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书可以使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1个回答
2013-11-06
展开全部
我们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在浮躁的时代里,怎样锻炼我们的定力?文/林格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人心治理的关键。
对于年轻人来说,心能静下来,才华和潜能才会发挥出来,不然,一切的才华将反而束缚你的发展。
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心的第一个层面是“凡夫心”,这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会暴怒的心,犹疑不定反复无常的心。但此外,我们还有心的本性,这是永恒的,不被死亡以及任何外界事物触及。说到底,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名词来修饰他们所体悟到的真理,但基本上,他们都是在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上帝”,印度教徒称之为“婆罗门”,佛教徒称之为“佛性”。
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它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心性。
现代文明给了我们无穷多的好处,让我们认识了无限复杂的世界,但在一个方面,它远远不如我们的祖先,那就是对心灵的认识。心理学家们对人的思想和情绪进行着极其繁琐的分析,这样分析的结果,是将人的形象描绘成了充满矛盾、无限复杂的黑洞。并非说这种种理论不对,而是这些理论的出现,正标志着现代文明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我们正越来越远离单纯的、清澈的心灵。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种种情绪、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极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可能是在宁静清澈的大自然流连,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我们看雪花翩翩飘下,或看到太阳从山后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神秘飘渺地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
这些光明、安祥、喜悦的时刻,都曾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美妙得令人难以置信。
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处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幸福。是的,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
因为心不曾被正确了解,如同它不了解自己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哲学观念和主张。更有甚者,因为一般人不了解、不认识他们的心性,所以就继续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经验痛苦。
因此,不了解自己的心是严重的错失。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静观自己的内心。
看似简单,其实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抚自己的内心生命。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回避向内看的生活,因为一般人总有种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更因为我们认为这不重要,我们留恋刺激热闹的生活,嘈杂忙碌的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被认为是一种怯懦和消极的行为。是的,我们埋怨着过于繁忙的生活,但我们继续忙碌着为了能付得起钱去“休闲”,也就是跟随旅行团到某个同样人声鼎沸的地方走马观花。
我们没有理解的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悠闲,真正的风景,都只在人的内心。
任何这些景象都可以打开你的心灵,认识到世界上无边无际的苦难。让你从这里了解到这世界广大深远的痛苦,让你的爱在这一刻启动:
1、慢下来。很多人其实过得都是慌乱、浮躁的,几乎没有时间来回味、感悟生命本身的美好。将节奏慢下来,与自己灵魂互赖的人一起精致地生活。
2、每日抽出一点时间,凝神静观,重新回到我们本初的生命:赤子之心。
3、在你愤怒、贪婪、嫉妒、烦恼、怨恨、欲望、恐惧、焦虑和纷乱时,仔细想想这些是否值得,你得到了某些可以计算的好处,却污染了你生命源头的活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损失?
4、在记忆中回想那些给过你挚爱、关切、帮助的人,重温每一个他们对你表示爱心的细节。充满感激地回想,唤醒你的爱,想像你的爱从心中流露出来,首先从你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是亲戚、朋友、熟人、同事、邻居,然后是陌生人,甚至是你不喜欢或难以相处的人,甚至是你视为“敌人”的人,最后,让你在爱变得越来越广大宽厚,遍布整个宇宙。
补充阅读:
心静是一种境界
周国平1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2 老子主张“守静笃”,任世间万物在那里一齐运动,我只是静观其往复,如此便能成为万物运动的主人。这叫“静为躁君”。
当然,人是不能只静不动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体尽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够成为你的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3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4 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5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6 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7 生命有限,我害怕把精力投错了地方,致使不再来得及做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今后会更加远离一切热闹,包括媒体的热闹和学界的热闹(我把后者看作前者的一个类别),在安静中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至少把自己真正想做什么的问题想明白。其实,真想明白了,哪有做不成之理呢?
