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中成功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孤独中的名人成功事例1: 1928年,约翰·纳什出生在美国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虽然家庭充满了亲情的温暖,但纳什天生内向孤僻,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早慧并不是判断天才的标准,纳什小学时学习成绩并不好,尤其是数学,他经常采用非常规的方法解题。社交障碍、特立独行与不良的学习习惯让纳什成为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高中时,纳什便可以用简单的步骤取代老师写满黑板的推导和证明。
21岁的博士
1945年6月,纳什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并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乔治·威斯汀豪斯的全额奖学金。但一学期后,他就对机械制图等课程的死板相当反感,加上数学系的老师一再鼓励他转攻数学,因此他改变了主修方向,正式成为一名数学系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他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以丰厚的奖学金及与家乡较近的地理位置成为纳什的首选。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21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独立思想
虽然在纳什的青年时代,他的身边就已经出现20世纪的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和维纳,但是他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学派,不是任何人的门徒,基本上是在没有引导者的状况下前进。在他所做的从博弈论到几何学等多个科学工作中,他对广为接受的知识、公认的方式以及根深蒂固的规律都抱有怀疑态度。纳什掌握的数学知识,主要并非来源于学习其他数学家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自己重新发现这些成果中蕴藏的真理。他迫切希望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就,因此从不松懈,随时准备捕捉真正重大的问题。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精通某个领域。在学生时代,他对旁人的怀疑、疑虑和嘲笑的漠视就已经到了令人畏惧的地步。
爱情比诺贝尔奖更重要
1952年,24岁的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那时的纳什非常英俊,身高1.85米,有一张英国贵族的容貌,深受女孩子欢迎。在此期间,他在一家医院做腿部手术时遇到了一位叫埃莉诺·斯蒂尔的姑娘,并在1953年与她有了一个私生子,但二人并没有因此步入婚姻殿堂。两年后,他遇到了艾里西亚,她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1957年,他们结婚了,这也许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去南极洲当皇帝
婚后不久,正当艾里西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系主任马丁答应在那年冬天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里边暗藏玄机,上面只有他才懂的外星人政府同他联络的密码;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把自己过期的驾驶执照换上一个学生的绰号,告诉学生说这是“星系际驾照”,他自己是某个委员会的委员,任命该学生为亚洲地区负责人。因为纳什平日很喜欢搞恶作剧,起初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直到后来,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给他送去聘书时,纳什写了一封谢绝信,说他无法赴任,因为他已经另有高就——要去当“南极洲皇帝”。这时大家才意识到纳什的精神出了问题。
普林斯顿大学的“幽灵”
1959年4月,在孩子还没出生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的教职生涯被精神分裂症所打断。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了婚。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朋友和同事们也没有抛弃他,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纳什的身边,他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基金的设立人写到:“如果在帮助纳什返回数学领域方面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仅对他,而且对数学都很有好处。”
艾里西亚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在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于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总能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
天才的“美丽心灵”
关于天才,数学家哈尔莫斯写道,“天才有两种类型,一种就像我们大家一样,只不过更加卓越,而另一种就明显具有非同寻常的智慧的灵光。我们都能跑,其中一些人可以在五分钟内跑完两千米,但我们中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取得足以和伟大的G小调赋格曲媲美的成就。”纳什的天才就属于那种神秘的类型,更容易使人联想到音乐和艺术,而不是全部科学的老祖宗。其实,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相似的古怪而孤僻的个性。心理学家们也早已注意到,感情冷漠、性格内向特别有助于科学创造力,就像急剧变化的情绪有时可能造就艺术杰作一样。法国哲学家萨特也将天才称为“正在寻找出路者的一个伟大发明”。
在经受了30年毁灭性的精神疾病的困扰后,纳什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奇迹般地从癫狂中苏醒,并因年轻时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而对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做的一切,纳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得无家可归。”
