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舰导弹的特点和优势
空舰导弹的特点和优势
空舰导弹是从飞行器发射攻击舰船的导弹。空舰导弹一般以火箭发动机或空气喷气发动机为动力装置,采用寻的制导或复合制导,能有效地搜索和捕捉目标。战斗部常用普通装药,也有用核装药的。
速度多为跨音速或超音速,射程一般为数十公里,最大可达数百里,可在被攻击舰船的防空武器射程外发射。其弹道变化范围大,当末段弹道为水平飞行时,其高度可根据战术需要预先设定,也可掠海面飞行,攻击舰船水线附近的部位,使被攻击的舰船较难组织有效的抗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反舰导弹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进入80年代,反舰导弹的技术性能又有很大提高,总的趋势是朝着体积小,穿甲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可掠海飞行,抗干扰方向发展。
如法国的“飞鱼”AB39反舰导弹,已装备了“幻影”2000、“超军旗”、“超黄蜂”等战斗机和直升机。该导弹攻击目标为中型水面舰艇、巡逻快艇。最大射程为70公里,最大速度为0.93倍音速,弹重625公斤。
采用半穿甲爆破型的战斗部,同时兼有破片杀伤能力,命中一发,便可使90米长、10米宽的战舰丧失战斗能力。它采用惯性导航加主动雷达导引头制导系统。导弹在自控段采用惯性导航,在自导段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实施末段制导。
导弹发射前,机械设备将目标数据输送给导弹计算机。发射后,导弹上的惯导系统将导弹引向目标,当导弹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等于零时,发出引爆战斗部的命令。
“飞鱼”AN—39弹长4.7米,弹径0.35米,具有较好的掠海飞行能力。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而且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
1982年4月到6月,英阿马岛争夺战中,阿根廷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海军最现代化的4200吨级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和1万多吨的辅助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并重创“格洛摩根”号驱逐舰。
1983年11月21日,伊拉克飞机在波斯湾发射“飞鱼”导弹,击沉希腊12550吨级的货船“安提哥那”号。1987年5月17日,在波斯湾海战中,伊拉克空军的一架“幻影”F—1战斗机发射2枚“飞鱼”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导弹护卫舰。
结果一枚导弹击中该舰左舷首部,撕开一个3×4.6米的大洞,舰艇被重创,炸死炸伤37人。因第二枚导弹未装引信,虽然击中但没爆炸,“斯塔克”号带伤逃走。“飞鱼”导弹由此而声名大振,身价百倍。售价一涨再涨,用户由原来的不足10个,一年的时间增加到27个。
“飞鱼”的袭击能够成功,有许多因素。就其本身性能而言:一是它能掠海飞行,在接近目标时的飞行高度只有2到3米,舰载雷达很难发现它;二是它采用了半穿甲战斗部。“飞鱼”接触舰艇后先以动能穿透舷部薄钢板,穿入舰办舱室数毫秒后战斗部再引爆,所以虽装药不多。
但破坏效能很大;三是抗干扰能力强,捕捉到目标后,立即转入跟踪。但是,到80年代末,“飞鱼”导弹的技术性能已不是最先进的了。“鱼叉”AGM—84A空舰导弹是美国研制的全天候,远距,空中发射的反舰导弹。
它能掠海飞行,飞行最大速度为0.85倍音速,攻击远距离目标,尤其能够对付驱逐舰和导弹快艇,以反击对海上供应线安全构成威胁的舰只,并可攻击大型海上目标。“鱼叉”,AGM—85A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和高性能穿甲爆破战斗部。
弹长3.84米,弹径0.343米,弹重522千克。该导弹可低、中、高空发射。发射后,导弹下降进入掠海飞行高度,由中段制导装置和雷达高度表控制。
当导弹飞到一定距离时,导引头开始搜索目标,一旦截获,立即跟踪,转入末段制导,并在一定距离时导弹突然爬升,迅速飞向目标,战斗部穿入目标后爆炸。在现代海战中,一些小型的舰艇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导弹艇、鱼雷艇、炮艇等。
由于这些艇体小轻快,机动迅猛,容易攻击别人,而别人很难打到它。特别是在近海防御型海战中,它可以采用集群式攻击战术,这对大中型艇艇也是个不小的威胁。但用“飞鱼”、“鱼叉”、“冥河”之类装有较大战斗部的导弹去打击小艇,似以大炮打苍蝇,划不来。
所以,一些国家专门研制了一种攻打小艇的空舰导弹。如英、法、意等国的“海鸥”和“火皇”等。这些导弹的弹体很小,有的只有2.3米长,100公斤,战斗部只有25公斤,射程较近,只有15到20公里,装备到直升飞机上以攻击小艇,完全可以在小艇雷达视距之外发射。
既有效又安全,经济上也合算。1982年5月23日夜,英阿马岛战争中,在南大西洋乔治亚岛附近海域,一架“山猫”直升机,从英国海军“格拉斯哥”号导弹驱逐舰上起飞,以7秒钟的时间连续发射2枚“海上大鸥”空舰导弹,击沉阿根廷“M·索布拉尔”号巡逻艇。
1991年海湾战争中,为了摧毁伊拉克几十艘小艇,美军舍不得用“鱼叉”、“战斧”等大型导弹,又调用了英国的“海上大鸥”一气将伊拉克导弹艇击沉14艘,命中率达98%以上,而“山猫”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