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为什么第一个灭亡?
第一,从国家领土面积来看,蜀国较小,那么相应的人就少,兵马也少,粮草也少。在冷兵器时代,国家之间的大规模战役之中,兵力是一个非重要的因素,蜀国兵马少,想战胜兵力比他多的魏国和吴国是很难的。
第二,蜀国的单兵作战能力相对较差,从南北地理差异上来说,北方人平均身高要高于南方人,身材也魁梧壮士,蜀国大都是川兵,身高要比吴国兵矮一些,跟魏国兵就更没法比了,魏国统一北方,中原之兵,西凉一带兵马都甚是雄壮,冷兵器世代拼的就是身体素质,有句话叫:身大力不亏。所以蜀国兵和中原兵对抗是一定要吃亏的。
第三,在当时,谋臣名将多出自中原地区,东南次之,西南就更少了。魏国,名臣能将比比皆是,反观蜀国,有几个?就那几个能人,还都是刘备从别的地方带去的。关羽是山西人,张飞、赵云是河北人,黄忠、魏延河南人,马超陕西人,诸葛亮山东人,庞统是湖北人。你看,有一个西南地区的人吗?包括刘备自己,他是河北人。因此,蜀国从人力资源上比就不占优势。
第四,领导人不行。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刘备的智慧虽然比不过曹操,但也不至于落后太多,比孙权还要强一些。但到了后代,曹丕多贼啊!曹睿差一些,但智商也还算是正常。孙权比刘备、曹操年轻不少,且又长寿,因此东吴在他统治时期还算平稳。说到刘备后代,阿斗这个废物,我实在是不想多说什么。就凭他也做一国之君,怎么跟别人斗?要不是诸葛亮和姜维先后保着,十个阿斗也早被擒了。
蜀国人才凋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丛生。东汉是门阀士族开始的时期,人才多从士族中挑选。在这一方面,曹魏不仅人口众多,世家大族也相当多,人才济济,而吴国也有四大家族,偏偏蜀国士族力量弱小,人才也就匮乏。蜀汉前期的人才,大多来自外地,比如五虎上将等等,等到老一辈人才先后逝世,蜀汉的人才就后继无力了。三国演义里张松说蜀地人才济济,但历史上并非如此。特别是益州集团、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内部一直存在矛盾,蜀汉自始至终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一旦敌人来犯,本地士族容易倒戈。
诸葛亮治蜀的影响。诸葛亮虽然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确实聪明非常,但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扭转强弱。如果没有诸葛亮,蜀汉可能灭亡的更快。诸葛亮加强法制,鼓励农桑等措施,在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当面成效显著。三国里诸葛亮领导下的蜀国政治是最好的。诸葛亮平定南中也巩固了内部安定,因此诸葛亮有力北伐中原。有人说诸葛亮穷兵黩武,白白耗损国力,是蜀国灭亡的原因。此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三国之所以存在,除去地势和人才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南方因为少有战事,人口迁移,经济得到发展和累积,北方常年战乱,经济凋敝,人口锐减,所以二弱对一强的局面可以暂时存在,一旦魏国恢复了元气,北方必将拥有碾压性的实力。诸葛亮作为谋略家,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如果只知道坚守,敌人发展的更快,一旦入侵,难以抵挡,而且处处处于被动中。但诸葛亮屡屡北伐,让魏国经常受到骚扰,战略上处于被动状态,经济难以正常的快速恢复。蜀国这么弱小,诸葛亮不但一直占了上风,多次挫败魏军,为国内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甚至一度兵临长安,几乎占据中原,魏国闻之丧胆。所以说,诸葛亮的战略虽然耗损着国力,但因此牵制住了魏国人力物力,延缓了自己的灭亡。姜维北伐那就真的是费力不讨好了,而且魏国顺利完成了国内的权力更迭,可以专心对外,蜀国必然灭亡。
蜀汉立国第一年,就面临着是否要与东吴开打的问题。结果是在夷陵之战中惨败给东吴陆逊,直到223年刘备身死,蜀汉才与东吴帝国慢慢恢复关系。
也就是2年之后,诸葛亮便带兵南征,对手是叛乱的南蛮孟获。
再过2年,诸葛亮便开始筹备北伐。从228年一直打到234年,一共打了5次,不能说完全失败,但基本上没啥大的收获。
诸葛亮死后,蒋琬也曾计划从水路袭击魏国的上庸,结果一方面是遭反对,一方面是他病体欠佳,不久病亡。
从246年到253年,费?辅政时期是蜀汉难得的和平时期,裁减姜维的兵力,其实是一种休养生息,但没多久费?被刺杀。
之后又是董允与陈祗执政时代,姜维获得了一定自主权,但蜀汉内政也一日不如一日。姜维前后十一次北伐,但也没有改变诸葛亮时代的状况,总体而言收获不大。
实际上认真讲,以小击大不是没有过,在整部中国历史上,以局部战胜中央大邦的,真的不少,之前如周人灭殷商,之后如明灭元、清灭明,几乎都是如此。为什么号称有聪明盖世的诸葛亮存在的蜀汉偏偏就不行呢?
实际上,原因恰恰就在诸葛亮身上,诸葛讲究的是步步为营、稳妥前进,这就违背了以小灭大所必需的突然原则,也就是闪电战。周人灭殷商,就是采用的突然袭击,清兵入关,也是看准了李自成麻痹大意的大好时机,突然出兵,这才取得大胜。如诸葛亮这般稳妥的打法,打一百年也打不下曹魏,实际上魏延是正确的,子午谷突袭未必一定就能成功,但至少有成功的希望。而不突袭,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