纳什均衡
1950年,纳什的研究成果“非合作博弈”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发表,这篇仅有27页的博士论文立即引起了轰动,这就是后来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并以纳什的名字命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它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基。能简要诠释这一理论的最典型案例就是“囚徒困境”——嫌疑犯A、B两人私入民宅联手作案,被警方逮捕但未获证据。于是警方将二人分开审讯,分别告诉A和B: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对方将被判刑10年;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因未获证据但私入民宅将各拘留一年;如果两人都招供,每人将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关于结果,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事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假如对方坦白,我抵赖,得坐10年牢,如果我也坦白最多才坐五年牢;假如对方抵赖,而我也抵赖,我会被判刑一年,如果我坦白才被判三个月,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对方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划算。最终,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刑五年的结局就是“纳什均衡”。
孤独中的名人成功事例2: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享誉世界,他曾被瑞士《周刊》1996年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博尔赫斯也称“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为《一千零一夜》着迷的“大学问家”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一个名为阿拉卡塔卡的小镇,由于父母忙于生孩子,10岁以前,马尔克斯基本都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身为上校的外祖父不但有至少19个私生子,还参加并指挥过哥伦比亚著名的“千日战争”。酷爱占卜算命的外祖母,经常讲那些充满死人的鬼怪故事,经常唬得马尔克斯大气也不敢出。
9岁的一天,马尔克斯在外祖父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一千零一夜》,读到一个人开了瓶盖,冒出一股烟,烟又变成妖怪之时,马尔克斯不由叫道“真神了”。此后,邻居们经常看到只有八九岁大的马尔克斯,在常人难以忍耐的酷暑中,对《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爱不释手。他们断言:“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大学问家”。
1947年2月,马尔克斯在哥伦比亚圈立大学报名学了法律。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学校清冷的学生公寓里,马尔克斯坐在床上,翻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了启发马尔克斯几乎跳了起来大声嚷着道:“真他妈绝了!我的天,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这样,我也能写……外婆就是这样讲故事的。”
第二天,依据从卡夫卡那里获得的启示,马尔克斯完成了平生第一篇名副其实的小说《第三次无奈》。自此以后,马尔克斯立志要成为一位小说大家,从《圣经》到古希腊罗马神话,从卡夫卡到托尔斯泰,他不断汲取着世界文坛巨匠的养料,准备在世界文坛上实现喷发。
沦落巴黎,街头邂逅海明威
1955年,在哥伦比亚第二大报——《观察家报》任记者的马尔克斯被派往欧洲。1956年,报社被封,马尔克斯一下子没有了固定经济收入,生活陷入全面困境。
沦落巴黎期间,马尔克斯有一次邂逅了自己的偶像——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天,马尔克斯看见海明威夫妇在圣米歇尔大街散步.马尔克斯因为激动或者腼腆,站在对面的人行道上一动不动,只是两手卷做喇叭筒状喊道:“老师——”,海明威潇洒地转身扬扬手回答说:“朋友,再见——”。当时,马尔克斯正痴迷于《老人与海》,海明威一定没有想到,这个陌生人有朝一日将与他在世界文坛比肩而立。
付不起寄文稿的邮费
此后多年,马尔克斯辗转于委内瑞拉、哥伦比砸等地,继续从事新闻和写作工作,并一度效力于卡斯特罗领导下的拉丁美洲通讯社。
1965年,马尔克斯辞去了在广告公司的工作,把所有家当——5000美元交给了妻子梅赛德斯,开始闭关写作《百年孤独》。
在长达18个月的写作期间,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筹款维持生计的。当小说才写到一半时,马尔克斯交给梅塞德斯的5000美元已经花光,他们只好当了汽车。不久又没钱了,梅塞德斯开始当首饰、当电视机、当收音机,唯独给丈夫写作用的新闻纸从未短缺过。
好不容易等到文稿杀青,马尔克斯和妻子来到邮局,准备把《百年孤独》的纸质稿寄到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700页的书稿被称完重量后,他们被告知需要83比索的邮费,山穷水尽的马尔克斯当时只有45比索。夫妻俩不得已只能先邮寄一部分书稿。随后,梅赛德斯又把仅剩的家当——自己吹头发的吹风机以及为孩子们榨果汁的榨汁机典当后,才换回50比索,用以支付邮寄剩下半部书稿的费用。
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百年孤独》出版后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评论家说它完全可以和西班牙古典文学名著《堂吉诃德》相媲美。1982年12月,马尔克斯折桂诺贝尔奖,因为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的象征。”一时间,马尔克斯成了“哥伦比亚的莎上比亚”。
