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出自哪里?
重庆白帝城内的出师表,石雕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的蜀国(公元221年5月15日)建国,君主刘备(223年)病逝于白帝城,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蜀国在诸葛亮的亲力亲为辅佑下,呈现兴旺景象。
诸葛亮为了实现前君主刘备留下“统一汉室”即(统一全国)的伟大目标,于公元227年决定挥师北上伐魏国(即曹操),监行军前上书给蜀国当时的君主刘禅。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现在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
山东沂南诸葛亮城,诸葛亮像
出师表的详细意义
一、出师的目的
①继先帝遗志,由于蜀国前君主刘备辞世时留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伟大遗愿,诸葛亮被托孤后日夜不忘此誓言,
②三国时期,蜀国相对比较弱了点,要以战来壮国威。
③侍卫臣僚勤劳不懈,战场上的将士和士兵忠诚有志,想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希望也能帮助实现汉室统一。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