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诸葛亮没有辅佐刘备,刘备还能三分天下吗?
诸葛亮出山前,胸怀大志,深居隆中,较古代圣贤,更被称为卧龙。 他好像没有人生计划,种地也不可能整天“高卧”吧! 如果刘备三次不把他赶出山去,他不是要结束山林吗? 不知道诸葛亮出仕前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诸葛亮没有帮助刘备进入中原,其实有三分之一,很成功!
不仅仅是刘备,当时还有个人,达到了需要人才,不择手段的水平。 是谁? 曹操。 曹操曾多次公布《求贤令》,昭告天下,是唯一的事。 为什么不择手段? 请看他在命令中说的话。 “有负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孝治国用兵之术者。 请全部推荐,不要遗弃”。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任何人,无论是名声不好、行为恶毒、不孝的人,只要有治国用兵的能力,都接受。 如果发现有这样的人,我推荐它,我会重复使用。 怎么样? 可以说不择手段吧!
事实上,曹操发表的《求贤令》也帮助了他。 不仅打破了东汉以来世族大家长期垄断职业生涯的局面,还扩大了自己统治集团的范围,奠定了自己的政权基础。
奇怪的是,曹操求贤般的“渴”,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卧龙”和“凤雏”这样的大才能,被刘备抢先了呢? 这个问题其实有原因。 当时曹操求贤心,想把天下所有的人才都收入自己的账本。 自己收集的人才越多,别人得到的就越少,所以这是零和游戏,但总是有遗漏。
难怪曹操无视诸葛亮。 因为那个时候,“卧龙”、诸葛亮那样的名号还不大。 更何况诸葛亮深居乡野,本身就是“隐居”,从不张扬自己。 曹操在北方,诸葛亮是当时刘表的地盘。 中间就像在不知不觉中分别在两个国家一样,本来就很少来往。 所以,曹操可能没听说过诸葛亮。
但是,又言归正传,曹操即使听说过诸葛亮,也不会像刘备那样亲自邀请他三次,一次也不去。 曹操的性格和实力决定了他不会这么做,一般都会发通知,让大家自己应聘。 不能派遣诸葛亮那样口才好的人。 请带钱去。 不管来不来,都请随意! 曹操这个时候手下名人少了,少一个其实他也不在意。 出《求贤令》只是为了锦上添花,有很多好处而已。诸葛亮没有帮助刘备进入中原,其实有三分之一,很成功!
对刘备来说,那不是。 刘备奔走,直到当时才长出了新野这个窝。 身边的人才更值得屈指可数。 可以说什么都不需要,什么都不缺。 此时,听说世界上有诸葛亮这个人物,其心情一定与曹操不同。 刘备的性格之外,本身也会成为礼贤下士。 如果想用人,只有甘于其下,才有“三顾茅庐”的作风。
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 诸葛亮的想法也很明确。 曹操那边人才济济,自己现在再去的话,一定不会展现出他的才能吧。 刘备没有人才。 这个时候,我就像在雪中送炭一样,不仅能被再利用,还能实现自己的初步愿望。 三分天下。 其实诸葛亮后来帮助刘备实现了天下三分之一,已经成功了。 诸葛亮因为当时天下刚从治入乱,一小时很难马上统一,只能一步一步来,可见第一步是先三分。
所以:曹操即使认识诸葛亮,也不会主动邀请他。 刘备知道有这个人,一定会亲自邀请。 诸葛亮认真衡量了自己对两人的轻重之后,一定会去刘备那里,也不会依赖曹操的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