获得诺贝尔奖后,马尔克斯依然对创作孜孜以求,先后出版了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小说力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新版《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译者杨玲认为,《百年孤独》大气磅礴,纷繁复杂,一如《圣经》,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霍乱时期的爱情》更为脚踏实地,更富有人情味着眼于人的内心和情感。《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也开玩笑说,凡是看《百年孤独》看不下去的都可以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这里没有人名的重复而且确实非常好看。
21岁的博士
1945年6月,纳什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并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乔治·威斯汀豪斯的全额奖学金。但一学期后,他就对机械制图等课程的死板相当反感,加上数学系的老师一再鼓励他转攻数学,因此他改变了主修方向,正式成为一名数学系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他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以丰厚的奖学金及与家乡较近的地理位置成为纳什的首选。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21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独立思想
虽然在纳什的青年时代,他的身边就已经出现20世纪的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和维纳,但是他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学派,不是任何人的门徒,基本上是在没有引导者的状况下前进。在他所做的从博弈论到几何学等多个科学工作中,他对广为接受的知识、公认的方式以及根深蒂固的规律都抱有怀疑态度。纳什掌握的数学知识,主要并非来源于学习其他数学家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自己重新发现这些成果中蕴藏的真理。他迫切希望取得一鸣惊人的成就,因此从不松懈,随时准备捕捉真正重大的问题。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精通某个领域。在学生时代,他对旁人的怀疑、疑虑和嘲笑的漠视就已经到了令人畏惧的地步。
爱情比诺贝尔奖更重要
1952年,24岁的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教书。那时的纳什非常英俊,身高1.85米,有一张英国贵族的容貌,深受女孩子欢迎。在此期间,他在一家医院做腿部手术时遇到了一位叫埃莉诺·斯蒂尔的姑娘,并在1953年与她有了一个私生子,但二人并没有因此步入婚姻殿堂。两年后,他遇到了艾里西亚,她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1957年,他们结婚了,这也许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去南极洲当皇帝
婚后不久,正当艾里西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系主任马丁答应在那年冬天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里边暗藏玄机,上面只有他才懂的外星人政府同他联络的密码;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把自己过期的驾驶执照换上一个学生的绰号,告诉学生说这是“星系际驾照”,他自己是某个委员会的委员,任命该学生为亚洲地区负责人。因为纳什平日很喜欢搞恶作剧,起初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直到后来,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给他送去聘书时,纳什写了一封谢绝信,说他无法赴任,因为他已经另有高就——要去当“南极洲皇帝”。这时大家才意识到纳什的精神出了问题。
普林斯顿大学的“幽灵”
1959年4月,在孩子还没出生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的教职生涯被精神分裂症所打断。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了婚。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朋友和同事们也没有抛弃他,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纳什的身边,他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基金的设立人写到:“如果在帮助纳什返回数学领域方面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仅对他,而且对数学都很有好处。”
艾里西亚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在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于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总能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
天才的“美丽心灵”
关于天才,数学家哈尔莫斯写道,“天才有两种类型,一种就像我们大家一样,只不过更加卓越,而另一种就明显具有非同寻常的智慧的灵光。我们都能跑,其中一些人可以在五分钟内跑完两千米,但我们中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取得足以和伟大的G小调赋格曲媲美的成就。”纳什的天才就属于那种神秘的类型,更容易使人联想到音乐和艺术,而不是全部科学的老祖宗。其实,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具有相似的古怪而孤僻的个性。心理学家们也早已注意到,感情冷漠、性格内向特别有助于科学创造力,就像急剧变化的情绪有时可能造就艺术杰作一样。法国哲学家萨特也将天才称为“正在寻找出路者的一个伟大发明”。
在经受了30年毁灭性的精神疾病的困扰后,纳什几乎被世界所遗忘——直到他奇迹般地从癫狂中苏醒,并因年轻时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而对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做的一切,纳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得无家可归。”
纳什均衡
