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称帝后做了哪些改革?
公元581年2月,杨坚迫使周静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建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伊始,便开始着手进行政权机构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开皇元年(581)2月,他采纳大臣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六官制度,在汉、魏、北齐官制的基础上,设立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作为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与内史省长官内史令、门下省长官纳言同为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共同参议国家大政。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民、工六曹,处理日常军政庶务。隋文帝还着手改革地方机构,废除了南北朝以来的州郡县三级体制,实行州县两级体制,撤除了不少冗赘州县,从而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后又规定六品以下官员也由吏部选授,地方官吏不得自辟僚佐,从而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极大加强。
下一步,隋文帝开始大力整顿史治,由史部每年定期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州县佐官三年一换,不得再任。地方官全部选用外地人,严防各地豪强势力为恶。隋文帝还经常对表现良好的地方官史实行奖励,对于贪官污吏,则严惩不贷。他多次下诏选求贤良,选拔门第寒微却有才能的士人充任高官,因此,隋初谋臣良将众多,各种人才齐聚,极大地提高了王朝的统治效能。
隋文帝极为重视法制的完善,开皇元年,他命人参考魏晋旧律,制定刑律颁行,成为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的《开皇律》。开皇三年(583)又命苏威、牛弘等人修订新律,体现出"以轻代重,以死为生"的精神。
为发展生产、增加国力,隋文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许多有益的变革。开皇2年(582),他颁布了关于均出和租调的新令,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为解决汉末以来豪强庇民户为私属、侵夺朝廷户口的积弊,隋文帝实行"大索貌阅"利"输籍之法",从而检括出大量隐漏户口,扩大了政府的收入来源。
隋文帝十分重视水利的兴修和仓廪的建置,以发展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并备灾年赈济之用,成为保障社会生产的有力措施。对于强悍的突厥骑兵的侵扰,隋文帝采取适时出击、适可而止的积极防御策略,并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计策,迫使突厥请和归降,稳定了北方边庭。开皇前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南下平陈、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