实力为后盾的文化可能对其他文化产生很强的磁力,无可厚非,这是必然也是事实。但是反对强势文化以自己为标准强迫其他文化实现文化一致性、反对别有用心的强加于人的文化扩张行为。在1991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总统就提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文化虽然没有很深的根基,但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通过跨国投资、文化产品出口和强大的传播媒介、互联网等途径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美国政府试图以美国的文化价值观重塑冷战世界。目前全球数据传输和处理量的80%以上起源于美国,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电视台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美国电影的放映时间占据了全球电影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这实际上是美国霸权战略中文化战略的体现,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特别是如今,网络由于具有迅速、快捷的特点,打破了文化的时空界限,大量打着美国文化印记的信息由美国飞往世界各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如阿尔曼·托夫勒在他的《权利的转移》一书中所说的:“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强权人的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
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感受到了来自美国文化霸权的压力,甚至西方其他国家也对此感到忧虑,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反映出了他对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对于本国文化所造成的压力的担忧。而我国在积极融入全球化、寻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美国有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中国并力图瓦解中国人意志与价值观的战略图谋,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诫令》中提出美国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的精神”,“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电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文化扩张并不是其所标榜的传播文明,而是通过文化侵略来瓦解的意志、控制的思想,最终使丧失自己的“身份和灵魂,从而形成21世纪的殖民地。”而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在我国似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邪教组织公开开展反社会活动,部分人怀疑并反对马克思,更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年轻人开始向往西方的生活,并把体现民族个性的传统文化精华抛得无影无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3-05-06
展开全部
我没有情感和偏见,以下是客观的看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市场对于美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美国文化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这使得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涵盖了电影、音乐、时尚、美食、体育等方面。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一、丰富了中国文化,使得中国的年轻人更能够欣赏、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此外,也为中国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二、美国文化在中国的流行绝对不是偶然的。美国文化不仅具有强大的文化创意能力,而且体现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影响力所在,它能够揭示美国人民的精神性格,强调个人和社群的自由、创造力与多样性。三、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也有助于中国文化在国际层面上的传播。在某些方面,如电影、音乐、时尚等领域,中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高,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当然,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负面影响。例如,美国文化的商业化、化,导致了中国年轻人过于沉迷于消费,并逐渐失去了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认知,这也是需要我们反思和规避的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