好了,祝世界继续热闹。
8 “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所做的事情对你的吸引力。我的确感到,读书、写作以及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人生有两大幸运,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可以说,我的“定力”来自我的幸运。
9 这么好的夜晚,宁静,孤独,精力充沛,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可惜了,糟蹋了。我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灯前,吸着烟……
我从我的真朋友和假朋友那里抽身出来,回到了我自己。只有我自己。
这样的时候是非常好的。没有爱,没有怨,没有激动,没有烦恼,可是依然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感到充实。这样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一个夜晚就这么过去了。可是我仍然不想睡觉。这是这样的一种时候,什么也不想做,包括睡觉。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克服自己的浮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社会问题,也是人心治理的关键。
对于年轻人来说,心能静下来,才华和潜能才会发挥出来,不然,一切的才华将反而束缚你的发展。
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心的第一个层面是“凡夫心”,这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会暴怒的心,犹疑不定反复无常的心。但此外,我们还有心的本性,这是永恒的,不被死亡以及任何外界事物触及。说到底,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名词来修饰他们所体悟到的真理,但基本上,他们都是在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上帝”,印度教徒称之为“婆罗门”,佛教徒称之为“佛性”。
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它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心性。
现代文明给了我们无穷多的好处,让我们认识了无限复杂的世界,但在一个方面,它远远不如我们的祖先,那就是对心灵的认识。心理学家们对人的思想和情绪进行着极其繁琐的分析,这样分析的结果,是将人的形象描绘成了充满矛盾、无限复杂的黑洞。并非说这种种理论不对,而是这些理论的出现,正标志着现代文明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我们正越来越远离单纯的、清澈的心灵。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种种情绪、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极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可能是在宁静清澈的大自然流连,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我们看雪花翩翩飘下,或看到太阳从山后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神秘飘渺地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
这些光明、安祥、喜悦的时刻,都曾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美妙得令人难以置信。
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处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幸福。是的,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
因为心不曾被正确了解,如同它不了解自己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哲学观念和主张。更有甚者,因为一般人不了解、不认识他们的心性,所以就继续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经验痛苦。
因此,不了解自己的心是严重的错失。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静观自己的内心。
看似简单,其实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抚自己的内心生命。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回避向内看的生活,因为一般人总有种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更因为我们认为这不重要,我们留恋刺激热闹的生活,嘈杂忙碌的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被认为是一种怯懦和消极的行为。是的,我们埋怨着过于繁忙的生活,但我们继续忙碌着为了能付得起钱去“休闲”,也就是跟随旅行团到某个同样人声鼎沸的地方走马观花。
我们没有理解的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悠闲,真正的风景,都只在人的内心。
任何这些景象都可以打开你的心灵,认识到世界上无边无际的苦难。让你从这里了解到这世界广大深远的痛苦,让你的爱在这一刻启动:
1、慢下来。很多人其实过得都是慌乱、浮躁的,几乎没有时间来回味、感悟生命本身的美好。将节奏慢下来,与自己灵魂互赖的人一起精致地生活。
2、每日抽出一点时间,凝神静观,重新回到我们本初的生命:赤子之心。
3、在你愤怒、贪婪、嫉妒、烦恼、怨恨、欲望、恐惧、焦虑和纷乱时,仔细想想这些是否值得,你得到了某些可以计算的好处,却污染了你生命源头的活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损失?
4、在记忆中回想那些给过你挚爱、关切、帮助的人,重温每一个他们对你表示爱心的细节。充满感激地回想,唤醒你的爱,想像你的爱从心中流露出来,首先从你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是亲戚、朋友、熟人、同事、邻居,然后是陌生人,甚至是你不喜欢或难以相处的人,甚至是你视为“敌人”的人,最后,让你在爱变得越来越广大宽厚,遍布整个宇宙。
补充阅读:
心静是一种境界
周国平1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2 老子主张“守静笃”,任世间万物在那里一齐运动,我只是静观其往复,如此便能成为万物运动的主人。这叫“静为躁君”。
当然,人是不能只静不动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体尽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你就能够成为你的奔波的身体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3 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4 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5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6 我们捧着一本书,如果心不静,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更不用说领会其中妙处了。读生活这本书也是如此。其实,只有安静下来,人的心灵和感官才是真正开放的,从而变得敏锐,与对象处在一种最佳关系之中。但是,心静又是强求不来的,它是一种境界,是世界观导致的结果。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总是处在心猿意马的状态。
7 生命有限,我害怕把精力投错了地方,致使不再来得及做成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今后会更加远离一切热闹,包括媒体的热闹和学界的热闹(我把后者看作前者的一个类别),在安静中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至少把自己真正想做什么的问题想明白。其实,真想明白了,哪有做不成之理呢?
好了,祝世界继续热闹。
8 “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所做的事情对你的吸引力。我的确感到,读书、写作以及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是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人生有两大幸运,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可以说,我的“定力”来自我的幸运。
9 这么好的夜晚,宁静,孤独,精力充沛,无论做什么,都觉得可惜了,糟蹋了。我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灯前,吸着烟……
我从我的真朋友和假朋友那里抽身出来,回到了我自己。只有我自己。
这样的时候是非常好的。没有爱,没有怨,没有激动,没有烦恼,可是依然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感到充实。这样的感觉是非常好的。
一个夜晚就这么过去了。可是我仍然不想睡觉。这是这样的一种时候,什么也不想做,包括睡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