1950年,纳什的研究成果“非合作博弈”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发表,这篇仅有27页的博士论文立即引起了轰动,这就是后来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并以纳什的名字命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它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基。能简要诠释这一理论的最典型案例就是“囚徒困境”——嫌疑犯A、B两人私入民宅联手作案,被警方逮捕但未获证据。于是警方将二人分开审讯,分别告诉A和B: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对方将被判刑10年;若两人都不招供则因未获证据但私入民宅将各拘留一年;如果两人都招供,每人将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关于结果,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事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假如对方坦白,我抵赖,得坐10年牢,如果我也坦白最多才坐五年牢;假如对方抵赖,而我也抵赖,我会被判刑一年,如果我坦白才被判三个月,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对方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划算。最终,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刑五年的结局就是“纳什均衡”。
孤独中的名人成功事例2: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享誉世界,他曾被瑞士《周刊》1996年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博尔赫斯也称“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为《一千零一夜》着迷的“大学问家”
1927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加勒比地区一个名为阿拉卡塔卡的小镇,由于父母忙于生孩子,10岁以前,马尔克斯基本都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身为上校的外祖父不但有至少19个私生子,还参加并指挥过哥伦比亚著名的“千日战争”。酷爱占卜算命的外祖母,经常讲那些充满死人的鬼怪故事,经常唬得马尔克斯大气也不敢出。
9岁的一天,马尔克斯在外祖父的箱子里发现了一本残缺不全的《一千零一夜》,读到一个人开了瓶盖,冒出一股烟,烟又变成妖怪之时,马尔克斯不由叫道“真神了”。此后,邻居们经常看到只有八九岁大的马尔克斯,在常人难以忍耐的酷暑中,对《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爱不释手。他们断言:“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大学问家”。
1947年2月,马尔克斯在哥伦比亚圈立大学报名学了法律。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在学校清冷的学生公寓里,马尔克斯坐在床上,翻开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了启发马尔克斯几乎跳了起来大声嚷着道:“真他妈绝了!我的天,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这样,我也能写……外婆就是这样讲故事的。”
第二天,依据从卡夫卡那里获得的启示,马尔克斯完成了平生第一篇名副其实的小说《第三次无奈》。自此以后,马尔克斯立志要成为一位小说大家,从《圣经》到古希腊罗马神话,从卡夫卡到托尔斯泰,他不断汲取着世界文坛巨匠的养料,准备在世界文坛上实现喷发。
沦落巴黎,街头邂逅海明威
1955年,在哥伦比亚第二大报——《观察家报》任记者的马尔克斯被派往欧洲。1956年,报社被封,马尔克斯一下子没有了固定经济收入,生活陷入全面困境。
沦落巴黎期间,马尔克斯有一次邂逅了自己的偶像——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天,马尔克斯看见海明威夫妇在圣米歇尔大街散步.马尔克斯因为激动或者腼腆,站在对面的人行道上一动不动,只是两手卷做喇叭筒状喊道:“老师——”,海明威潇洒地转身扬扬手回答说:“朋友,再见——”。当时,马尔克斯正痴迷于《老人与海》,海明威一定没有想到,这个陌生人有朝一日将与他在世界文坛比肩而立。
付不起寄文稿的邮费
此后多年,马尔克斯辗转于委内瑞拉、哥伦比砸等地,继续从事新闻和写作工作,并一度效力于卡斯特罗领导下的拉丁美洲通讯社。
1965年,马尔克斯辞去了在广告公司的工作,把所有家当——5000美元交给了妻子梅赛德斯,开始闭关写作《百年孤独》。
在长达18个月的写作期间,马尔克斯不知道妻子是如何筹款维持生计的。当小说才写到一半时,马尔克斯交给梅塞德斯的5000美元已经花光,他们只好当了汽车。不久又没钱了,梅塞德斯开始当首饰、当电视机、当收音机,唯独给丈夫写作用的新闻纸从未短缺过。
好不容易等到文稿杀青,马尔克斯和妻子来到邮局,准备把《百年孤独》的纸质稿寄到阿根廷的一家出版社。700页的书稿被称完重量后,他们被告知需要83比索的邮费,山穷水尽的马尔克斯当时只有45比索。夫妻俩不得已只能先邮寄一部分书稿。随后,梅赛德斯又把仅剩的家当——自己吹头发的吹风机以及为孩子们榨果汁的榨汁机典当后,才换回50比索,用以支付邮寄剩下半部书稿的费用。
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百年孤独》出版后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评论家说它完全可以和西班牙古典文学名著《堂吉诃德》相媲美。1982年12月,马尔克斯折桂诺贝尔奖,因为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的象征。”一时间,马尔克斯成了“哥伦比亚的莎上比亚”。
获得诺贝尔奖后,马尔克斯依然对创作孜孜以求,先后出版了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小说力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新版《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译者杨玲认为,《百年孤独》大气磅礴,纷繁复杂,一如《圣经》,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霍乱时期的爱情》更为脚踏实地,更富有人情味着眼于人的内心和情感。《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也开玩笑说,凡是看《百年孤独》看不下去的都可以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这里没有人名的重复而且确实非常好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